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元辅第22章 轻取案首(上)
正月初十,新郑县衙张榜告示全县,今年县试已定于二月十二,在县衙开考。 得知消息的高务实毫无太子近臣的架子,于次日上午亲自赶到县衙礼房报名,填写姓名、籍贯、年龄、及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三代履历,又出示了提前准备好的本县在学廪生结保文书,以证明自己无冒籍、匿丧、顶替、假捏姓名,且身家清白,非娼、优、皂、隶奴仆及其子孙。 新郑县衙的吏员都是本地世代世袭的小吏,对于他们来说,哪怕不认识本县县尊,也不敢不认识高家应考的少爷,所以一应该有的步骤,都早就安排好了人,恭恭敬敬地带着高务实做完。 到了二月十二,高家六房派出四名和县衙吏员混得最熟的家仆,会同十名高务实的骑丁,在高珗的带领下护送高务实到县衙候考。 其实高务实提前一天就到了县城,当晚是睡在五伯高才处的,离县衙不过两里路,根本无需什么护卫,但张氏不同意,觉得这是高务实人生的:“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咦,这个题的意思,莫非…… 高务实下意识抬头朝坐在台上的县令望去,却见年纪已经不小的县尊老爷正好也朝他看来,两人目光一接触,高务实就肯定了:县尊老爷大概也听过自己的各种神童传闻,把自己当做“生而知之”者,但他却借此题目提醒自己,不要因为生而知之就骄傲,因为“学而知之”者、“困而知之”者,只要最后“知之”了,按照孔子的说法,那就都一样。 当然,明白了县尊老爷好意提醒自己的意思,和“解题”并不是一回事,破题还得看写文章的技巧。 不过这题虽然是截搭题,但可能县尊考虑到北方学子的普遍水平,故而这题意义没有被割裂,仍然是主旨明确的一道题。 高务实心道: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生知、学知、困知,皆可得之以安行、利行、勉行,所以古人云“及其知之一也”,“及其成功一也”。 所以,这题的主旨应该确定为: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而且按照儒家的传统习惯,当以“困知勉行”为着重点。 高务实面露微笑,轻松研墨,提笔挥毫,毫无滞待,行云流水一般开始打草稿。 台上的县尊见了,颇为惊诧,想了想,忍不住站起身来开始巡场,但却刻意走到高务实身边来。 只见高务实已经用标准的台阁体写下了三段话。 县尊只看了一眼高务实的破题,就在心中感慨了一句:盛名之下无虚士。 却见高务实的草稿之上破题写着: 知之诣不尽同也,能知斯无异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