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噬天下之权谋三国第156章 处置张燕
在袁尚的统领下,古代战场上的权谋和残酷展现得淋漓尽致。针对逃窜到山区的黑山贼,袁尚精心策划,利用诱饵和收编的手段成功搜捕了山区的黑山贼,让他们误以为可以获得宽恕和安全。然而,当大批逃走的黑山贼投降入城后,袁尚却展现了另一面,冷酷地下令将他们全部屠杀,只留下几个头目用来对付生擒的张燕。 夜幕降临,城中烛光摇曳,血腥气弥漫。袁尚站在城头上,眺望着城内的惨状。士兵们奉命将投降的黑山贼集中在广场上,然后一声令下,刀光闪烁,惨叫声此起彼伏。整个广场瞬间成为了一片血海,砍掉的头颅、惨叫声、哀嚎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骇人听闻的画面。 不过城中的百姓和守军却是大为欢欣鼓舞。之前黑山贼攻城早已让城中军民对其恨之入骨。他们巴不得袁尚把这伙贼人彻底杀光呢! 袁尚的眼神冰冷无情,他知道这样的残忍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只有通过这种手段,才能让敌人知晓胆敢与他为敌的下场。他心中明白,战争无情,胜者为王,败者则只有死路一条。 随着并州战事稳定下来,曹仁大军撤回洛阳,黑山贼被全部剿灭。城内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但那血腥的一幕却深深地刻在每个人心中。上党郡由高览率军镇守,成为了袁尚统治下的稳定地区。而审配叔侄袁尚则打算带回邺城,另有任务。 接下来就是如何利用好张燕了。袁尚打算对张燕使用攻心战,试图通过获取张燕口供揭露袁熙的罪行,以此来扳倒夺嫡的竞争对手袁熙,并报复袁熙当日派死士暗杀自己的仇。然而,要让张燕说实话并在袁绍面前坦白并不容易。张燕作为被擒的敌人,知道自己活路无望,不会轻易帮助袁尚达成政治目的。同时,袁尚也不能采取严刑拷打的手段,不然袁绍看到后不免会疑心是袁尚故意栽赃袁熙。所以必须用手段让张燕心理防线崩溃,老老实实的对袁绍说出实情。 什么能够让人屈服和彻底的心理崩溃呢? 最好的方式就是恐惧! 恐惧确实可以是一种可以击溃人精神的情绪,它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促使人们屈服和顺从。在权力施加和控制他人方面,恐惧往往被用作一种有效的手段。通过制造恐惧和威胁,可以迫使他人听从自己的意愿,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恐惧可以激发人们的本能反应,让他们感到不安和恐惧。在面对威胁或危险时,人们往往会选择躲避或屈服,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这种本能反应使恐惧成为一种强大的控制工具。尤其是针对敌人使用,恐惧更是可以在道德之外进行使用! 因此袁尚为了迫使张燕坦白实情,采取了残忍而阴险的手段。 首先,他让张燕目睹了屠杀黑山贼士卒的惨状。 当张燕目睹屠杀黑山贼的惨状时,他的内心涌现出复杂而矛盾的情绪。恐惧在他心中蔓延,让他感到无力和绝望。他看着那些黑山贼士卒一个个倒下,鲜血染红了战场,惨叫声在耳边回荡,死亡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这一幕让他感到恐惧和不安,他意识到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同时,张燕心中涌现出对过去士卒的悔恨和内疚。他回想起曾经与这些士卒并肩作战的日子,他们曾经是同甘共苦的战友,如今却在血雨腥风中倒下。他感到内心深处涌现出一股无法言喻的悲伤和懊悔,对过去的选择和行为产生了怀疑和自责。 与此同时,张燕也开始对袁尚的狠毒有了深刻的认知。他看着袁尚下令屠杀投降的黑山贼士卒,这种残忍和无情让张燕感到震惊和愤怒,他意识到袁尚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伤害无辜之人。 在这种复杂的情绪交织下,张燕内心充满了挣扎和矛盾。恐惧、悔恨、愤怒交织在一起,让他陷入一种无法摆脱的困境中。在这个对于他人间地狱的环境中,张燕内心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和洗礼。他开始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恐惧与认知之间寻找着前行的方向。 然而屠杀士卒只是开胃菜,重头戏是:袁尚下令将几个黑山贼头领制成“人彘”,而且这个过程是当着张燕的面进行的! “人彘”是古代一种残酷的刑罚方式,通常用于对待罪大恶极之人或敌对势力的头领。在这种刑罚中,行刑者会对犯人的身体进行残忍的毁坏和虐待,使其生不如死。会把人的四肢完全割掉,只留下头颅和躯干。之后把残破的犯人用药物治好四肢的伤口,再把人放在一个坛子中豢养。 而这种恐怖的刑罚是一个女人想出来的!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妻子吕雉和妾室戚夫人不和。刘邦死后,太后吕雉大权在握,便将戚夫人做成了人彘,还安排了专人“照顾”,让她无法短期死去!也正因为这件事,世间有了“最毒妇人心”这句话。 人彘这种刑罚旨在让犯人经历极端的痛苦和折磨,让其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以达到恐吓和示威的目的。 制成“人彘”的过程极为残忍和惨无人道,让受害者经历极端的身体和心理折磨。这种刑罚方式旨在通过恐吓和示威来达到控制和操纵他人的目的,展现出统治者的残暴和无情。 袁尚对黑山贼的头领使用了这种酷刑,并用人参和羊肉滋补他们残缺的身体,让他们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每天被关在一处的“人彘”和张燕成为了邻居。袁尚让看守的士卒故意经常谈论要把张燕也做成“人彘”,加剧了张燕的恐惧和绝望。他感受到了无法逃脱的困境,每天都生活在恐惧和绝望之中。 张燕内心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他想要求一死来结束这种折磨,但却发现自己被全天候看管,根本没有自杀的机会和条件。他感到自己陷入了一个无法逃脱的噩梦中,每一天都是一种煎熬和折磨。 在这种极端的恐惧和绝望下,张燕的心灵开始崩溃。他感到孤立无助,被困在一个无法逃脱的囹圄中。每一刻都是一种煎熬和折磨,让他不知道如何面对生命。死亡已经变成以尊重解脱和奢侈。 经过这种精神折磨,张燕已经对袁尚彻底的充满了恐惧,袁尚想让他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张燕不断主动的请求面见袁尚,袁尚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去见了张燕。 张燕跪在地上,泪水滚滚,声音颤抖地哀求着:“袁三公子,求求你不要再折磨我了。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情,只要你放过我一条狗命。”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绝望和恐惧,仿佛是一个被困兽一般。 袁尚站在那里,冷漠的表情下隐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犹豫。他看着张燕,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但很快又被冷酷所掩盖。他缓缓地说道:“张燕,你知道的事情对我来说很重要。如果你真的愿意为我做任何事情,那么就告诉我你知道的一切。我自然可以让你过得轻松一些。” 张燕颤抖着站起身来,擦干眼泪,他开始讲述起他所知道的有关与袁熙之间的交易以及过去与曹操之间的协议。张燕知道这是他唯一的出路,所以讲得十分详尽。袁尚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表情,但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警惕和期待。 听完张燕的讲述,袁尚沉默片刻,最终开口说道:“好,我会放过你一条狗命。但你想为我效力、成为我的属下,却是万万不能的,毕竟你过去与父帅对着干。不过我可以保你一命。然而你胆敢日后翻案或者反口咬我,我一定要你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人彘!”张燕听到这句话,心中一阵恐惧袭来。他浑身颤抖向袁尚表明他绝不敢乱说,日后他会一五一十的把袁熙与曹操的事情告诉袁绍。 袁尚听后很满意,但袁尚并没有撤走那些人彘,因为正是这些东西才让张燕如此恐惧,能够为自己所用。 处置好张燕,袁尚需要赶回邺城了,已经到并州有十多天时间了,袁尚必须回去了,不然大本营自己不在,始终是夜长梦多。 有关并州的部署,袁尚把安阳大营的军队全部放在上党郡驻守,暂时任命高览为上党太守,处理军政事务。关平和先登营死士则回到安阳大营继续训练。 经过上次大战,短期曹仁不敢再来上党郡滋扰。袁尚要求高览若是遭遇敌军不得冒失的出城战斗,需要据城而守,切不可轻敌!城中守城物资充沛,还是用审配的法子对付敌军即可。不过曹仁应该是不会再来了,既然当日他没有下令虎豹骑攻击想必曹操不愿和袁氏公开对抗。那样不利于曹操的利益。 同时,袁尚秘密给晋阳的田丰送信,要求他逐步放开并州中北部的坚壁清野政策,恢复生产,将并州治理好作为自己的大后方。 在信中中袁尚还把沮授“病死”在狱中以及他一时糊涂贪墨军饷和不慎泄露军情的事情告知田丰。尽管这些事情都是袁尚编造安插给沮授的罪名,但他必须欺瞒田丰才行。若田丰知晓真相,恐怕袁尚便会失去这位忠义谋士的辅佐了,不但如此恐怕还会反目成仇。 欺骗就是如此,一开始欺骗,后面就必须不断的欺骗。 一旦欺骗的行为被戳破,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损害信任关系,并结为仇怨。 袁尚为了维持自己的权力地位和控制局势,不得不不断欺骗他人,包括田丰等忠心辅佐者。这种欺骗和权谋之间的博弈将使局势更加错综复杂,也展现了人性中的复杂和矛盾之处。却也是无奈之举。 在临行前的一夜,袁尚为审配叔侄、高览、廖化、关平等守城有功或支援有功的将士们摆宴庆功。酒席上,酒香扑鼻,烛光摇曳,气氛热烈而欢快。将士们面带喜色,举杯相庆,感激袁尚的赏识和厚待。 谈及撤回洛阳的曹军,众人纷纷感慨曹军再无敢染指并州的想法了。他们心中暗自庆幸,并对袁尚领导下的并州局势充满信心。 袁尚打算带廖化回邺城,廖化领命恭敬应承。然而,廖化忍不住问道:“主公,这次来并州为何没有带着周仓守卫自己?”袁尚神秘地一笑,高深莫测地回答道:“周仓去办大事去了。”他的话语充满了隐晦和谜团,让在场的将士们不禁心生疑惑和好奇。 翌日,袁尚率领亲兵且在廖化的保护下返回邺城。 然而邺城在袁尚不在的这段日子里竟然也是遭遇惊险! 韩猛虽然写下了军令状,接受了荀谌的监督,守卫邺城,但他心中却对袁尚的决策产生了怀疑。他认为袁尚小题大做,觉得自己凭借出色的武艺和邺城三万大军,根本不需要畏惧曹操,甚至认为不去主动攻打曹操就算饶了曹操的。 在韩猛看来,袁尚过于谨慎和保守,他认为应该趁着自身实力优势,若曹操真的敢派兵前来,就勇敢地出击曹操,正好取得巨大的胜利。这么一来对自己对袁尚都算是功劳的。韩猛可能认为自己有能力应对曹操的挑战,因此对于袁尚的决策感到略有不满和不理解。平日里,韩猛也曾对下属谈及军令状和袁尚的“小题大做”。 至于对荀谌,韩猛在袁尚走后也是一直敷衍,纵然平日里军务依旧严谨,但始终是有些怠慢。韩猛此时最想的可不是镇守邺城这般无所事事,而是与颜良文丑张合一般随袁绍去北方攻打幽州。幽州之战的捷报频频从北方传来,韩猛坐看一桩桩一件件的功劳被别人取得,心中不免有些想立功。 而邺城之内也是一片祥和,袁绍北伐顺利,让邺城处于一个满城欢庆的状态,城中的权贵和官员更是有些飘飘然的感觉。 不想这日北城门处有一支两千人的袁军,说是奉命押解前方战利品物资到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