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453 传承初心 (二合一)
景泰元年三月二十六日,沉忆辰跟杨鸿泽坐在礼部衙门的大堂内,等待着新录取的三百名贡士前来拜谒。
只有经历过“拜师礼”,沉忆辰才算正式成为“三师”之一的座师,新科贡士或者说准进士,将成为他的门生弟子。
本来拜师礼在放榜之后就应该立马举行,可恰逢北方饥荒灾乱,加之朝廷时局震荡很多事情处理不过来,于是乎原本定于三月初一的殿试,推迟了一个月到四月初一,这让拜师礼也顺势推延了。
此刻沉忆辰跟杨鸿泽两人正襟危坐,呈现出一副师者尊严的架势,不过在等待的漫长时间内,终究不可能如同凋塑一般伫立,杨鸿泽犹豫许久终究还是开口道:“没想到北方的粮食危机,真能在你手中解决。”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杨鸿泽语气中带着一种唏嘘不已,曾经他抱着赤子初心,认为自己才是那个为生民立命的官员。结果进入到浑浊的官场后,见识到不平之事,这才发现自己远远没有当初认为的那么清高。
相反一直被视为卑鄙小人,趋炎附势的沉忆辰,却做到了很多人无法做也不敢去做的事情。
相比较外界盛赞的治水、平叛之功,这种亲眼见证力挽狂澜带来的震惊,才更能触动杨鸿泽的内心。
“很多东西事在人为,当你去做了就会发现不过如此。”
沉忆辰澹澹回了一句,北方饥荒整体局势走向,几乎全在他的掌控之中。哪怕查封了会昌伯孙忠一党名下粮铺,他们除了找皇帝抗议,以及在皇太后耳边吹吹风外,拿不出任何有力的反制。
皇太后孙氏最大的弱点,就在于她是个女流之辈,当宣布退居后宫不再过问朝政后,就将彻底斩断对于前朝的影响力。不像太上皇朱祁镇那样,哪怕现在被囚禁于南宫,依旧能遥遥操控效忠于自己的臣子。
甚至更退一步说,哪怕没有从南方运来的三百万石米粮,只要能豁的出去掀桌子查封,依旧能缓解北方的粮食危机。无非就是南征军离京要再拖拖,等待南方夏收的米粮通过漕运抵达京师,再进行下一步行动罢了。
后者不仅仅是沉忆辰能做,杨鸿泽依靠着礼部尚书胡濙文官集团的势力同样能做到。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愿不愿意破釜沉舟的去做而已。
“是吗?那我确实不如你洒脱。”
杨鸿泽嘴上流露出一抹苦笑,这是他写尽太平事,不如俯首见苍生。”
“希望日后你们回首半生,看到的模样依旧是当初的自己。”
沉忆辰这番话说出来,彭时、何闻道、岳正几人很明显是听懂了,脸色神情颇为动容。
这就是老师在学术观念中,一直强调的切勿空谈义理,应以治事、救世为自己的毕生目标。无论身居何位,目光永远不要望着更高处眺望,相反应该去低头看看最底层的苍生疾苦。
“谢先生赠言,学生铭记于心!”
还没等陶中轩,邱永世两人反应过来,彭时几人就深深朝着沉忆辰鞠了一躬,领悟到自己日后的为官方向。
“去吧。”
沉忆辰脸上带着一丝欣慰笑容摆了摆手,示意这几人可以离去了。
他欣慰的不是彭时几人听懂了自己的赠言,而是欣慰大明的官场日后会多几名好官,自己“经世致用,辨证求是”的理念将得以传承下去。
曾经沉忆辰无比唾弃明朝的结党营私,可以说大明灭亡党争有着很大一部分责任。现在他有着更加理智的观念,结党这个词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决定的关键点在于后面的“营私”二字。
想要干成一番大事,孤家寡人是万万不可能的,于谦就是最终死在了这上面,满朝文武找不到一个同道中人。
不管未来的走向会如何,至少现在沉忆辰将把结党贯彻下去,集合一众志同道合之辈,去一步步的改变大明这个世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