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戚继光第23章 战与和
“这大明如今早已经不是永乐皇帝之时,大明天子多养在深宫,少上战场,没有多少血性。”
“而且我听闻如今的大明天子痴迷修道,显然也不是个有胆量的,既如此大汗何妨遣人入城,带着你的威胁之语,面见大明天子请求册封应允贡市了。”
“若大明天子是个胆小的,说不定便答应下来了。”
俺答汗闻言思忖片刻方才一脸笑意道“此策可行,便是不成我们也无损失。”
随即他看向老把都皱眉道
“只是该派何人入城了?”
“我们也不清楚大明朝廷的情况而且我也担心派手下人去最终会与汉人产生纠纷反而坏了事情。”
老把都闻言笑道“大汗不必担心,我在通州时俘虏了一个宦官,他熟悉大明宫廷,以前服侍过大明天子的,让他带着大汗的求贡书去见大明天子,想来能将大汗的意思说清楚的。”
俺答汗闻言不由大喜,随即吩咐老把都将人带入毡帐。
盏茶后狼狈不堪的杨增被鞑靼人押进了毡帐。
俺答汗见眼前的杨增被带入毡帐后吓得哆哆嗦嗦的不由皱眉问道“你服侍过大明天子?”。
杨增其实不过是通州湖渠马房内官,简而言之,便是个监管仓库的,平日管着湖渠马房仓内储蓄的草料。
他自然没有机会服侍嘉靖皇帝,但谁让鞑靼人来得那样快了,他被俘后也只好自抬身份,以求保住小命。
所幸这些鞑靼人都是些没见识的,听说他侍奉过大明天子便没有杀他,他这才一路便带到了京师城下。
既然已经说了慌,杨增如今哪里还敢道破,听了一旁鞑靼通事的转述,忙不迭的点头。
俺答汗见状便将他准备派遣杨增入城求贡之事道明。
杨增听完后不由大喜过望,他终于等到机会可以逃离这些鞑靼人的魔爪了。
可没等杨增欢喜多久,他便听得身旁的通事传达了俺答汗的威胁之语“予我币,通我贡,即解围,不者一岁虔耳郭。”
杨增也是在内书堂混过的,一听便明白,这是鞑靼人威胁嘉靖皇帝若是不同意贡市,明年他们会再来。
杨增此时的心情糟糕透了,他虽没有服侍过嘉靖皇帝,但在出宫前也听人说过那是个什么样的主,这些话若是由他传达,那他最终也是个死。
那还不如待在鞑靼人这里或许还能跟着北上草原,虽然辛苦些说不定还能活下来。
杨增想到此处便连连摇头。
俺答汗见状便是不悦,稍一示意便有鞑靼人抽出刀来一番威吓,杨增恐惧之极也只能低头应下。
在一旁的老把都适时上前出言道:
“大汗,汉人向来注重虚礼,如今这求贡的书信不如便不用番文而用汉文,以示大汗求贡的诚意。”
俺答汗闻言颔首道“无论番汉,只要能助我成事便行,你既然如此说,便让通事按着汉文替我拟一份求贡书吧!”
一旁的鞑靼通事闻言赶紧应下。
负责驻守德胜门的乃是定国公徐延德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梁尚德。
两人自然不可能一直在城楼上呆着,所以当他们被请上德胜门城楼之时看着城下的杨增时也是一阵的惊讶。
待听得此人道明他是受鞑靼人之命入城面圣递交俺答汗的书信时,两人不由同时皱眉。
作为徐达之后,一门两国公中的定国公,徐延德该庆幸其先祖徐增寿当年在靖难之役中做出了明智的选择。
虽然最终徐增寿还是被建文帝杀了,但他留给后世子孙的福泽依旧绵长,使得定国公一门昌盛至今。
而作为当代定国公的徐延德,十六岁承袭爵位,如今年不过三十六,可谓正当壮年,但已经深谙武勋之道了。
他将目光从城下的杨增身上收回,却没有立刻开口反而看向身旁的梁尚德徐徐问道:
“梁大人,你说我们该不该让杨公公入城?”
梁尚德捋了捋花白的胡须,意味深长道:
“这杨公公所带的书信可能关乎大明与鞑靼之间的战与和,这不是我们做臣子能决定的,老夫年老体弱,腿脚不便,不如定国公,你跑一趟仁寿宫请示一下陛下如何?”
徐延德闻言一张脸便沉了下来,他本来想将这个问题推给梁尚德,所以才问对方的,可谁知道梁尚德这个老狐狸将了他一军,如今他也不好推辞了。
徐延德阴着一张脸,留下一句“那便有劳梁大人守城门了”。
其人说完便直接转身下了德胜门城楼,径直向西苑而去。
梁尚德眼见对方逐渐消失的背影,也不恼怒对方的态度,只是嗤笑了一声,随即看着城下的杨增脸色逐渐严肃起来。
因为他知道自从鞑靼兵临城下后,朝中关于战与和便一直争论不断,之前因为嘉靖皇帝始终没有表态,所以争端还可控。
可如今若是俺答汗的书信送到了嘉靖皇帝的面前,那这战与和的问题便不能再拖了,朝争毕将再起。
梁尚德站在城头之上,瞧了眼自己飘荡的衣袖,方才发现不知何时已经“起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