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燕王第702章 商议方略
“爱卿说的是,若汴京也设为都城,我之后,临安便不再有皇帝。”赵构坦然答复。
“史官请如实记录。”陈康伯道。
“大人放心,职责所在,断不会出错。”一旁记述的史官平声应道。
“皇上金口玉言,既然这么说了,老臣也就放心了。”陈康伯的心绪渐渐平复。
而后陈康伯看向汤思退等人说道:“大宋分设南廷和北廷,立南都北都,皇上在朝,则两都地位平等,机构设置相同,不缺不少,两廷分管江北和江南,若皇上驾崩,南廷是否裁撤,那时再议,可能到那一天我们都不在了,此事便留给后人处置,如何?”
“两廷机构设置相同,军队财赋如何分配?”赵构的意思已经很明白,陈康伯也让步,汤思退便不再争执两地高低。
“江南少战乱,百姓安居乐业百年,财赋富足,江北几十年来战乱不断,这几年北伐下来,江北之地千疮百孔,田地荒芜,民生糜烂,五年之内收不上多少财赋。如今要在汴京设北都,而汴京被金人占据三十多年,损毁严重,百废待兴,都需要钱,现今的江北根本拿不出钱,所以建都之需,得有临安出钱。另外,此后五年,江南财赋每年分五成给汴京,五年之后江北之地可渐渐恢复元气,但要当地财赋维持朝廷运转也很勉强,故十年之内,江南财赋每年分三成给汴京,十年之后,两廷稳固,到时再议便是。”
陈康伯说完之后,看向杨存中,军队的事还是由他来说较为合适。
只听杨存中道:“若设南北两廷,财政分离,军队自然也要分离。因北伐之事,如今绝大多数兵力都在淮河以北,而敌国也在北方,南北两廷财赋可以分,但兵力并不合适平分。江南除暴民外,没有敌国袭扰,有十万军队也就够了,北伐军中李显忠部调回建康,其余军队仍然驻守北方,以防金人乘机南下,再侵江北。至于川蜀,以我之见,还是归汴京为好,吴璘如今还在跟金人对峙,随时都有可能再次爆发大战,若川蜀归汴京统辖,川蜀与大名府、济南府便可协同形动,共御金人。若川蜀归临安,一旦金人袭扰,南廷北廷不能及时协调互援,等金人攻破川蜀,沿长江直下,攻入大宋腹地,后果不堪设想!总之,我的意思是对外战事,不论是金国还是西夏,都交给北廷,南廷不插手北方战事,打不打得赢,打得如何,南廷都不过问,以后也别向南廷借兵。”
“川蜀吴璘部那么大一支军队归北廷,财赋怎么办?如今北伐军几十万人吃饭都成问题,再加上川蜀近十万军队,根本无法供养,除非川蜀之地的财赋也归北廷,不然北廷拿什么养军队?”陈康伯立即发问。
“长江以北的土地已经不少了,还要川蜀可就说不过去了。川蜀必须归临安统辖,如若不然每年财赋各分五成,吴璘部军队全归北廷供养。”汤思退立即表明态度。
川蜀乃天府之国,历来都是财赋重地,怎能不争。
“若是这样,川蜀就仍归临安统辖,吴璘部也归临安,北廷统辖区域西以江陵府、南以长江为界,江北之地归汴京,其余大宋土地都归临安,如何?”陈康伯索性谈起辖区划分,定下辖区,其他事项他们自会斟酌。
“咳,川蜀山高路远,离临安千里迢迢,来去一趟多耗时日,往来极不便利,若金人攻川蜀,临安难以照应,不如就以国公所言,川蜀归北廷。诸位爱卿都是大宋忠臣、良臣,争来争去,都是为了大宋好,可现在时局不稳,久拖不决,于朝廷、百姓无益,多从大局着想,请勿在细枝末节上纠缠。我倦了,诸位爱卿先议着,议出结果再报吧。”
赵构说完,不等臣下多言,便在一名内侍陪同下离座而去。
待赵构走后,陈康伯道:“议吧,今日不议出结果来,谁也别想离宫。”
“咳,汤相,皇上的意思很明白了,川蜀之地,山高水远,临安还是不要继续统辖为好,划给汴京才是上上之策,到时候北廷面对金国、西夏,对敌战事他们承担,而临安只需平定一些暴民叛乱,便可安枕无忧,何乐而不为?”
“是啊,我们从北方颠沛流离来到江南,不就是因为不想打仗,也不愿打仗,既然已经决定要分家了,留着川蜀做什么,那边又是西夏,又是金国,战乱不休,就是个烦。如今好战的都在北方,川蜀就交给他们,让他们跟金国、西夏继续打好了,我们就在江南过我们的安稳日子,好好养老,安享晚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