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乱世第一枭雄第1749章 两宋的名将
王晨看完了冯道之后,便开始继续召唤了:“继续召唤吧系统,这一次使用北宋专属召唤卡!” 【叮咚,消耗北宋专属召唤卡进行召唤,召唤中恭喜宿主召唤出北宋名将高怀德! 植入身份为:高顺之子,已经由高顺举荐加入到了李靖的中央军,担任中央军的副将!】 【叮咚,扫描完毕! 高怀德 武力值:107点 统帅值:101点 智力值:98点 政治值:86点 音乐值:100点 技能一突围:高怀德在深陷包围时,武力值提升7点,高怀德在突围时,武力值额外提升7点。 技能二先锋:高怀德在担任先锋时,武力值提升7点,统帅值提升5点,高怀德在率先锋军作战时,武力值额外提升7点,统帅值额外提升5点。 技能三灭国:高怀德在攻打其他国家时,武力值提升7点,统帅值提升5点,高怀德在打灭国之战时,武力值额外提升7点,统帅值额外提升5点。】 高怀德(926年~982年),字藏用,真定常山(今河北省正定县)人,宋朝时期名将,唐末中军都指挥使高思继之孙,后周天平节度使、齐王高行周之子。 高怀德出身将门,后晋开运元年(944年),随父出战,被辽军围于戚城,挟父突出重围,以功领罗州刺史。 次年,任先锋都虞侯,跟随后周世宗柴荣于高平南败北汉,迁铁骑右厢都指挥使。 后晋开运三年(946年),高怀德率军胜于庐州城下,旋迁龙捷左厢都指挥使。 开运四年(947年),后周世宗复攻寿州,高怀德擒其裨将,深受世宗赏识。 后晋开运六年(949年),随世宗攻辽,升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授宁江军节度使。 后因拥立赵匡胤称帝,擢殿前副都点检,娶燕国长公主,加封附马都尉。 建隆元年(960年)四月,高怀德与侍卫马步军副指挥使石守信率前军平定李筠之乱。 次年,高怀德罢殿前副都点检,迁归德军节度使。开宝六年(973年),加同平章事。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跟随宋太宗灭亡北汉。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高怀德去世,享年五十七岁,谥号武穆。 “破辽败南唐,平李筠、李重进之乱的名将高怀德嘛,不错不错!”王晨笑道,而且这个身份的植入也是不错的啊。 高顺也算是后继有人了,原本是只有一个召唤出来的高关索为女儿的,现在也算是儿女双全了,而且是很有本事的儿女。 高怀德是将门之后,熟悉军事,不喜欢读书,性情坦率豪放,不拘小节。 他善于音律,能够自己作曲,曲韵十分精妙。 爱好射猎,曾经天露宿野外,猎获数百只狐狸、野兔,有的时候对客人不打声招呼就走,带领几十人马由旁门到郊外打猎去。 王晨笑道:“继续吧,南宋专属召唤卡,系统开始召唤!” 【叮咚,消耗南宋专属召唤卡进行召唤,召唤中恭喜宿主召唤出南宋名将王坚! 植入身份为:太原王氏子弟,宿主的堂弟,现已经加入到了李靖的中央军担任副将!】 【叮咚,扫描完毕! 王坚 武力值:107点 统帅值:101点 智力值:99点 政治值:78点 技能一固守:王坚在固守城池时,统帅值提升5点,智力值提升5点,王坚在守城时,武力值提升7点,统帅值额外提升5点,智力值额外提升5点。 技能二抗异:王坚在率军和异族作战时,武力值提升7点,统帅值提升5点,王坚在和异族将领厮杀时,武力值额外提升7点。 技能三攻异:王坚在率军入侵异族势力时,武力值提升7点,统帅值提升5点,王坚在异族领地率军厮杀时,武力值额外提升7点,统帅值额外提升5点。】 王坚(1198年-1264年),为邓州(今属河南)人,中国南宋末名将。 宋嘉熙年间(1237年-1240年),王坚在京西湖北路安抚制置使孟珙部下,曾领兵烧毁蒙古军在邓州(今河南邓州)一带所积船材。 后被调入四川,曾与曹世雄率兵击退攻掠合州(今重庆合川东)、广安军(今四川广安东北)的蒙古军。 宝佑二年(1254年)七月,王坚被命为兴元都统制兼知合州。 王坚调集合州所属五县民丁17万,大规模修筑钓鱼城(在今重庆合川东),训练军队,组织民兵,安辑人民,垦种农田,储薪屯粮,加强战备。 宝佑六年(1258年)十二月,蒙哥遣原宋臣晋国宝招降王坚,为王坚执杀。 开庆元年(1259年)二月,蒙哥率军围攻钓鱼城。在王坚的率领下,军民协力,婴城固守,百战弥励。 从二月到五月,多次击退蒙古攻城锐卒,王坚也得到宋理宗嘉奖。 景定元年(1260年)四月,宋理宗赵昀诏王坚入朝,授侍卫步军司都指挥使。 次年五月,迁湖北安抚使兼知江陵府。 景定四年(1263年)三月,为知和州(今安徽和县)兼管内安抚使。 次年三月,王坚卒。 “屡败蒙军、坚守合州、重伤蒙哥的名将王坚嘛,也是非常不错的一个将帅之才啊!”王晨笑道。 这一次召唤当中的将帅之才还真是不少,这个结果王晨还是非常满意的,后继有人啊。 而且这王坚最关键的是身份还是自己的宗族子弟,宗亲有实力自然也是好事情了,毕竟平衡之术,自己或许是不需要的,但后世的皇帝嘛或许还是需要的。 而能够跟文武百官作为平衡的,王晨觉得最好的还是宗亲了,当然前提是宗亲不触犯大秦律法,不然结局都是一样的。 自己可不会跟老朱一样包庇自己的宗族或子嗣的,这一点也是早早就写在了大秦律法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