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第485章 阿拉伯数字相得益彰
徐光启眼中满是思索之色,提笔在旁边的纸上又是画图又是计算的。 “如此算下来,新的一尺约等于三十三厘米,对木工尺和裁衣尺倒是影响不大,都是单个的,人为调整就是了, 其次是和量地尺相差不到半……厘米,臣计算过一亩、十亩、百亩的误差都不算大,臣以为新的尺子长度可以按照陛下所说定下来。” 对于徐光启的表现,崇祯很是满意。 这个时候的田地面积可不是后世的那种六百六十平方米,而是有特殊规定:五尺为步,步二百四十为亩,亩百为顷。 如果新尺子误差过大,整个大明的田地都得重新量,工作量太大了,对赋税都是极大的影响。 很明显,徐光启考虑到了,也验证过了误差,才最终得出了可行的结论。 “既然可行,那就按这个标准,重新制定尺子。” 说到这里,又将桌子上刚刚画好的尺子样式递给了徐光启。 “这是朕新设计的尺子,你们看看!” 徐光启接过纸张后,众人围了上来,看着纸上的样式,众人眼中疑惑。 唯有徐光启、毕懋康、孙元化三人眼中露出惊异之色。 “徐院长,您这是怎么了?” “这尺子有什么不对吗?” 听着众人的询问,徐光启将纸张递给了众人:“诸位看看这尺子有什么不同吗?” 新式尺子和大明原本的尺寸在样式上没有什么不同。 只是将原本尺子上用于表示分、寸的星改成了长短横线,其次是增加了一个毫的刻度,再者就是比原本的尺子上多了一些符号。 而正是这些符号,让徐光启三人惊异。 袁可立看着纸上的样式,疑惑道:“徐院长,这些符号可是有什么说法?” “还真是有些来头!” 接过纸张后,徐光启提笔在另一张白纸上将符号重新写了一遍,更容易让众人看清楚。 “诸位,这些符号,称之为天竺数字,现在叫阿拉伯数字,大约在唐朝的时候,这些数字随着佛学东渐曾传入过大唐, 但并未被当时的书写方式所接纳,一直未流传,我也只是在一些古籍中看到过记录, 而后大约在南宋的时候,伊斯兰教又将这些数字带入中原,但又没有成功, 这几年西方一些国家到了大明周边,我们这些受过西洋学的人接触,也翻译了一些西方的算学着作, 因为大明没有推广,怕看不懂,也是将这种数字改成了汉字数字,没想到陛下将这种数字放在了尺子上。” 徐光启说完又在纸上将阿拉伯对应的数字标上了汉字的一、二、三等以及大写的壹、贰、叁等等,众人看的一目了然。 听了徐光启的解释,众人恍然大悟。 崇祯放下茶杯,淡淡道:“启用阿拉伯数字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种数字具有笔画简单、结构科学、形象清晰、组数简短的特点。 诸位也看到了,火器、工业的研究,对数字的使用很大, 还有很多的计算,再使用汉字数字书写上就有些复杂了。 而且,我们最终要与海外诸国接轨,早晚要使用,不如提前用起来。” 众人皆是点头,但孙承宗犹豫了一下,低声道:“陛下,臣还是有些担心,太祖时因为担心有人用数字作弊,于是将数字改成了汉字数字, 臣观看阿拉伯数字也有这种弊端,诸如一可以改成四和七,三可以改成八,五可以改成九等,如果启用,会不会也被人恶意篡改?” “孙阁老,您的担心是对的,但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听着孙承宗的担忧,徐光启出声了:“孙阁老,人们为什么会去篡改数字呢?因为牵扯到利益, 诸如账册、鱼鳞册、黄册、纪年等等,诸如这类的,那还是用汉字数字,或者说采用汉字数字与阿拉伯数字共用, 甚至不用担心,一套账本单独改一处两处数据,势必与前后对不上的,这种一查就查出来了。 诸如书的页数、计量单位等等都可以用阿拉伯数字。 甚至说直接全部改用阿拉伯数字,朝廷下诏时明确恶意修改的处罚,重罚之下,想篡改也得掂量掂量。” 众人沉默了,在思索着徐光启的分析,也在思索着阿拉伯数字的可行性。 “陛下,臣以为可行!” “陛下,阿拉伯数字可以推广!” …… 片刻之后,众人就有了回应,以他们的见识,自然知道用阿拉伯数字的便利性。 随即徐光启又给众人讲了一下,阿拉伯数字的书写和记录方法,比如位数区分等等。 也是引得众人啧啧称奇。 “新尺子的样式直观,只要一靠,就能直接读出测量物体的准确长度。” “对,不像以前的尺子,寸、分倒是刻了,但只有第一寸有分,量起来不太直观!” “还有,陛下新增了厘、厘……米、毫米,精准性更高!” “新的长度单位制定,配上阿拉伯数字,相得益彰!” “陛下大才,新的尺子推广,干活速度会大增!” …… 群臣纷纷发表者自己的看法。 这就是这群大佬的能力了,实话实话顺带着拍马屁,但听的崇祯很是受用。 “尺子和阿拉伯数字配合了,但朕估计诸位爱卿还不会读,朕给大家演示一下!” 崇祯说完,随后拿过木工尺,提起朱笔在上面写了几个数字,将尺子靠在了书案上的镇纸上。 “新尺子没有,朕就用这个代替示范一下,这上面的寸、分,就代表新尺子上的分米和厘米,大家懂这个意思即可。 这个镇纸就是二十厘米,宽度是五厘米……又五毫米。” 说到这里,崇祯眉头皱了皱,现在虽然有小数的概念,但叫法很奇怪。 就在他考虑要不要将小数点的表达方法也一并推广的时候,一道声音响起。 “陛下,臣有一个想法。” 众人循声望去,发现出声之人是孙元化,众人好奇心大起。 崇祯也是好奇道:“孙爱卿有何奇思妙想,说来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