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醉里挑灯看剑(1/2)

作者:迈克尔杰克驴

我刷视频通古代,古人都亚麻呆了第116章 醉里挑灯看剑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欲灭亡南宋,统一江南。

这时金朝统治下的中原地区,赋役繁重,人民不堪征调,纷纷起义反抗。

二十一岁的辛弃疾毅然“鸠众二千”,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负责起草书檄文告,参与机密。

为取得南宋朝廷的支持,与南宋军队配合作战,辛弃疾力劝耿京“决策南向”,接受南宋朝廷的领导。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正月,耿京命辛弃疾和贾瑞等人奉表南归,宋高宗在建康接见了他们,任命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辛弃疾为右承务郎、天平军掌书记,并让他们回山东向耿京传达南宋朝廷的旨意。

但就在辛弃疾与朝廷接洽成功,准备返回军中的时候,义军内部却发生了重大变故。

叛徒张安国、邵进等谋害耿京,带领一部分人投降了金朝。辛弃疾等人行至海州闻讯,即约海州统制王世隆等五十人驰赴金营。

当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酣饮,辛弃疾等人出其不意袭进金营,抓获张安国,在五万金兵中带着张安国,摆脱追敌,急驰而归,献俘行在,后张安国在临安被斩首示众。

辛弃疾这一机智勇敢的行动,在南宋朝野引起极大的震动,正如洪迈所云:“壮声英慨,儒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

辛弃疾后来回忆这段少年时的壮举,感慨道:“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在起义军中的表现,以及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辛弃疾名声大噪。

宋高宗任命作为“归正人”的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二十三岁。

不久,宋孝宗即位,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重用主战派人士张浚,进行宋室南渡以来的弹劾,以“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等罪名,罢去他的所有职务。

在被罢官时,辛弃疾回到上饶,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

此后二十年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绍熙三年(1192年)至绍熙五年(1194年),辛弃疾出任福建提刑、福州知州、福建安抚使等职,其间一度归朝任太府卿,又被劾罢官奉祠。

同年夏,辛弃疾回到上饶,住在瓢泉,动工建新居,经营瓢泉庄园,决意“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

嘉泰三年(1203年),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次年(1204年)差知镇江府,年迈的辛弃疾精神为之一振。

嘉泰四年(1204年),他晋见宋宁宗,认为金国“必乱必亡”,被加为宝谟阁待制、提举佑神观,并奉朝请。

不久后,辛弃疾出知镇江府,获赐金带。

辛弃疾知镇江府时,曾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

开禧元年(1205年)三月,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辛弃疾被降为朝散大夫、提举冲佑观,又被差知绍兴府、两浙东路安抚使,但他推辞不就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