第230章 讲的有点费事(2/2)

作者:天下中医

中医天下第230章 讲的有点费事

右外以候肝,右内以候鬲,鬲者,膈也,乃胸腹分界之名。</p>

也就是我们一般讲的中焦。</p>

上附上,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上焦。</p>

从鸠尾上至天突下。</p>

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左外以候心,内以候 膻中。膻中者,两乳之间也。</p>

尺外,也就是我们说的下焦。以候肾。</p>

综上所述,古之所谓三部九候,即身体为三段。</p>

侯,上中下,各,左中右,之事也。</p>

天突至鸠尾为一尺,鸠尾至神阙为一尺,神阙至横骨一尺,分指而度之。</p>

此自然之法度也。后移于手脉,候寸关尺,之浮中沉,三部之事也。</p>

腹诊检查方法:</p>

令病人仰卧,两腿伸展,两手放在腿两边,安定心神。</p>

医生坐在或站在病人的一边。</p>

以右掌覆按病人心下,调息定神,稍待一会儿,即专心诊查。</p>

另外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小病自缺盆处和两乳之间,逐步切诊,问感觉。这是三指探按法。</p>

(在这里不多说,以后再讲药方对症病症时再细讲)</p>

说到这里 ,陆平安停了一会儿。</p>

虽然作为一个修仙者,可是要把自己明白的事,用通俗的语言讲出来,讲给直播间的人听,还是很费事的。</p>

讲了这么一会儿,他都感觉有点吃不消。特别是中医类的,古医书写的都很简单。而陆平安要通过自己的临床理解。给讲出来十分的不易,有时候他自己觉得说的都……</p>

脉,下面讲脉,这个脉大家伙可能都比较感兴趣。</p>

陆平安想了想这个脉诊,还真有点难为他。</p>

要怎么讲呢?如果说按书上讲,28脉从头讲,恐怕没几个能听得进去。就是听进去也没几个能明白的。</p>

这东西非常不好琢磨。你想想,一个脉管,就一个小血管,要辨别出28种脉相,是何其的不容易?</p>

这东西需要传承,需要手把手的教经验。积累大量的经验才能琢磨出脉的形态。</p>

只是口讲的话,还不如不去学的那么复杂。</p>

陆平安讲到这里,决定简单的说一下脉象,不要让初学者或者喜欢中医的人在这个面上把自己搞丢了。失去信心。也没有必要为了这个脉费太大的心思。</p>

“脉,寸口脉,分,寸关尺。</p>

医者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患者手腕基本上与心脏平齐。进行切脉。</p>

左脉,寸代表的心、小肠,关代表的肝、胆,尺代表的肾、膀胱。</p>

右脉,寸代表着肺、大肠,关代表着脾、胃,尺代表着命门。</p>

一个人的脉象,正常的脉象是不沉不浮,不急不缓,给人一种稳定流畅的感觉。”</p>

喜欢中医天下请大家收藏:()中医天下。</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