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一切都有条不紊(1/2)

作者:大秦兵

导演能有什么坏心思第二百零三章 一切都有条不紊

混熟了以后,大刘不止一次对杨树牢骚:“《三体》三部曲我用四年就写完了,扣除休息的时间,差不多一年一部,其实我一直都有点难以理解,为什么有人把改编搞得比原创还难。”

这可和他当初对媒体说的不一样,几年前他也说不知道怎么改编,甚至不懂如何策划。

杨树比大刘小很多,完全是两代人,不过在创作方面理念很一致,一段时间下来就成了忘年交好朋友。

牢骚话大刘不止一次说起,尤其是剧本改编推进一帆风顺时,以至于杨树第三次听到时,他的脸竟然在脑海里与范伟老师的脸重叠了,说的话也变成了东北腔。

“事就是这么个简单的事,咋整了九年没整明白,我也不明白。”

其实杨树也不觉得改编很难,不过是换个方式把故事重讲一遍,比创作更难才见鬼了。

困难的是改编创作团队得有合作的理念,每个人都各有一套且不肯妥协,还非要魔改展现自己的才华,那么扯皮多少年都不奇怪。

这次之所以改编容易了许多,正是因为大刘和杨树都是顶尖创作者,许多观念趋于一致,容易达成共识,即便有分歧也有足够的智慧来协调。

《三体》的故事其实并没有吹捧的那么复杂,和许多欧美大部头科幻小说比起来结构算简单的,基本一条故事线从头串到尾,脉络很清晰。

这部小说也叫《地球往事》,大刘甚至搞了个编年史附在书后,为小说中发生的大事整理出明确的线索,就这样还改不出完整故事都有点匪夷所思。

杨树能理解他的怨气,10万元把作品卖了,能拍出来也就算了,苦等9年后看着对方加价700多倍转手了,这谁不恼火。

不过虽然改编顺利,原本说好3个月拿出剧本,结果到了2018年2月中旬时已经3个半月,剧本却没能按时写完。

不过倒也不是牛逼吹爆,杨树召集了一个八人的编剧助理团队协助大刘整理文字,效率还是挺高的,但编剧工作也没说的那么简单,总会有些意外。

意外大多来自杨树,虽然承诺大刘有最终决定权,但剧组的核心是导演,何况这个导演还是老板,有些内容在他这通不过就只得协商重改。

不过总体上合作很愉快,大刘的心情也越来越愉快:“我已经有预感,这次电影改编会成功,这个感觉和我当年提笔开始写《三体》时一样。”

有些人的预感就是洞察力,杨树相信他的话。

年关将近,大刘又说:“快过年了,让编剧组的朋友们都回家吧,过了年再继续,不出正月就能把剧本搞完。”

于是团队放假,他乐呵呵回老家陪老婆孩子去了。

刘漫对杨树说:“每次见到大刘,我都怀疑他可能和某个类似三体的星球有关系,不是个地球人,没想到还有老婆孩子,不会是拿来作身份掩护的吧?”

这话是尊重,是对大刘超乎常人想象力的赞美。

杨树对出来剧本并没有非常严格的时间要求,今年之内能开机就行。

实际上即便剧本没写完有些也不耽误有些工作提前开始,之前全国范围征集三体美术设计已经有了结果,浙江美院一个年轻老师的作品入选,目前已经开始根据他的设计展开进一步的特效设计。

无论剧本怎么写,三体世界都得构建,三体舰队都得打造,古筝计划都得实施,相比较开机拍摄,这些工作甚至更重要。

拍《战士》时就做了几千万的特效,已经有合作愉快的特效团队,背后是几十家特效公司在服务。

所以美术征集工作一结束,相关特效工作也就开始了,半年后能初见端倪。

《三体》的特效工作量是《战士》数倍,杨树大致估算过,每一部花在这上面的钱恐怕就要超过3亿。

再加上拍摄以及宣传发行,一部《三体》电影的成本会超过6亿,6部总预算差不多60亿。

这是一笔巨大的投资,不但国内特效公司很积极,连好来坞那边都想插上一脚。

杨树并不拒绝合作,但过于技术性的问题应该特效公司之间去谈,他只需要最好的效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