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截教大仙第二回 [伐木丁丁断枯藤收来一担自逍遥]
一清早,季禺穿衣起身,打点行装,洗漱过后,打了两圈广播操,用哨棒挑两担柴,碗口粗的梢棒,一头挑一担,一次挑四捆,上百斤柴。
先往南给青岭集高太公家里送了四捆柴,青岭集里此不远,不过二三里路程,是十里八乡,唯一的集镇,逢一,五,九日赶集,十里八乡山货,米粮油盐都有的卖。
季禺脚程快不过半个时辰就来回了两趟,给高太公送了四担八捆柴,高太公夸他每回来的准时,得了二十五文青蚨钱,太公心慈还给送了一葫芦酒。
季禺给高太公送了好几年的柴薪了,高太公是青岭乡三老之一,家中良田千亩,高墙大院,为人最好,德高望重。
对季禺也照顾有加,每回来送柴,都额外送些好东西,季禺也非常感激,每年如果打到好野物,也给高太公送块腿来。
今天十一号,还未到赶集的日子,买不到米,高太公家有粮,季禺按市价两个青蚨一斤。
买了十斤米,半斤盐,二十五个钱转手花光,季禺倒也不甚在意。
依旧给枯云乡白老爷送柴,这个年头,靠买柴来用的无不是大户人家,小家小户温饱善难,哪里有钱买柴用,都是自家打柴。
枯云乡以枯松涧为名,在青岭乡北面十五里路程,距离国都昌邑二十里路。
昌国共有七个乡,五十多个里,青岭乡内有八个里,乃小乡,枯云乡有十三个里,乃是大乡。
大夏天下各诸侯方伯,以十余户为一里,十里为一乡,十乡为一邑。
传闻在五帝之末,禹王定九州以来,天下都十禅让制,唯大夏国朝四百年,天下之共主称夏后,父传子,子又传孙,为家天下也。
自寒促窃国,太康圣后复国以来,数百载,各氏族逐渐归化,东夷,三苗等纷纷归入华夏。
盖以天下逐渐有姓氏之分,国野之别,使氏聚为里,部落为乡,氏族联盟为国,一邑城,为一国。
枯云乡白家,就是昌国国姓,祖为昊氏,乃是黄帝麾下医官,通百药,后昊氏分数姓,数姓有分数姓,或吉,关,田,白,阳,数姓。
昌国伯长就叫吉鸿,枯云乡白家祖上与昌国君候乃是一脉,白家大子还是昌国大司马。白氏势力极大良田数千,家将,家臣,部众数千,方圆二十里山场都是白家的。
走了近一个时辰,方过枯松涧,过了枯松涧,就到白家集,白家集正好今日赶集,街上人来人往,摩肩擦踵。
一丈来宽的街道,两边低矮的茅屋,街道两旁卖药的,卖酒的,卖坛子,罐子的,茶铺子,铁匠铺子,木匠摊子,熬汤的,煮糖水的,不一而足。
季禺挑了两担柴,艰难的挤过人流,往前走,还有:卖筐的是蔑匠,卖油的油翁,卖牲畜崽子的,烧窑卖碳的老叟乌漆麻黑,宰牲畜的屠夫又高又壮。
走了越莫百十步,眼前一亮,只觉顿然宽广,右边是百尺宽用青石板铺就整齐的一片场地。
四周十余甲士批甲执锐步站一个,允许人过,却不许摆摊卖买。
左边是高墙大院,四周方圆数十丈,以丈许高墙围住,墙以青石砌成,正当中一座门楼,高一丈二尺,青瓦盖顶,顶沿向上翘起,
熟枣木筑成两扇大木门,以铜钉顶成一尺余厚,丈许来高,整门漆成大红色,门槛一尺三寸高。
门楼前两根立主,俱有一人粗细,向下铺了三层青石阶。门前也站了两位甲士。
此间富贵逼人,乃王侯之家,诸侯之族,真是高堂大户也。
季禺也不由感叹,饶是昌邑国都,犹如此家者亦不过数家也。
左边长脸甲士,见季禺挑四担柴来,老远便喊道:“挑柴的,这边过来!”
季禺抬头一看,忙回道“原来是祁晖大哥,今日又是你当值么!我今担柴来矣,还请通过!”
长脸甲士撇嘴道“你这话说的,这厢全赖我等护卫,不是我当值,谁来值守?莫闲逛,进去放了柴,去账房领钱,赶紧出来”
“知道,知道,尊将军法旨,哈哈哈…”季禺笑着说
“哈哈哈,是守门将军吧!”旁边圆形的也笑道。
“你这厮贪闲爱懒的光棍汉,贯会打趣吾,你赶紧去吧,”祁晖先回了季禺又对圆脸的笑骂道“你这犬辈,在拿这事笑吾,小心吾刀利”
原来这祁晖也非是一般人,自幼就练些好武艺,也是十里八乡的猛人当年的孩子王。
因身形高打把同乡的小伙伴,光腚孩子,驱使成兵,自号冲天大将军,说长大了要投军,当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