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以大汉之名,镇全球第137章 定点爆头
关羽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军师高见,此乃兵法中所谓的‘攻心为上’。我即刻去准备,明天就让袁绍军尝尝这定点爆头的感觉!” 但戏志才可没想过要等到明天。 “何必要等到明天?现在就去吧,让士兵轮班倒。” “好。”说完关羽就先去安排了。 关羽当即决定连夜部署。 这批复合弓与床弩乃是刘轩让人精心打造而成,不仅威力惊人,更是前所未有的战争利器。 士兵们经过严格训练,早已熟练掌握其使用技巧,个个都是百步穿杨的神射手。 夜幕降临,月光如银,关羽率军队在寂静中悄然行动。 并且迅速将复合弓与床弩布置于隐蔽之处,对准了袁绍军城墙上的每一个可能的防守点。 复合弓是刘轩用现代技术做的,不仅射程远准确度高,而且威力巨大,而床弩更厉害,刘轩让制造院的人给床弩装上了十字瞄准器,大大提升了精准度,指哪打哪。 随着一声低沉的号令,箭矢如流星般划破夜空,精准无误地射向城墙上的敌军。这些箭矢不仅速度快,而且力道强劲,即便是身披重甲的士兵也难以抵挡。 袁绍军城墙上的守军,起初还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突然之间,惨叫声此起彼伏,许多士兵还未反应过来,便已中箭倒地。 城墙上的守军惊恐地发现,这些箭矢似乎是从天而降,无处可躲。 而由于夜色深沉,复合弓与床弩发射时的声音又极小,他们根本无法判断箭矢的来源。 “谁去看看,这些箭矢到底是从哪里射来的,再这样下去我们连人都没看就全被射杀了。”守将自己躲在掩体后面,却对着士兵喊道。 这些士兵也不是傻子,都知道只要一冒头就会被射杀,因此没有一个人敢去看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墙上的守军死伤惨重,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一名胆大的士兵冒着生命危险,探出头去查看情况,终于发现了箭矢的源头,惊恐地大喊:“敌军在远处用奇怪的弓弩射杀我们!” 话音刚落就见这名士兵被一箭射穿了脖子。 但守将却丝毫不在乎这名士兵,反而指着发射箭矢的地方大喊道:“弓箭手反击,朝着这个方向射,一定要全歼这些人,为死去的兄弟报仇。”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别说全歼了,他们的弓箭根本就够不着,不仅如此,反而暴露了自己的位置,成为了关羽军箭矢下的活靶子,被挨个点名。 守将见情况不妙,连忙去向袁绍报告。 此时的袁绍,正沉浸在失去颜良的悲痛之中,整个人显得疲惫不堪。 “主公,敌军正在用箭矢攻击,请主公速速定夺!” 袁绍闻言,脸色铁青,心想这事也不大,居然也敢来打扰我。 “哼,这点小事还用来禀报,让城墙上的弓箭手反击便是。” “试了,但够不着。” “够不着?怎么可能,他们在城墙下,我们的弓箭手在城墙上,哪有从下面能射到上面,而从上面射不到下面的道理呢?”袁绍可是领兵打仗的,这些基本理论还是知道的。 “真够不着,敌军不知用了何种妖术,箭矢如雨,射程极远,威力极大,我军伤亡惨重。” 听完守将的话,袁绍这才重视了起来,一想到又是刘轩猛地一拍桌子,吼道:“刘轩小儿,竟敢如此欺我!” 随即,他强压怒火,转头对侍立一旁的侍从喊道:“速召逢纪、辛评、许攸三人前来商议!” 不多时,逢纪、辛评、许攸三人匆匆赶来,脸上都带着疲惫之色。但看到袁绍愤怒的表情,立刻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主公,何事如此紧急?”逢纪率先开口问道。 袁绍让守将把城墙上的情况简要说了一遍,三人听后皆是震惊不已。 辛评皱眉道:“这刘轩究竟是如何做到的?我军弓箭射程有限,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许攸则沉吟片刻,分析道:“此必是刘轩新得之利器,我军需尽快查明其底细,方能制定对策。” 就在这时,文丑也得到了消息,连忙跑来大声请战。 “主公,末将愿领兵出城,与关羽决一死战,为颜良报仇!” 袁绍瞪了文丑一眼,怒斥道:“胡闹!我军当前形势危急,你岂能轻举妄动!” 袁绍深知关羽勇猛,怕文丑不是对手,不敢让他去。 见此文丑也就不再提领兵出城的事情了,反而开口问道。 “敌方使用的这种弓弩之前并没有见过,我觉得应该先去一探究竟,让在商议对策的好。” 在场坐着的都是靠脑子吃饭的,文丑能想到这个方法,其他人自然也都能想到,可是谁愿意去?谁又敢去?守将都说了只要一冒头就会被射杀。 所以包括袁绍在内的众人在文丑说完之后,都好似没听见一样,有喝茶的,有左顾右看的,有发呆的,就是没人搭话。 尴尬的文丑也只能随便找了个椅子坐下。 就这样,几人也不出去,就坐在里面干商量,一直商量到天亮也没有个好办法。 虽说在一个奇谋能瞬间改变战场局势,但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这就显得有些幼稚了。 袁绍见天都亮了,心中烦躁,再也忍不住了。 “诸位,天已大亮,敌军的影子怕是已近在咫尺,我等岂能坐以待毙?速速想个万全之策!” 逢纪闻言,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缓缓起身,拱手道:“主公,属下确有一计,但恐言之有碍,还请主公宽宥。” 袁绍不耐地挥了挥手:“都到了这步田地,还有何可顾忌?但说无妨!” 逢纪深吸一口气,说道:“主公,我军连日来士气低迷,反观并州刘轩之军,锐气正盛,邺城虽固,却难挡其锋芒。为今之计,不如暂弃邺城,退守渤海郡,以待时机。此非长久之计,却可保我军主力不失,日后卷土重来,亦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