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飞鸽传书(2/2)

作者:我叫王大宝

大唐一根棍第673章 飞鸽传书

老头昨晚得知刘异收了他的两箱态度,今天再见刘异时已不那么心虚。</p>

王彦威给巡查团选的这家南城邸舍,毗邻宋城着名古迹——梁园。</p>

梁园是西汉时期梁孝王刘武营造的宏大皇家园林,如今破败就只剩下断壁残垣,却尤为文人骚客钟爱。</p>

当年李白、杜甫、高适曾在这里把臂同游,李白还写了首长诗——《梁园吟》。</p>

那句“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尽显诗人内心之豪迈。</p>

今日邸舍人多不方便谈事,刘异与王彦威并肩走向梁园,探索李太白曾经走过的路。</p>

路上王彦威再次对宋城外的行刺事件致歉,并承诺一定会追查凶手到底。</p>

刘异只是敷衍笑笑。</p>

他原本拟定的藩镇将领拉拢名单中并不包括王彦威,因为这老头不是一般统帅。</p>

王彦威在如今大唐,是仅次于当代仲尼王起的知名大儒。</p>

他从青年时期就开始着书立说,光刘异知道的就有《元和新礼》30卷,《虚古今谥法》14卷,《穆宗实录》20卷,《元和取台礼》30卷,《续取台礼》30卷,《内典目录》12卷等等,另外还有一本鼎鼎有名的《唐典》。</p>

强迫一个醉心学问人领兵,其结果就是宣义军被他操练得整体文化水平很高,军中学习风气浓郁,人人都能之乎者也两句。</p>

刘异以为这种大儒会跟自己有壁,没想到王彦威竟是他的铁杆粉丝。</p>

两人走到平台的银杏树下时,王彦威神情期待问道:</p>

</p>

“老夫听坊间盛传《银瓶梅》乃是刘街使所着,不知真假?”</p>

刘异摸摸鼻子回道:</p>

“我只不过讲了个故事。”</p>

“果真是街使作着?老夫真是汗颜。”</p>

“汗颜?”刘异有点迷惑。</p>

“老夫一生着书不下两百卷,意在启发世人明理,可我写的那些书却没有一本如《银瓶梅》一般,只不过讲了个故事,就将人生道理讲得通透,细品振聋发聩。”</p>

“呃……”</p>

刘异挠了挠脑袋。</p>

《银瓶梅》是本哲学书吗?</p>

敢情还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p>

“王节度使谬赞了,愧不敢当。”</p>

“唉,刘街使就不要谦逊了,国子监祭酒杨敬之也对你的书推崇备至,他私下曾评价读了你的《银瓶梅》后,再读元稹的《莺莺传》,顿时感觉元才子还是肤浅了。”</p>

刘异抿嘴,他现在开始理解了为啥后世专家对《红楼梦》有五花八门的解读,红学分那么多流派,还经常吵架。</p>

这些脑洞大开的专家们从来没想过曹雪芹其实只是个作家,人家本意只是讲个故事,每天忙着应付读者的催更都不来及,下笔前哪有时间想那么多弯弯绕绕的隐喻暗喻。</p>

种种千奇百怪的解读,或许只是所谓的专家们自己臆淫出来的,搞得个个跟曹雪芹知音一样。</p>

不过刘异决定好好利用一下,他自来熟地揽着老头的肩膀询问:</p>

“你真的喜欢《银瓶梅》?”</p>

“太喜欢了,老夫敢担保,后世或许没几个人对我的书感兴趣,但你的《银瓶梅》一定会流传百世。”</p>

“那我邀请你给《银瓶梅》作个序如何?”</p>

王彦威大喜过望。</p>

“此话当真?”</p>

那他岂不是可以和这本书一样闻达后世?</p>

“骗你作甚?不过我有个条件。”</p>

“千百个条件老夫都应承。。”</p>

“我要你无条件支持我。”</p>

“我很支持啊,各大藩镇中,我们宣义军购买的《银瓶梅》销量向来名列前茅。”</p>

“还不够。”</p>

“那你说怎么支持,我就怎么支持。”</p>

第五甲在灵堂停棺三天后,刘异将他暂时安葬在宋城。</p>

他决定回程时再过来迁坟,带第五甲回长安。</p>

刘异给第五甲选了个风水宝地,在城外三里的阏伯台附近。</p>

阏伯台是座观星台,建造于公元前两千多年。</p>

阏伯是远古时期帝喾之子,他一生不辞劳苦造福于百姓,死后被葬在自己当年筑造的观星台之下。</p>

因为阏伯封号为“商”,此台又名“商丘”。</p>

这就是后世河南商丘名字的由来。</p>

安葬第五甲后,刘异率领众人再次登船启程,顺流南下。</p>

喜欢大唐一根棍请大家收藏:()大唐一根棍。</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