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粮食来源(1/1)

作者:玲珑秀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第82章 粮食来源

事实上大多数日本劳工并没有种地的机会,开凿运河与拓荒是两项很费人的活动。 没错,就是费人。 开凿运河本身的工程量姑且不论,光是长期呆在热带雨林这种充满毒虫、瘟疫的环境下就足够让人心生恐惧。 拓荒同样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虽说1524年西班牙就在此建立了殖民地,但是西班牙人的性格一贯是管杀不管埋。 他们对于殖民地管理的粗放程度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三百多年的时间里尼加拉瓜被开发的土地不到总面积的20。 西班牙后裔同样少得可怜,依然有大批土着印第安人生活在丛林之中。 而奥地利帝国接手之后的大规模拓荒行动,毫无疑问打破了土着和殖民者之间脆弱的平衡。 这些土着能在西班牙人眼皮子底下生存数百年自然也是有两把刷子的,于是乎遭殃的就成了作为拓荒者的日本劳工。 能到后方安心种地的日本劳工都是经过九死一生、精挑细选出来的,这些人的服从度和忠诚度自然十分有保障。 除此以外,封建社会千百年来对人的塑造也功不可没,他们拥有极强的等级观念。 这与西方农奴与领主,雇农和地主之间的关系又不同,他们很容易对一个群体产生崇拜心理。 被送到中美洲地区的日本劳工之中确实有一些野武士,不过这些人往往会最先向奥地利投诚,其忠诚度让奥地利的地方官都汗颜。 至于那些贱民出身的日本劳工,他们早就习惯了逆来顺受,而且相比在日本长期挨饿,经常遭到无端殴打的生活。 在中美洲殖民地他们最起码可以吃饱饭,也不会无端殴打他们,不过干活偷懒或者不够卖力还是会吃鞭子的,但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已经算得上是好日子了。 同时宗教的那套选民理论也是时候发挥作用了,宗教对于维稳的效果一直十分显着,否则也不会受到古今中外那么多统治者的追捧。 总体来说此时的奥地利帝国中美洲殖民地迎来了大丰收,有充足的粮食可以运回欧洲解决粮食危机。 西非殖民地种植的主要是经济作物,但这不代表当地的奥地利人不能强征土着的口粮。 事实上与奥地利殖民者合作的那些部落酋长们本身就是大奴隶主,把奴隶的口粮拿出来交换一些更有价值的商品,他们毫无负罪感甚至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 除了那些部落,还有一些早期封建王国和教团也都十分乐意将自己国家的粮食拿出来交换奥地利的商品,甚至借给奥地利帝国。 一方面是奥地利帝国的商誉确实很好,另一方面则是弗兰茨几次派兵扫荡沿海地区部落打出的威望。 东非地区则压根就是计划中的粮食产区,不过随着印度内战的结束,对于海外粮食的需求量大大下降。 而阿曼帝国并不敢将粮食安全交给奥地利人,这不得不说赛义德不愧为阿曼帝国的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他的战略眼光确实非常超前。 赛义德大帝为了避免奥地利粮食完全占领阿曼市场,他甚至将农业税取消,甚至从商人那里收税补贴给农民。 赛义德自然是为了阿曼帝国的未来,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违背了传统,在阿拉伯世界商人们有着极高的话语权。 赛义德的做法给了他和自己宫廷很大压力,他的八个儿子都向商人们表示愿意废除农业补贴。 尤其是他的两个继承人苏维尼、马斯喀特州长苏维尼和桑给巴尔总督马吉德,这两位大孝子已经准备好随时将他们父亲制定的国策全部推翻。 距离奥属东非殖民地较近的马吉德还好,理应作为下一任苏丹的苏维尼已经和英国人搭上了线。 老实说苏维尼完全无法理解他父亲的做法,他并不认为所谓的奥地利帝国配作阿曼帝国的盟友。 毕竟此时阿曼帝国已经成为了阿拉伯世界最强大的帝国,苏维尼觉得自己的老父亲太迁就自己的盟友了,西方的异教徒就不值得被信任。 除此之外苏维尼也觉得自己的老父亲太过偏爱自己的妹妹,丝内卡既然已经嫁到其他家族那就和他们毫无关系了。 赛义德不该赌上国家的未来去保护那个什么狗屁女婿的国家。 奥属东非殖民地其实并不太平,之前东班图人的大举入侵,兵连祸结,再加上雨季到来,洪水轻易冲垮了印度劳工的豆腐渣工程。 大水淹没了农田导致三分之一以上的作物无法收获,不过即便如此相对于此时坦桑尼亚殖民地自身的需求和出口还是有些过剩了。 然而东非粮食虽然近乎免费,但是运费可不便宜。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东非的商品对于奥地利来说都十分鸡肋,香料除外。 有着墨西哥、中美洲、西非、东非殖民地源源不断的补给,所以弗兰茨才敢放言能解决教皇国的粮食危机。 奥地利帝国方面粮食也在从威尼斯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奥地利全国各处,虽说在之前弗兰茨就建立了储备仓库,不过不到万不得已弗兰茨并不想动用。 毕竟大海上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天气、装备、人员素质、疾病都有可能影响战争的结果。 比如此前谁也没想到英国人会失去地中海的主导权,更无法想象整支地中海舰队会全军覆没。 虽说此时奥地利帝国海军取得了史诗性大捷,但弗兰茨并不认为奥地利海军就能稳压英国海军。 想要彻底消灭英国海军,那么这样的史诗性大捷,奥地利海军至少还要再打十次。 这还是在英国人不继续造军舰的前提下,以此时英国的造船水平,如果国家机器全力运转的话,他们用半年时间就能再造出几支舰队。 除此之外,英国人还能征用那些大型武装商船。在十九世纪初期大型商船炮位少于三十是不给上保险的。 前文中提到过的大东方号的火力比三级战列舰都要强上许多。 只要英国人想,他们临时再拼凑出几支舰队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为了不在和英国人起冲突的时候被对方卡脖子,弗兰茨必须留够后手。 不过此时的弗兰茨并不认为英国人会真的撕破脸皮,毕竟双方才刚刚达成了和平协议。 弗兰茨之所以一直赖在罗马城不走,并不是喜欢这种被万民敬仰的感觉,而是法兰克福议会这招太坑了。 要保留大德意志的希望,弗兰茨就不能拒绝这顶王冠,但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heavy is the head who wears the crown。”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