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卧龙出山,我请刘备赴死第241章 法正离去危危危
数日后。 剑阁关内。 法正和吴懿、李严正商议着军情。 不过吴懿和李严的神色看上去却颇为放松,明显前些时日的数场大胜让他们的心都踏实了几分。 唯有法正此时眉关紧锁,也不知道是在忧虑什么。 “近几日曹军放弃攻关,想来已是知难而退。” “本以为这次曹军气势汹汹,定会是一场苦战,现在看来却是杞人忧天。” “这曹贼和苏泽,不过如此。” 李严话音刚落,吴懿就配合着点了点头。 当目光落向法正时,吴懿又是赞叹道:“话虽如此,可此次能逼退曹军,还是多亏了军师有先见之明,提前筑起这剑阁关。” “若非军师,吾等现在也不至于这么轻松。” 法正眉头一皱,见两人松懈之状,心中的不安愈甚。 前些时日曹军莫名其妙攻打剑阁关,让他至今心中存疑。 他可不觉得曹军当中会没有智谋之士,明知道攻打剑阁关无果,偏偏还硬要选择强攻。 凡事既有果,必有因。 莫非曹军当真只是想试探能否依靠强攻夺取剑阁关? 亦或者是准备借此令他们放松警惕,随后…… 偷渡阴平! “吴将军言重了。” “只是敌军当前,眼下可还大意不得。” “这剑阁关固然是牢不可破,但阴平方向必须要差人驻防,否则曹军若从阴平偷渡而来,剑阁危矣。” 见法正这小心谨慎的模样,吴懿和李严只能是连连点头,可实际却并未放在心上。 身为益州人士,对阴平自然不无了解。 如此人迹罕至的地方,曹军怎么可能知晓? 再者就算知道通过阴平能够绕过剑阁,可想要安然穿越阴平的难度…… 不比强攻剑阁要来得小上多少! “军师放心,此事吾已安排下去,雷将军领着五千兵马在德阳亭至汉德一带驻防。” “一旦曹军当真从阴平而来,保管叫他有来无回!” “如此便好。” 法正长舒一口气,心里的大石总算落下了地。 “禀两位将军、军师,张别驾从成都而来,现已至关内。” “嗯?” “子乔?” 法正双眼微眯,对于张松的突然到来,一时有些摸不透来意。 还不等三人相商,张松的声音已是由外传来,“孝直兄这次可是出尽了风头,将二十万曹军拒于关外,端的是胜那苏子渊十倍不止!” “中原众谋,莫敢与孝直你比肩!” “子乔此言可是折煞我了,不过是依靠地利,何以沾沾自喜?” 法正面带笑意,起身相迎。 走到张松身侧时,不动声色道:“只是不知子乔此次前来,可是主公有何差使?” “哈哈,果真是瞒不过孝直你。” 张松朗笑一声,只是配合上他的面容,反倒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这次吾奉主公之令前来,乃是准备接替孝直你驻守剑阁关,主公手谕在此,孝直兄可莫要辜负了主公厚望。” 话音落下,张松从袖中取出刘备的亲笔手谕,将之递到了法正面前。 本来还在揣摩张松来意的三人顿时齐齐一愣。 由张松接替法正驻守剑阁? 法正顾不得其他,连忙摊开手谕。 待看完当中的内容后,法正眼中更是忍不住闪过一抹困惑,“孔明尚在永安,主公为何又召我前去?” “孝直兄有所不知,近日兴许是曹军主力见夺不下剑阁关,只能另辟蹊径。” “永安城不如剑阁,已是传信告急。” “加之剑阁关固若金汤,主公这才传令让孝直你前去永安,相助孔明。” 边上的吴懿两人闻言倒也并没有多想。 毕竟眼下曹军的确奈何不了剑阁关,将法正调去永安也在情理之中。 唯独法正依旧是有些不敢置信,“子乔兄,你如实告知我,这永安城的形势当真如此危急?” 不是他不愿接令,而是此事从头到尾都透露着些许古怪。 要让他说出问题出在哪里,他一时想不出来,可这道调令实在来得有些莫名其妙了。 张松心中揪紧,脑海当中却猛地闪过一道灵光。 “永安不比剑阁,那庞士元号为凤雏,更是难缠,此前更是十日连下我益州四城,如此人物,又岂是能够轻易应对?” “加之永安本就兵力不足,自然是捉襟见肘。” “相比起来,剑阁关可要安全多了。” 越说张松越是顺嘴,甚至吴懿和李严更是连连点头,显然对于张松的说法颇为认同。 下一刻,张松蓦地凑到法正耳边,“此话吾只对孝直兄你讲。” “以松愚见,永安危急是真,说不得前些时日孔明军师劝阻主公称王也有部分原因。” 法正闻言脸色一变,深深看了张松一眼,脑海当中开始不断考量起来。 对于是否刘备传令他现在已然是没有丝毫怀疑。 另一方面来说,只要把守好阴平,剑阁关的确比永安更加容易驻守。 “也罢,既是主公传令,那吾即日便赶往永安。” “不过……” 法正顿了一顿,对着张松郑重一拜。 “剑阁关系成都安危,不容有失,子乔你识得分寸,阴平断然不可不做防备,切记,切记!” 就在法正再三叮嘱之时,吴懿、李严两人的眉头却是下意识一皱。 “孝直放心,主公差我前来,便是要保剑阁关无恙。” “这么多年的交情,莫非孝直你还信不过我?” 张松佯怒开口。 都这么多年的交情,法正还不知道他想要干嘛,那也怪不得他了吧? 张松自我安慰了一番,表面上没有露出丝毫异色。 法正见状终于不再迟疑,沉声开口:“既如此,那剑阁关便托付给子乔你了。” “即日我便动身赶往永安!” …… “子渊,成都早已传来消息,那刘玄德既然同意由子乔接管剑阁关,为何还要……” “大王又何必明知故问?” 曹操闻言讪讪一笑。 他自然明白苏泽的用意,无非是借攻关之时依据守军反击的节奏,来判断法正是否已经离去。 可问题是一想到刚才众将闻讯那古怪的表情,曹操就心里憋屈。 这口黑锅,到底要什么时候才能从他头上摘去? 造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