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第301章 兵民之离心离德也太甚了吧
得知崇祯的心意,姜应魁感动不已。 他和李宝嘉,是同时任的守城总兵。 李宝嘉去赴任遵化,他留在蓟州。 那一夜,他们在蓟州城头,吹着从翠屏湖吹过来的清凉晚风,把酒言欢,壮志干云。 当时约定,互为犄角,屏障京师。 若有信,必相救。 谁知道,信未到,城已破。 从此不见兄弟面,把酒只剩衣冠冢。 姜应魁原以为,他再也见不到李宝嘉了,只能以他的衣冠为寄托,埋一堆衣冠冢。 现在,崇祯皇帝亲自把李宝嘉的人头带回来,还要配以香木为驱。 这简直是与关二爷比肩! 这大概是每个战死武将,最大的哀荣吧。 “陛下,末将去去就回,就一刻钟的时间,定将上好香木和蓟州最厉害的木匠师傅,请到总兵府。”姜应魁急忙请命。 崇祯看着姜应魁乞求的目光,点点头:“快去快回。” 姜应魁一招手,带领10名亲兵,立即杀向城东那家廖记木工。 说好听是请,要敢不来,绑也得给他绑来。 崇祯策马,进入总兵府。 蓟州城的总兵府,并不是在正中央,而是位于北部,背靠城墙。 因为,蓟州城,只有三座城门,东门威远门,西门拱极门,南门平津门,东、南、西三门门洞上均建有城楼,正门外均有瓮城。 北城无门,但城上建有北极楼。 如此建设,就是为了防御。 毕竟,守三座门,总比守四座门要的兵力,更少! “李性忠。” “末将在。” “找些冰来,护住李总兵。” “末将遵旨。” 很快,李性忠带人,从总兵府的地窖里,抬来一块冬天储存的冰。 李若琏则带领一队锦衣卫,到城内一家棺材铺,选了一口上好的棺木。 方正化将李宝嘉的头颅洗洗清理,擦拭血水,随后放入棺材里,两边用白布包裹冰块镇住。 慢慢的,李宝嘉凄惨的面容,开始变得安详。 这时,姜应魁也带着一段上好香木、以及廖记木工的廖老板,匆匆赶到总兵府,也就是两刻钟的时间。 一进门,就大声禀报:“陛下,廖老板听说李总兵英雄事迹,要将店里最好这段香木,免费奉上。” “廖老板还要亲自动手,为李总兵雕刻香木躯体。” 穿着长衫的廖老板,急忙跪地拜见崇祯:“陛下,草民得知陛下救回李总兵灵体,深感陛下之壮举,亘古之未有者。” “草民力所能及,特献上香木一段,愿李总兵安息。” 如此露骨的吹捧,崇祯竟未感到不舒服,反而面露欣慰之色。 “如此,甚好!” “廖师傅快平身,朕恭候廖师傅的杰作,越快越好。” “朕还等着,率将士们,祭拜李总兵呢。” “草民遵旨。” 廖老板深感责任重大,急忙起身,凑近棺材,神情庄重地看了看李宝嘉总兵的头颅,便开始精心雕琢起来。 一把小小的雕刻刀,在他手中,运转如飞,娴熟而细腻。 似乎每一刀,都充满了对李宝嘉总兵崇高的敬意。 崇祯转身,开始问兵事。 “徐缺,那三个鞑子,问得怎么样了?” “陛下,经臣审问。” “三个鞑子都是运粮的辎重兵,对建奴的部署,一无所知。他们只知道,建奴的粮食,已经不多了。” “被方提督烧毁的那三十车粮食,是他们所有粮食的一半。” 崇祯点点头,“烧得好。” “不过遵化城,至少有3000石粮食,也够他们十日之粮。” “那三名鞑子,可愿归降?” “陛下,三名鞑子,都十分害怕,都愿意归降大明。” “臣建议,一刀宰了,省得浪费粮食。” “至于如何处置?还请陛下定夺。” 徐缺知道,崇祯一向优待俘虏,李自成的大顺军,只要投降,都能活命。 愿意从军的,一律发军饷,与大明将士享同等待遇。 不愿意从军的,还可以领恩田,去当有地的老百姓。 如果不是有所顾虑,他早把三个没有价值的建奴鞑子宰了。 崇祯稍思索,开口道:“先关押起来,朕再考虑考虑。总之,有大用。” “臣遵旨。”徐缺领旨,急忙找一间房子,把三个被他动过大刑的建奴鞑子,给关押起来。 崇祯看向姜应魁:“姜总兵。” “末将在。” “蓟州有多少兵?” “禀报陛下,蓟州原有守军2万人;末将来的时候,带了1万人;李将军、杨将军带了2万三千营骑兵;李忠将军又留下5千神机营炮兵。” “粗略算下来,差不多5万五千人。” “城中百姓,大约多少口?” “禀报陛下,蓟州城原有户籍3万人;这两日周边村民不断迁入,大约有11万人。” “粗略估计,至少14万人。” “府库存粮,尚有多少?” “禀报陛下,府库存粮2000石,加上陈双守备送来的3万石,一共3万2千石480万斤,可够城中军民两月之需。” “如果陈双守备再能送来7万石粮食,那就够支用半年。” “若果实施军管,没收商家所有粮食,臣估计,至少够支用一年。” 崇祯点点头,“姜将军,可有一个,叫朱国治的年轻秀才,找来总兵府?” 姜应魁摇摇头:“陛下,未曾听说。” 崇祯一怔,有些可惜。他们的约定,怎么爽约了。 突然,总兵府外,奔来一骑哨骑。 魁梧哨骑下马冲进来,单膝跪地,大声禀报:“报总兵大人,建奴大军前锋,已抵达石门镇,距蓟州30里。” “陛下,该关城门了。”姜应魁急忙提醒道。 崇祯点点头:“走去威远门。” 崇祯又带上众将,匆匆赶回东门威远门。建奴从东来,最先攻击的,极有可能是威远门。 威远门门口,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崇祯一眼便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来来回回,帮助入城的百姓推马车,干得大汗淋漓。 崇祯忍不住点头称赞,不忍上去打扰。 不过,他也万分疑惑:大明的兵,怎么一个个站着,不动手帮老百姓,反而监视着老百姓? 兵民之离心离德,也太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