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第二次整编(二)(1/1)

作者:一苇河广

大明:朕有近卫师,五年必平辽第106章 第二次整编(二)

监军军官的职责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对士兵进行文化和思想教育; 二则是掌握军队中的人事决定权; 三是对重大事项的复核权,如军队调动及重大作战决定。 与改革后的东厂很像,近卫师中的军事主官,拥有对下级军官或士兵晋升的提名权,但是监军军官则掌握了审核和通过的权力。本级监军审核通过后还要报上一级监军批准。 譬如一个连长非常认可下面的某个叫做张三的班长,现在连中空缺了一个排长职务,上级指示本连队自行推荐。 连长拥有提名权,就把提升张三为排长的晋升意见书递交给监队。 监队如果对张三考察后没有异议,那么就在晋升意见书上签字同意。但这并不是最终结果,还要报到上一级,即本营监营官那里批准,任命方可最终生效。 监队如果对张三提拔为排长不认可,那么可以行使否决权,但是必须书面向连长说明理由。连长对监队的理由不认可,则可向上一级监军进行控诉,由上一级监军进行复核,上一级监军的复核为最终结果。 这样,军事主官想要在军中安插私人,或者培养个人势力便异常困难。因为监军体系是独立的,且各级监军与本级的军事主官地位的对等的,监军军官基本上只在监军体系中升迁,他完全可以不鸟你军事主官。 而军事主官想要造反,则更是变成了天方夜谭。 首先监军负有管理下级军官的职责。下级军官都是监军军官批准任命的,有几个会死心跟着军事主官造反都很存疑。 再者,监军军官本身就是为给军事主官分权而对等设置的。军事主官想造反,除非先杀掉本级的监军,再把下面各级部队的监军军官也杀掉,才有可能实行。这个难度比登天还难。 否则军事主官可能一个兵都指挥不了,因为监军调动军队属于本级的重大决定,没有监军签字同意,则命令无效,下级部队主官必须拒绝执行命令。 整编后,除营一级外,所有的军官位置全部配齐,虽然连队数目从10个减少到7个,但是每个连又多出了监队和副连长这两个职务,因此很多原来的排级军官也得到了晋升。 但是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原来郑维国班里的那个小小伍长李恪,竟直接被提拔为辎重连监队。上面给出的理由是李恪识文断字,属于当下近卫师里少有的读过书,正适合监队工作。 郑维国依然还是班长,这让他有些恼怒。李恪要去辎重连报到的时候,全班一起热情洋溢地帮李恪收拾被褥。有几个家伙,包括邓卫那厮,都对李恪是一脸的巴结样,说等李恪将来做了大官,可别忘了提携一下兄弟们。 李恪一边有些腼腆地笑着答应,一边收拾着自己东西。郑维国也在帮忙收拾东西,一边羡慕中夹杂着些许嫉妒地看着李恪,一边懊恼自己识字少。 “你这一走,以后班里就都剩下大老粗了,以后学个条令操典啥的,都没人能帮我了。”郑维国嘟囔道。 李恪看郑维国有些丧气,宽慰道:“班长你最近其实进步挺大的,那千字文都能读一半了,就是写的少。班长小时候要是也能上两年私塾,肯定比我强。” “嘿,还上私塾呢,破落军户能他娘的吃饱饭没饿死,都已经很不容易了。” 皇帝说了,军事素质过硬的前提下,识字多会读书的,要优先提拔,破格提拔。尤其是监军军官,必须要求文化程度优秀者方可担任,这也是李恪为什么能够得到破格提拔的主要原因。 没办法,现在近卫师里读过书的太少了,只能是瘸子里面拔将军,文盲里面选秀才了。 监队官和连长是平级,平时负责士兵的文化学习、思想教育,并握有人事审批权,战时负责督战,还有记功的权力。当真是实权在握。 一时间,许多在识字方面有天赋或者优势的士兵和底层军官,便看到了一条新的出路。从此每逢三逢八的识字课便开始变得活跃起来了,士兵们学习的积极性极大提高。甚至出现了许多,在休息时间主动学习识字的现象。 随着,脱离实际、不接地气的奴才。因此参谋人员宁缺毋滥。 而对于监军系统,郭可阳计划将来和参谋系统一样,在团级以上部队建立机关,就称为监事科或者监事处,相应的办事人员称为“监事”,做为团以上监军官的辅助人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