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最后归来(1/1)

作者:李甫生

消失的人第240章 最后归来

在原历史中,这些金人将领贵族,没有家国百姓概念。骨子里的自私贪婪,劣等基因,在掠夺与享乐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这是些不思进取的低劣牲口,一旦掌权,每日就是酒肉女人。不顾他人生死,不顾国家危亡,争权夺利,内部矛盾日益激化。他们根本控制不了占据的地盘,只懂享乐劫掠,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不过他们中,也不乏励精图治的有识之士,是女真人的民族精英与脊梁。正是这样的人,保护了他们。 就如女真金国的历代皇帝,他们的表现可圈可点,是真正想将金国治理好。如早期的阿骨打、完颜晟、完颜亮、完颜雍……! 他们曾推动民族汉化,进行一系列改革,但野蛮落后的思想,仍没有挽回历史覆灭的命运。不过,在他们的努力下,让金国疆域扩大了很多倍,金国的寿命也延续了上百年。 如果不是那些掌握权力,沉溺享乐,不思进取的贵族。如果他们能够管理好汉人、女真人、蒙古人……等各族人。广积粮缓称王,调和各族阶级矛盾,发展科技、农业、商业。相信无论是汉人,还是蒙古人,都不会无缘无故造他们的反,民族大融合不失为后世津津乐道的美谈,历史将会改写。 可这低劣的基因,并没有那么长远的目光,也没有勤劳善良的念头,只有贪婪恶毒残忍。让华夏若干年后,遭受灾难屈辱,成为欧美列强任意欺凌的对象,污染了华夏汉人的血脉。 被玷污的汉人血脉,如被这些强盗掳掠的汉人女子,与这些人产生的后代,对历史有影响的人,黄延是绝不会要的。 这些汉人女子,黄延就没有从历史中带出来。她们有徽宗与钦宗的妃子,有宗室的妻妾,有普通百姓的妻女。 徽宗与钦宗在金国诞下的儿女,很多不是他们的血脉,是金人凌辱他们的嫔妃所产生的孽种。 知道每个人历史命运的黄延,对这些孽种的历史结局与影响,也是一清二楚。他们大多数人平平无奇,没有对历史造成影响的,就将他们的母体,从这些禽兽的手里置换出来,让畸形儿取代他们的后代。 如赵玉盘、赵圆珠、赵金奴、赵璎珞、朱慎德妃、何凤铃、耿玉辉、宋淑媛……。都被黄延置换出,让被改造的鞑子男女取代她们。近亲繁殖的后代,当然就是畸形儿。 1156年六月。迁都燕京的金国皇帝完颜亮,让辽国被俘皇室,代替耶律延禧,和宋钦宗比赛打马球。 辽国人知道完颜亮不安好心,借机逃跑,被完颜亮下令乱箭射死。钦宗也被误伤,落于马下,被乱马踩踏成肉泥。 当然,这个宋钦宗早被黄延用女真人替换。历史上,他的死讯直到1161年,才被传回南宋的临安。 这被踩死之人,是被黄延从历史中救出来的金太宗,被整容成钦宗一样。就这样,懵懵懂懂的吴乞买,被乱马踩踏成肉泥! 赵桓被黄延带到了延庆的军都山。此时的赵桓,已经57岁,看起来像六七十的老者。 这是位可怜可悲又可恨的皇帝,可怜可悲是因为他还没有做好当皇帝的准备,就被他的父皇徽宗,推到了风雨飘摇北宋王朝的风口浪尖。 可恨是因为他听信奸臣谗言,罢免抗金大臣李纲,优柔寡断,愚蠢懦弱,导致北宋灭亡……。其实,赵桓不适合做皇帝,他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人。 汴梁城因为已经被金人和伪政权占据,黄延将李家村,搬迁到延庆军都山,人迹罕至的深山中。 在山谷,溪流边,临时建起数十栋李家村一样的房屋。 为了等待收集历史这些消亡的人,他不定期将空间里的人放出来,让他们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 这里是1156年后的宋朝,从1127——1156年救回来的人,从空间出来,他们保持着各个年龄段,刚刚获救时的容貌。 就如赵佶,他已经54了,像一个老头。而明达皇后只比他小几岁的年纪,依然是风韵犹存明艳动人。不像他的皇后,更像是他的女儿。 此时的赵桓,更像赵佶的大哥。看到父亲的那刻,他以为自己来到了天上,终于可以和亲人相聚。他像一个孩子,哭成了泪人。 赵佶则吓了一跳,这老头依稀有赵桓的模样,居然比自己还老,喊他叫父皇。待看清问清,才确认,这是他的大儿子无疑。父子相拥在一起,泣不成声。 此时的赵佶,过得非常舒心。他见到了没死的儿女,皇后嫔妃。即使她们不怎么爱搭理他,各过各的,总比永远失去她们强。 除赵桓外,所有人都知道了历史,知道了现在将来。尤其通过未来知识输入器,学习到了未来知识,眼界心气比之当代古人,高出了很多倍。赵佶不仅为过去忏悔,更是对儿女妻妾心怀愧疚。 毕竟是自己的生父,茂德帝姬还是选择原谅了他。毕竟,她被黄延及时从野兽手里救出,没有受到实质的伤害。 现在,她的两个孩子承欢膝下,就差驸马没有回来团聚。她找到黄延,跪求他,让他将驸马救出。 黄延知道他们伉俪情深,但驸马的历史影响要到1156年才会消除,今天,她的驸马就能归来。今天,也是来北宋最后时刻。 黄延让她爬上军都山的这段长城路口,她的夫君就会出现。 黄延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建房,也是因为,在北宋收集人的任务即将完成。驸马蔡鞗,千里迢迢从北地逃亡回汴梁,这是他路过的地方。 原历史中,他在逃到河北真定时,被乱兵杀害,历史没有记载。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在燕京几十公里外的延庆军都山,残垣断壁的古长城之上,一位美丽无比的少妇,正在模仿后世邓丽君的声音,唱着《几多愁》。 这少妇不是别人,当然是茂德帝姬赵福金。虽然她是北宋皇室子女,但对于李煜的这首经过后世编曲的诗词,特别喜欢。 华夏二十世纪,这首由邓丽君演唱的歌曲,旋律优美,打动人心,一下让赵福金喜欢上了。 她迷上了k歌,经常会唱唱,早练就了一副好嗓子。借助吉他,坐在残破的长城垛口边弹边唱。她继承了徽宗的艺术细胞,一曲《几多愁》被她唱得超过了原唱。 残阳如血的天边,落日的余晖映射在少妇的脸颊,涂抹上一层美丽的光晕。 一个疲惫高瘦的身影向她接近,当出现在她眼前时,那个一脸胡须,有些老态的身影喊出了她的名字。 四目相对,空气仿佛一下凝固,还有什么要说,还有什么可说,泪水从彼此眼里滑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