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九百五十九章 利益(1/1)

作者:脚踝骨折

大明流匪第两千九百五十九章 利益

ps:感谢书友纯傻的打赏。 “我还当是什么事呢!那个姓范的到处去官员的府邸上拜访,这件事早就传开了。”成国公不以为然的说。 大太监杨公公朝成国公笑着说道:“成国公说的没错,自打范文程来到南京,便开始到处去拜访,咱们在座的府邸怕是也有被他拜访过的。” “听说姓范的去过了钱阁老的府上!”成国公侧身看着钱谦益说道。 闻言的钱谦益点点头,道:“他确实来过我府上。” “那正好,你跟我们大家说说,他姓范的去你府上做什么!可千万别弄出什么出卖大明利益的事情。”成国公语带讥讽的说。 钱谦益脸色肉眼可见的阴沉了下来。 “行了,都安静,先听杨公公说。”魏国公没兴趣看两个人大殿上争吵,出言制止了两人,把话头重新绕回到杨国瑞的身上。 哼! 成国公哼了一声,暂时放弃继续针对钱谦益。 这时候大太监杨公公开口说道:“范文程这趟来大明,是为了大明与大清结盟,好一同对付虎贼,今天把大家都找过来,就是为了一起商量一下。” “有什么好商量的。”成国公率先开口说道,“姓范的是奴贼的人,这些年奴贼一直都是大明的敌人,其实上一次我就不同意与他们结盟,可有些人非要热脸贴冷屁股,最后还不是不了了之,怎么?被摆了一道不够,还想再丢一次人!” 大太监杨公公眉头一皱,他道:“与大清结盟是为了救回太上皇,收复被虎贼侵占的几省之地。” “没有他们,咱们大明就不能收复失地救回太上皇了吗?”成国公反问了一句,不等人回答,他继续说道,“宋朝的教训难道还不够吗?别在最后成了为她人做嫁衣。” 大太监杨国瑞撩起眼皮瞅了成国公一眼,他道:“既然成国公这么有信心,认为靠大明自己就可以收复失土,那么收复失土迎回太上皇的事情就交由成国公来做如何?” “本国公又不是带兵的武将,如何能收复的了失地!”成国公脸一黑,他一点也不想去捋虎须。 连比明军更厉害的清军都打不过虎字旗,以大明现有的大军,他不认为有明军是虎字旗的对手。 带着明军去对付虎字旗,在他看来和主动送死没什么两样。 “成国公似乎忘记自己武勋的身份了,如今大明正是需要武勋站出来的时候。”大太监杨国瑞半眯着眼睛看着成国公。 成国公语气一噎。 武事本是他们这些武勋的事情,不知道从哪一代开始,武勋慢慢提不起刀了,更不要说亲自上战场上去杀敌。 “好了,成国公要不要领兵北伐以后再说,大家不是再谈论要不要与大清结盟,咱们就这件事都说一说吧!”魏国公主动出言为成国公开解,不愿看到成国公太过丢脸。 怎么说他也是武勋出身,自家的情况和成国公也差不太多,子孙后辈都提不动刀,上不得战场。 大太监杨国瑞给了魏国公面子,没有继续追着成国公领兵的事情不放,而是说道:“虎贼已经是大明的心腹大患,谁也保证不了他们不会挥师南下,所以在他们动手之前,咱家觉得应该主动出击。” “杨公公是支持与大清结盟?”魏国公问道。 大太监杨国瑞点了点头,他道:“明军明面上的数量虽说不少,但底下到底是什么情况,谁也说不清,但有一天相信大家都清楚,那便是明军已经不是虎贼的对手,起码在步卒上,不是虎贼的对手。” “其实咱们可以练兵,当初在辽东的关宁军不是挺好,咱们也可以训练一支精锐之师,虎贼不是擅使火器吗?咱们大明不缺少火器,完全可以对照着练出一支擅使火器的大军。”一直没有说话的定国公开口说道。 坐在他旁边的魏国公惊讶的看着定国公,问道:“你怎么突然想到要学虎贼练出一支火器大军了?” “虎贼的大军因为使用火器,打败过咱们的边军,如今又在草原和辽东多次大败清军,我觉得既然擅使火器的大军如此厉害,那么咱们也可以打造一支出来,火器咱们不缺,士卒也不缺,完全可以做到打造一支擅使火器的大军。”定国公说道。 听到这番解释的魏国公眉头挑了挑,他道:“成国公你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朝廷虽然可以打造火器,但钱粮从哪里出?丢失了北上几省,朝廷的赋税明显降低了一大截,今年收上来的那点赋税勉强养活朝中百官,哪还有多余的钱粮用在打造新军上面,你这个办法虽然好,却不适合现在的大明。” 大太监杨国瑞和钱谦益在一旁一脸认同的点了点头。 五位辅政大臣中,魏国公,镇守太监,钱谦益,他们三个人的主要利益都来自江南,拿江南的赋税练新军,等于是拿他们几家的利益去为朝廷练兵。 这让他们如何肯干。 “我就是随口一说,既然几位都觉得不合适,那就算了。”定国公心里明白原因,既然都不愿意练新军,他也不想强求。 作为初来乍到的国公,对江南这些利益早已缠绕纠葛在一起的利益团体,他没想过要和这些人对着干。 练新军对大明虽然是件好事,但他也不会为了大明把自家置身于别人的敌对面。 魏国公见成国公退缩,心中松了一口气。 江南钱粮赋税水这潭水实在太深,别说定国公这么一位从北都逃来的国公了,就连他们魏国公府也撼动不了这潭死水。 “魏国公,咱家和钱阁老都是支持与大清结盟,咱家认为想要北伐救回太上皇,需要有清军的帮助,只靠大明自己恐怕力有不逮,要是有了清军从辽东出兵南下,与明军南北夹击,相信有很大机会收复大明的失地,迎回北都的太上皇。”大太监杨国瑞看着魏国公说道。 五位辅政大臣中三位都是大明国公。 而三位国公中以历代生活在南京的魏国公为首,另外两位国公几乎事事都与魏国公站到一处。致使杨国瑞在辅政大臣中独木难支。 而他抬举钱谦益上台成为辅政大臣,也是有对抗以魏国公为首的辅政大臣之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