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向南方的浮萍第八章
冬季,皑皑大雪覆盖着山野和村庄,村里人闲下来,无事可做。大山成了那些打猎人的狩猎场;野兔,山猪,狍子在雪地里留下长串的脚印。
下雪天,山上的食物很少,动物们有时跑到山村子里找食吃,方伟多次碰见山上下来的野猪,在村子里乱窜。猎人们顺着雪地上脚印,轻而易举就能找到猎物。
傍晚时分,妇女、小孩站在村口,等着打猎人的归来。人们一年吃不上几次肉,大山赐予的野味,倒可以一饱口福。
那个年代,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比较淡漠,上山打猎没人管,喜欢打猎的人,家里都有枪,是一种是土枪,里面装上火药后,再装上铁砂,抢口对着猎物,根本就不用瞄准,抬手就可以打,一打一大片。
也有少数人拿步枪打猎,步枪比土枪打的远,打远距离的大型猎物效果更好,比如打山猪、狍子,狼或狐狸。步枪不能私人拥有,那个时候,村里民兵连都配有枪支,由专人保管,打猎时可以借出来一用。
下雪天,成了猎人们的狂欢节,三无成群进山狩猎,猎人们凭经验就能判断出,猎物可能所在的位置和要经过的路径,提前埋伏好,放出猎狗或者用人,把猎物驱赶过来。
猎人的枪法很好,几乎百发百中。打到猎物,猎人们认为是山神赐的,应该与邻里分享,邻里都能分到一块肉。
方伟大约八岁左右,一个星期天,他和几个小伙伴在村边玩,靠近山坡,处传来一阵轰隆隆的响声,几个小伙伴顺着声音跑过去,看见一台推土机在坍塌的土墙上推土,旁边一个四十多岁的军人,来回走动,不断的打着手势,指挥着推土机驾驶员操作。
当时方伟年龄小,不知道推墙有什么用途,后来听大人们说,是在平整土地,还要拆掉村东边很多房子和一些窑洞,一直到东山底下一大片农田,也包括正在推平的孙家堡子。
小丽大声喊着爸爸,向头戴五角星帽子军人跑去,高个子军人弯腰抱起小丽,在她脸上亲了一口,在耳边说了几句,他从上衣口袋掏出东西,塞到小丽手里手。
小丽连蹦带跳的跑了过来,说道;“我们走,买好吃的东西去!”几个小伙伴一听,要买吃的东西,看推土的兴趣也没有了,跟着小丽一块儿跑向村子。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方伟住的村子叫方村,也是乡政府的所在地。全村有几百户人家,一千多口人,基本都姓方,在方村乡政府管辖范围内,方村是最大的村子。
方村由四个堡子组成,分别为;东堡、西堡、南堡、北堡,方伟家住在北堡。方姓以外的姓氏,没有多少家,都是外来户。
坍塌的土城墙里面,当年住的人家全姓孙,由于是外来姓,只能远离村子,在靠近山角地方建房,自成一堡。
也不知道过了多少年,传说一个小孩,在放学回家路上,被狼吃掉了。后来,慢慢的人都搬进走了,孙家堡子也就荒废了,仅存下来的,也就是堡子里的房屋地基,坍塌的土城墙。
小丽父母是三线建设的先遣人员,没有宿舍,没有住的地方,小丽父母同来的一批人,基本上都租住在方伟他们村子里。
随着家属的到来,孩子上学成了个问题。厂方和当地政府经过协商,很快解决了孩子们上学都问题。
三线建设是国家项目,当地政府非常支持,把几十个先遣人员的子弟,送到方村学校,根据年龄大小分到各个班级。这批子弟,衣服穿的比当地学生好,书包几乎清一色的军用挎包。
农村孩子的书包,是用各种颜色的土布拼凑起来的,有的小孩连书包都没有,衣服穿的破破烂烂,脏兮兮的。
多数先遣子弟,瞧不起农村孩子,从不在一起玩儿,走路志高气扬,有一种优越感。也有少数几个例外,小丽就在其中。
他们吃的比村里的孩子好的多,上学总带着零零食,有些零食,农村的孩子别说吃了,见都没见过。
小丽家临时住的房子,离方伟家不远,方伟比小丽大点儿,大概大相差一两岁吧。城市来的孩子上学早,小丽和方伟在一个班读书。
方伟住的那一片,与小丽年龄相仿的女孩很少,放学就找方伟妹妹玩。平时两个女孩总是形影不离,经常去方伟家,时间长了,小丽随方伟妹妹叫方伟哥,小丽用普通话叫的比较亲切。
大约半年以后,小丽的本地话说的和村里人一样,没什么区别。方伟对小丽像妹妹一样看待,十分关心。
方伟算是一帮男孩子里领头的,小丽由方伟罩着,村里的孩子没人敢欺负她。作为回报,当然是小丽书包里好吃的零食。
那个年代,食物是相当匮乏的,尤其是农村,比较穷,没有钱,生活过得相当苦,农村的孩子,平时根本吃不到好吃的东西。
每到放学礼拜天或者暑假,方伟身后总是跟着一群小孩,到处乱跑,上高爬低,其中也包括妹妹和小丽。
张伟领着一群小伙伴,去田里玩耍,捉蝈蝈,看见没有人看管时,偷摘地里的甜瓜、西瓜。有时翻墙入院,偷摘人家的树上果子。
村子南有一条终年不断流的河,方伟经常带着小伙伴儿去摸鱼。方伟记得最清楚的一次;几个男孩子抓到一条大鱼,高兴的不得了,顺着山沟小路,飞快向村里跑去。
几个女孩儿跟在后面追,小路上布满了碎石子,小丽一不小心滑倒,掉进十多丈深的沟里,顿时,几个女孩子吓哭了,方伟妹妹哭喊着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