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将加冕为王第三百四十一章 新年快乐
冰龙峡湾,白鲸港。
距离那个令所有人都难以忘怀的夜晚,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的光景;但这座殖民地的每一处角落,仍能看见它留下的痕迹。
被清理干净的街道两侧随处可见秩序之环的标志,惨破的废墟中还有孩子们用断裂的房梁,木板和粉笔制作的秩序之环“塑像”,重建的港口更是在守信者同盟的捐助下建造了一座小教堂,方便渔夫们出海前可以有就近方便的祷告场所。
正如同埃克斯男爵过去自责的那样,殖民地民众的信仰更多的是身处蛮荒异乡对“慰藉”和“归属感”的渴求;真正虔诚的信徒,也只有类似瑞珀主教这样普世宗的核心成员而已。
而历经浩劫的白鲸港,正变得前所未有的“虔诚”——只是这种虔诚,和教会所希望的情况存在一点点的差异。
在风暴军团的请求下,守信者同盟最终放弃了已经初见雏形的武装,并以雇佣的形式接纳受灾的民众加入,组成同盟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部分。
成年男性负责街道巡逻,在各种活动场合维持秩序,参与社区管理,老人和女人承担卫生,分发食物之类较为轻松的工作,孩子则要接受普世宗教育,去纺织厂之类的工厂作坊,港口和报社当帮佣。
而原本承担了主要工作,必要时需要拿起武器保卫社区的两千多“守信者民兵”,则和另外几百名通过军队测试的灾民一起,正式加入了风暴军团;军队的规模也从过去的五千人上下,骤然间扩充到将近八千人。
算上射击军,殖民地守备总司令安森·巴赫的麾下,已经拥有了将近两万大军,接近标准常备军团二分之一的兵力了。
军队的规模越是庞大,需要的补给自然也就越多,再加上浩劫之后的重建费用,需要的粮食,燃料,食盐以及各种生活必需品,对于一个小小的殖民地而言都是个绝对的天文数字。
但圣徒历一百零一年末尾的白鲸港并不需要担心这些,灾难和战争并未影响到过去一年的生产与贸易活动,不仅军团拥有独立的农庄可以填补扣空缺,与自由邦联和紧密联系也可以在需要时提供必要的援助。
就在仅仅十天之后,一支规模不大的长湖镇商队便抵达了白鲸港,十几辆四轮马车内是满载的脱壳小麦和腌肉,沉重的车轮在满是积雪的街道上留下深深的痕迹。
虽然数量并不多,但当长湖镇议长当众宣布,这些食物将无偿捐赠并分发给白鲸港受灾以及所有挨饿受冻的民众的时候,激动雀跃的欢呼声响彻了城镇中心的广场,为自由邦联和白鲸港的友谊,以及长湖镇的感慨而兴奋不已。
作为殖民地军团喉舌的《白鲸港好人报》自然不会放过这种好机会,不断强调白鲸港和自由邦联各殖民地间的紧密关系,大家都是生死攸关的命运共同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仿佛冰龙峡湾殖民地和自由邦联已经是不可分割的一体。
至于短短几个月前,白鲸港才刚刚入侵长湖镇,甚至大肆掠夺过一番这种无关轻重的“小事”,大家当然是早就忘了。
在看到长湖镇的“善举”,尤其是对方大谈特谈什么“长湖镇与白鲸港的特殊关系”之后,其余各殖民地的议长和代表们也不甘落后,试图在其它方向找回体面,不能让野心勃勃的长湖镇专美于前。
无奈刚刚结束独立战争不久,除少数殖民地外大半个自由邦联都还未真正恢复元气;囊中羞涩的时候,说话很难有什么底气——更不用说冬炬城这种没有战争都拮据得不行的穷地方。
但如果仅仅是展示与白鲸港和风暴军团的团结,甚至与安森·巴赫本人之间的“友谊”,也并非只有慷慨解囊这一种选项。
就在长湖镇的援助物资抵达的装饰,一条天蓝色的绶带与银色腰带令躯干显得纤细而有力,裤腿两侧的红条装饰,着重凸出了腿部的修长与笔挺。
一旁的衣架上还挂着顶用金色独角兽帽徽装饰的三角帽,和一件贴身的军大衣,光是肉眼可见的轻便和染色,就不难猜测用了比普通军装高出好几个档次的布料。
嗯,反正坐在安森对面的卡尔·贝恩是一眼就看出来了,而且几乎是把“羡慕”直接写在了脸上。
虽然克洛维王家陆军为了统一形式,军官们的服饰除了层级标志外几乎看不出任何区别,但将官却是绝对的例外;不仅仅是装饰,连用料也更加细致考究,甚至允许将军们按照标准形式,给自己专门订做军装。
就连自诩除了烟酒,对生活品质从来没什么追求的参谋长阁下,在亲眼看到这身衣服的瞬间也忍不住心生嫉妒,甚至小小幻想了下自己穿上它会是什么模样。
“……所以,你真准备穿成这样去见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