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燕王第707章 陆游北上
之前朝会上,各部各司都叫苦叫穷,没钱什么事情都办不成,严重影响朝廷的声誉和信誉。
于是赵昚向群臣问策,如今国库空虚,江北又免赋税,如何丰盈国库?
有说取消免税的,有说再次削减开支的,还有说向豪商巨富开刀的,林林总总十多个建议,但却都被其他人驳回。
身居枢密副使之位的杨丛义主管军事,朝会上不涉及军事问题,本不方便开口发表意见,却被赵昚点名,听他有何想法。
杨丛义思虑再三,方才回道,江南富庶,物资充足,很大原因是江南少战事,局势稳定,利于商贾往来,互通有无,各类物资汇聚,各类人才汇集,才有江南之繁盛,而江北征战多年,商贾绝迹,无商贾则无钱财、无物资、无人才、无人气,汴京城内想买一件东西,其难度远超江南,汴京如此,更不用说其他城镇。农耕已经在迅速恢复,江北粮食产量应当不会有太大问题,接下来就该恢复工、商,让钱财从江南流动到江北来,民间有钱,朝廷才会有钱,江北就犹如一个湖泊,不管是朝廷还是百姓,都在这个湖里吃水,有水流进湖里,湖里有水,大家才有水吃。
仅仅只是一恢复工、商的想法,便遭到朝臣反对。
有朝臣反驳,农耕自古以来就关乎天下稳定,朝政成败,若是发展工、商,势必会减少农耕人口,如此以来,粮食产量就会降低,一旦出现饥荒,以如今的朝政,肯定无力赈济,势必天下大乱,这个责任谁能承担?朝廷当以大局为重,绝不能为蝇头小利所蒙蔽!
此论一出,群臣无人敢反驳,虽然人人都爱钱,但要让他们去从事工、商活动,却不会有人愿意。
然而,国库空虚的问题却还是不能解决。
赵昚对群臣是不满意的,他需要钱,他需要很多钱,没有钱如何去实现他的雄心壮志?
所以,他不顾群臣反对,再次向杨丛义询问详细方略,如何恢复工、商,让江南的钱财流到江北?
皇帝当朝问策,杨丛义没有不明言的道理。
他告诉赵昚,首先在重要城市以减免税赋吸引商贾前来经商,二为商贾行商提供通关便利,三建立市舶司,引导商贾进行海外贸易,同时也可以给他们一些优惠和便利,当然朝廷也可以组建海外回易船队,船队所得,直接归入国库。
群臣对回易船队多多少少都有所耳闻,西洋奇珍、宝货香料,或多或少都见过,不少人甚至亲自用过,听闻太上皇当年就是通过几次大规模回易,方才在内库积累了巨额财富。
几年北伐战争其实都是靠内库支撑,方才收复诸多失地。
即便如此,南北分治,分割财产时,汴京还从临安内库分得一笔巨款,不然也不可能在一清二白的汴京迅速重建朝廷。
群臣在临安过惯了好日子,汴京这几个月的苦日子真是让他们有苦说不出,关键在汴京这等地方,就是手里有真金白银,也不一定能买到东西。
恢复商业,其实是势在必行的,只不过满朝文武,无人敢提。
赵昚为何要问策杨丛义?
其实朝中很多人都知道,杨丛义早年在武学求学之时就已经发表过《回易富国论》,之后更是直接被朝廷授官,负责督造回易,此后十多年,大部分时间都在负责回易,而他能有如今的权势和地位,也基本是得益于回易。
汴京朝廷如今度日艰难,穷得叮当响,再无人站出来解决问题,一旦出现意外事件,后果难以想象。
杨丛义是懂赵昚的,只是如今他是手握几十万大军的武将,又有枢密副使的官职在身,按规矩是不能议政的。
可朝廷艰难到如此地步,他再不开口,北伐大业永远别想完成了。
所以赵昚问策之后,杨丛义冒着将来极有可能被参的风险,还是说了不该由他这个职位和身份的人不该说的话。
当赵昚询问,具体该如何做,有谁来做较为合适时,杨丛义也没有推脱。
他告诉赵昚,最合适的人选自然是陆游,不过他如今在江南为官,具体在何处,不得而知。
赵昚听后,微微点头。
陆游其人,赵昚是知道的,也是见过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