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大米换古董(1/1)

作者:不是西红柿

60年代,饥荒年,赶山挖百年参第205章 大米换古董

“只要物有所值,就可以。” 张汉水笑道。 大爷大妈互相对望了一眼,又看了看周围,见没人靠近,才取出了一个玉手镯。 他们应该是夫妻俩。 张汉水看了一眼,此玉手镯通体白色,应该就是传说中的“白玉手镯”,又名“白月光”,月光石手镯等,主要材料为玛瑙。 这种玉手镯,在后世的话几千到几万或几十万不等。 当然,还有几十到几百的,虽然看上去差不多,但原材料品质上是不同的,价格也有不同。 一分钱,一分货。 品相、色泽、质量越好,也就越贵。 “这个可以,您们要兑换多少粮食?”张汉水问道。 一般来说,这个年代的假冒伪劣相对来说比较少。 有些珠宝首饰,还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有一些历史,会更值钱。 好的翡翠,会更值钱一些。 “100公斤,行不行?” 一百公斤,就是四百块钱。 这个价格,张汉水还是能接受的,虽然这个年代大米非常的金贵,它是什么,不言而喻。 人可以没有钱,没有金银珠宝,甚至什么都可以没有,但唯有两样东西是不能缺少的,那就是水和食物。 没有这两样东西,人就活不了。 玉手镯再好,在没有粮食裹腹的情况下,比起粮食来,再好也不能当粮食吃,不能填饱肚子。 而用它来换粮食,裹腹,是再好不过的。 如果有粮食,吃不完,谁又会用这种传家宝贝来换粮食的。 只有走投无路之时,才会拿出来兑换粮食。 是不是传家宝先不说,只要质量好,那是绝对值钱的不用怀疑。 再说,现在自己最不缺的就是粮食,只要有钱去那边,想买多少就能买多少。 张汉水想到这里,才对着大妈道:“可以给我看看吗?” 虽然是外行,但如果是好玉,手感、观感等色泽反应,都不会太差,有其独特之处,就是外行,也能看出点东西来。 大妈犹豫了下,还是把玉手镯给了他。 可见她是舍不得的,但舍不得归舍不得,粮食就是命,再舍不得,玉手镯就是玉手镯,留在手里,也不能填饱肚子,拿出来却是可以换裹腹之粮,即使再不舍,也要出手。 张汉水接过,摸了摸,入手温润,观感极好,非常喜欢:“嗯,一百公斤就一百公斤。” “你有那么多米吗?”大爷问道。 有些不相信,这年头还能拿出一百公斤大米来。 张汉水拍了拍身后的两个麻布袋:“两袋,每袋125公斤,您说有没有?” 大爷大妈半信半疑,过来摸一摸,提一提,根本动不了。 又打开麻布袋,让二人检查了一下,大爷大妈窃喜不已,还真有两麻布袋大米。 “行,年轻人,那就这么定了。”在确定他有粮食,还是纯大米,没有一点杂粮加在里头,大妈脸上才有了笑容,心满意足的把自己的玉手镯交到他的手中。 张汉水马上提了一个麻布袋出来,里面还有110公斤大米,刚才挖了三十斤出来展示:“要不要称一下?” “嗯,称一下吧?”大爷不放心道。 觉得过一下秤更稳妥一些。 毕竟缺斤少两的,就有可能是他们一家好几天的口粮,不能不让夫妻俩重视这个细节问题。 张汉水也不多说,拿起自己带的大秤,把麻布袋往秤钩子上一挂,就称了起来。 一个人一只手轻松提起一百多公斤的麻布袋过秤,也是让大爷大妈惊呆了他过人的臂力。 “110公斤,您们看一下?”张汉水把称压的还往上翘了一些,代表没有缺斤少两,还有多的。 一般来说,这个年代称重的东西,主要是用这种传统的杠杆称,也叫“杆秤”,有公斤秤,市斤秤,还有一些小秤,是用来称药材等金贵物的。 比如药杆秤,就是用来药店称药材,按克、两称,所以秤小巧玲珑。 传统杆秤,主要有三个部分,秤杆、秤砣、秤盘。 前后两根提绳,作用于称重不同。 秤杆上,还有十六颗的银色星花。 其中十三颗星花,分别是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 北斗七星,指明方向,在秤杆上,还起到一个告诫的作用,不可贪念金银。 南斗六星,东南西北上下六方,告诫人们,做人不可偏斜。 十三颗星花,也代表了十三两为一斤的重量。 后来加到十六颗星花时,十六两为一斤。 “福禄寿”三星,是后面加上去的,主要是为了防止缺斤少两才加上去的。 它的意思很明确,就是缺一两,伤福。 那么缺二两,少禄。 再缺三两,就是折寿。 到了59年,十两为一斤。 据说,有一杆秤长达32米,一次性可称一吨重量。 普遍五百斤以内。 “多出来的十公斤就算了。” 大爷大妈听了大喜,对他非要感谢,这可是十公斤的大米,省着点又够一家人吃好些日子,又咋会不高兴。 随后,一袋大米分两袋装,大爷大妈硬是把它们扛出了黑市,不得不说,有一把子力气。 220斤大米,分两个袋子装,每人还要承担110斤的重量,没有一股子力气,根本就扛不起来。 随后,又换了点别的东西,酒票、粮票、肉票,或直接用钱来买,反正物有所值,都可以拿来他这里换粮食。 接下来,张汉水来到供销社大采购,主要是买茅台,顺带买些别的东西。 50年的茅台,60年的茅台,有多少票,就换多少酒,然后一起收入空间里面就ok。 不得不说,有个空间方便太多,更何况,还是一个时间禁止的空间,东西放进里面那一刻起,就算是天荒地老,海枯石烂,空间里面的东西也不会坏。 午餐,张汉水是去食堂里面吃的羊肉面,又去肉联厂买了不少猪大骨,肉的话,早已经被人抢光,也只剩下点猪大骨。 这年头的猪肉好吃,都是吃五谷杂粮以及猪草,野菜等长大的,肉质鲜美,香,营养更丰富。 明天八月十五,过节,估计今天买肉的人也多。 张汉水来到肉联厂,猪肉已经被一抢而空,除了剩下的猪大骨没人要,不然他都抢不到。 没办法,这年头物资有限,每天定量的猪肉,卖完了绝对没有再加货的可能。 从肉联厂买完猪大骨,张汉水没有马上急着赶回去,而是骑着自行车到处转转。 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回去这么早干嘛。 张汉水的目的是,看看用粮食能不能兑换到一些古董字画。 这些东西,在这边也许还不怎么值钱,但拿到那边去,就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找了个住宅区,张汉水来到角落里面从空间取出一包大米,就在路边坐下等。 一包大米,马上吸引了住宅区与路过的行人,纷纷围观问价。 有钱的花钱买,没钱的张汉水让他们回去找老物件啥的来换。 这些老物件,拿到那边去卖,多多少少值点钱。 比如雕花的桌椅板凳,字画,笔墨纸砚,瓷器做的瓶瓶罐罐等。 银元、金条、铜钱啥的,都有人偷偷拿出来换的。 “大头”,“小头”的都有。 不管是“袁大头”,还是“孙小头”,民国时期的这两种货币,都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收藏的人也比较多。 而且每家每户,都应该会有那么一些,会有几块从老人手中流传下来。 普通大头、小头,价值600多到几千,特殊版本的,价值几千,上万或以上。 当然,也不是家家户户都有,有些早已经用完了,没有留存,自然有的人家就没有。 金条不用说的,一直都很值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