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兄在上第150章 楚玉亡
沉闷的棍仗声让宴会中的人都停了下来,宾客中刑部的人一下子便听了出来,行刑的人已被人动过手脚,这是要往死里打? 到底发生了什么? 棍仗打在皮肉上的声音一下下传入众人的耳朵,偶尔甚至还听到一声骨头断裂的声音,那边受刑的人却闷声不响。 连平日中立的官员都有些不忍,谢琰到底年轻,各方面也是人中龙凤。若是入仕,好好栽培,难保不是一位利国利民的肱骨之臣。 就像他的祖父,他的父兄。国公府到底也是开国功勋,祖辈更是效忠官家,是历代帝王绝对的拥护者。 谢琰再不济,这些年也为官家大大小小办了许多事,免除官家后顾之忧。往日他们觉着谢琰可恶该死,可到这一刻,心中又有了别样的情绪。 众人见识到皇权的威严,偶尔跟熟识的人对视一眼,又匆匆别过眼去。 这棍棒不止打在谢琰身上,也打在他们心间。 沉闷的气氛在殿内蔓延,太后已然回去休息,庆和帝也走了,赵皇后听的那棍仗声,只觉得心头无比爽快。 上次就是对谢琰太宽和了,没有打死他。这次既然知道他的身份,就算他不死,也要废了他。 没想到今日官家这么配合,她原先还想着就是借机将人打一顿出出气。 最好楚玉也出事,她就不信,国公府的两位女子都死在皇宫之中,谢琰又遭官家厌弃,三番五次被打个半死,难道还能与官家如寻常父子。 这两人之间只要有隔阂,依照官家那猜忌的性子,不管局势如何变化,也绝对不会让谢琰认祖归宗,甚至猜忌之下还会亲自动手杀了谢琰。 血脉对于皇家来说,无足轻重。 至于现在剩下的几个年幼的皇子,也没什么成气候的。想到这里,她懒懒的看着昨日刚染的指甲,只觉着这红红的颜色分外好看。 ……………………………… 内殿之内。 王允端着酒杯,一步步走向前去。 楚玉看着他的身影,惊恐的挣扎想要躲开,头上的步摇早已落在地上,被宫人们踩踏。 见她挣扎的厉害,宫人们只得继续用力钳制住她的四肢。 王允看着她的泪水糊了满脸,发髻散乱,连带着衣裳都皱巴巴的。 他有些担心在她身上留下痕迹,按照规制,贵妃死后,肯定要入皇寝,到时死状可怖,身上有伤,也不好交差。 楚玉到底是国公府的人,若国公府要较真,也着实麻烦。 想到此处,他耐着性子蹲下身子,一瞬间换了神色,苦口婆心的劝慰道。 “玉贵妃,我王允只是个奴才,实在这些事我做不得主。您今日就算继续挣扎不愿赴死,也不能留下命来,想想您喝鸩酒后死状可怖的模样,到时只会让官家更加厌弃。 “官家是什么人,您不知道吗?这些年,但凡他做的决定,有过后悔吗?” 楚玉被人按压在地上,捂住口鼻,泪水却滚滚落下。 她知道王允说的都是事实,正因为知道庆和帝并不是冲动,而是真的下了决心,这让她更加难过。而且她好不容易有了孩子,她不想放弃。 “您这样反抗,到时惹官家不喜,你的爹娘、弟弟,甚至整个国公府也会因您遭到厌弃。你想过他们的往后吗?” “你对于官家来说,更似露水情缘,只不过图一阵子新鲜。毕竟身为已婚妇人爬上天子的床榻,您觉着他信任过您吗?真的爱过您吗?” 他见楚玉眼中慢慢失了神采,知道他所说的是她心中最重视的。摆了摆手,示意捂住她口鼻的人将手拿开。 “官家是什么样的人,你是清楚的,他杀伐果断,并不会后悔。您这几年,对奴才也很好,奴才也不忍心让您受罪。鸩酒饮下太过痛苦,您还是喝今日送过来的汤吧!那个能让您没有痛苦。” 楚玉听了这些话,并没有大声嚷嚷,她和庆和帝在一起三年,也算相濡以沫。 那些日日夜夜相伴的时刻,就算最开始她想护住自己的心,可在这经年的相处中,终究还是软了心肠。 可他却从不信她,也从未她当回事。 她生前无法给生养她的爹娘带来荣耀,死了更不能拖累他们。 更何况护着她长大的国公府,本来老牌勋贵就受到打压,老国公爷和国公爷已然去世。 母亲拼命护着她长大,老夫人虽不怎么喜她,但在知道她要出嫁,还是私下贴补了她大半嫁妆。 她们这一代孙辈,她不中用,谢琰也是如履薄冰,她不能再害了自己弟弟和小公爷的前程,害了生养她的人。 她不再落泪,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心,她看着王允,哽咽着说道。 “王公公,我喝,我喝。您帮我在官家面前美言几句,我只盼着官家不要怪罪国公府。楚玉就算死了,也会感激公公大恩大德。” ………… 庆和帝他一步一步的走着,只觉得步子格外沉重,想着这几年,他偶尔嫌弃她蠢笨,她却什么都看不出来,只是全身心的放在他身上。 似乎是找到了什么理由,他步子越迈越大,才不过一刻钟的功夫,便到了明月殿。 殿内深深几许,往日温暖的宫殿此刻却如死寂一般。 庆和帝到明月殿院子里,忽然踌躇,不敢向前推门进去。只觉着今日红色殿门格外沉重,压抑得让他喘不过气来。 明月殿静悄悄一片,只余烛火透过窗纸的昏黄光线,在这黑夜中雾蒙蒙的,看不真切。他甚至不用想,都知道已然发生了什么。 明明是他亲自下的令。 这时殿中大门忽然从内被打开,王允正侧头跟一旁的内侍们交代着什么,转头却看到院中面容阴郁的帝王,霎时魂飞魄散。 他吓得跪倒在地,里面的内侍和宫女也抖着身子在殿门口跪成一排。 王允的头重重磕在地上,哀痛的说道。 “官家,娘娘薨了。” 殿门打开,里头烛火明亮,照到院子外头。庆和帝一时间不适应稍微侧头躲避,等适应后,竟有些站立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