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替嫁流放县,种田发家我最横第154章 盖大棚种木耳
“洗头店的事还没进展?” 天儿越来越冷了,吃完晚饭,沈戟和林宝初两人就挤在灶前烤玉米。 锅里是洗澡水。 沈戟把烤好的玉米递给林宝初,林宝初兴致缺缺。 “不吃么?这可是刚熟的秋玉米,很甜的。” 等过两天庄稼收成了,玉米也该熟了,这会儿正是吃烤玉米的时候。 林宝初接过沈戟递来的玉米,啃了一口,“目前还没有人有这个想法。” 那些妇人都选择在家里做洗头膏,没人愿意出来抛头露面。 要不是她分身乏术,她就自己开了。 “木耳大棚的事情怎么样了,搭好了吗?”林宝初问他。 她本来想种蘑菇的,但蘑菇的损耗太大,也不好运输。 就改了主意,培育木耳。 木耳可以晒干售卖,生意做满全朝也没有问题。 “差不多了,明日一起去看看吧。” 木耳大棚就盖在县衙大门口的不远处。 那里本来是一块菜地,正好这茬白菜和萝卜收完了,没有再种。 沈戟就把木耳大棚选在这里。 林宝初看到这个大棚的时候,工人正在往棚上盖草席。 大棚用木头和竹子来做骨架,木头嵌到泥里深处,很牢固,像房子一样。 四周都是用草席编织成的草帘子挡风遮阳,顶上也是先铺一层草席,再铺一层草垛。 冬日在棚里烧几盆炭火,这些草席草垛也可以起到保暖作用。 林宝初跟沈戟进了一个盖好的棚里。 全部遮上草席之后,里面漆黑一片,需卷起几片侧墙的草席才能看清楚里面。 这个棚宽约五米,长约二十米,地上是一块干燥平整的黄土地。 当然,木耳不是要种在这块土地上。 而是种在棚里的这些大木框里。 木框也是叫人现做的,宽一米、长两米,深度半米左右。 现在木框里是空的。 “既然这个棚盖好了,那明天就开始种吧,正好我现在有时间。”林宝初说,“现在种,冬天就能吃了。” “需要准备什么?” 沈戟完全不知道木耳该怎么种,他只知道木耳是长在山中的腐木上。 难道要去山里把腐木全都抬过来吗? 那直接让木耳在山里长不也一样? “需要大量的玉米芯,还需要山里的一些腐木。” 林宝初之前每次去山里捡菌子、挖春笋冬笋的时候,都会把山里的木头浸泡在山涧里,然后又拖出来。 她这么做,就是为了催生木耳菌。 “玉米芯要放在水缸里泡上一两个时辰,把玉米芯泡透、泡软才能用。” 今年年中他们收成了一千三百亩的玉米,玉米剥粒之后留下了很多玉米芯。 他们用来烧火做饭,到现在都没用完。 正好拿来种木耳了。 “好,我这就叫人去准备。” 沈戟抬脚欲离开,林宝初就跟上,“我跟你一起去山里挑木头吧。” 木耳菌种都是野生的,不能保证每一根腐木都能长出木耳来。 第一茬的木耳,就当是菌种培育了。 等来年开春种第二茬,就可以用第一茬的菌种铺种,到时候产量会高很多。 两人带了几个工人,一起朝前方的大山去。 山涧下,那些被林宝初泡过堆放在岸上的木头,她都叫人把它们搬回棚里去。 两人继续进山,把腐朽程度好的木头,都用稻草绳做了标记。 一会儿进山的工人会根据标记,把木头扛回去。 与此同时,其他工人也在把县衙的玉米芯挑到大棚里。 在水缸里添了草木灰和米浆水,这缸水便可重复浸泡玉米芯。 两边同时开工,隔日一早,便可种植木耳。 林宝初特地换了下地干活的衣服,把头发扎成麻花辫扎在后腰带里。 负责木耳大棚的工人来了一半,还有一半在旁边继续盖大棚。 “小夫人,你说吧,这东西咋种,我们都听你的。” 林宝初的这些产业,个顶个的稀奇。 越稀奇,就表示越能赚钱。 大伙儿能找到这份活计,都珍惜不已,干活非常卖力且认真。 “大家过来,我给大家示范一下怎么种木耳。” 林宝初招呼那几人过来,她手边的竹筐里有一筐浸泡好的玉米芯,还有一筐锯成小段,又被劈开的腐木木头。 只见她在种植木耳的大木框里,整齐地摆放上吸足水分的玉米芯。 “这个玉米芯一定要按照一个方向摆放整齐,有漏空的地方,就把玉米芯掰成小块塞进去,严丝合缝。” 框里,一排排的玉米芯整齐摆放。 铺了三层。 “玉米芯铺满三层之后,在上面错开铺上一层腐木。” 林宝初像种甘蔗那样,腐木头尾相间,错开摆放。 这样做,是为了留出空间,让木耳有足够的地方开展。 “摆完腐木,再像刚才一样铺上一层玉米芯就可以了。” 操作几人是看明白了,却还是不懂,“小夫人,种子呢?没有种子怎么种出东西来?” “这些腐木就是种子啊。” “啥?你说这些木头?” 他们捡起地上的木头,东瞧瞧西看看,怎么也瞧不出它有哪里像种子。 等等。 如果这些木头是种子的话,那昨日他们把木头扛回来时,直接摔在地上,种子会不会被压死? 罪过罪过啊。 林宝初把手头上这一木筐的木耳种完,接着说道:“大家看明白了就都各自去忙吧。” 她继续种下一筐。 沈戟和她一起,两人一人一头,摆放玉米芯。 木耳种完,林宝初的九个产业园就算是全部落成了。 接下来便只有等待,等这些产业园的农作物生长、成熟、丰收。 她就可以实现一夜暴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