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燕王第323章 谋划
敌军救回伤兵之后,全军后撤一里,救治伤员,整顿军队,苦想破成之计。
“将军,凉山已经快一个月没下雨,如果用火攻城,一定可以把凉山抢回来。”信心满满,连攻两次都败退而回,统帅焦躁不安,属下看在眼里,赶紧趁机献计。
“愚蠢!凉山城是进攻宋国的前沿重镇,我们要把它完整的夺回来,抢回一座烧毁的空城有什么用。”统帅心情很糟糕,毫不留情的训斥。
属下面色微变,问道:“将军,如果不用火攻,以凉山城的坚固,敌军的狡猾,用常规办法,短时间里我们很难取胜,凉山城用水是从城南那条大河引进去的,不如我们在河里投毒,将城内敌军一举毒杀,这样我们就能夺回一座完好无缺的凉山城。”
“城里三万百姓不要了?河流下游沿岸百姓也杀死?荒唐之极!水是流动的,你去哪里找来那么多毒药,能在十几丈宽的河里连续不断洒上几天毒?好好想办法打仗,不要尽想这种不靠谱的点子。”这种明显不具备可行性的提议,让原本就烦躁的敌军统帅更加不高兴。
敌军在商讨如何破城的同时,凉山府衙里杨丛义也在跟众将解惑。
“何时灭杀敌方人员,何时伤而不杀,需要根据所处环境和面对的不同情况综合考虑,等以后有时间再跟你们细说。现在跟你们说说今天的情况。都知道,凉山城坚固,城里储存的粮草军资很多,足够我们坚守个月,而敌方粮草军资都要从大凉山以南,一两百里外运来,后勤供给困难,那么相对于他们来说,粮草军资就是我们的优势,而这却是他们薄弱之处。攻防相持,一拼兵力,二拼后勤供给,兵力自然是他们占有绝对优势,后勤供给他们也是源源不断,但速度缓慢,是等米下锅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等着吃饭的人越多,后勤供给压力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发挥优势,跟他们对峙,能不战斗就不战斗,拼的就是物资消耗,谁先撑不下去谁就输,他们供给困难,多一口人吃饭,胜算就少一分,所以我们就应该尽量保留他们要吃饭的人口,一旦打起来,能不射杀他们就不杀,让他们自己吃垮自己。当然他们粮食供给艰难,不可能跟我们对耗,一定会不停的进攻,妄图速战速决,拿下凉山,这个时候我们不能急,只要能做到两点,胜利就会属于我们,一是要在能守住城池的情况少杀伤敌军,二要通过伤兵再给他们找些麻烦,这就说到为什么要让他们把伤兵救回去的问题。”
见众人若有所悟,听得认真,杨丛义接道:“伤兵在战场上的作用是什么?增加仇恨,激励斗志吗?在吃饱穿暖的情况下,的确可以起到对己方有利的作用,但在缺吃少喝的情况下,则会逆转。伤兵行动不便,本来就需要额外的人来照料,若是想让他们活下去,身体尽快恢复,有限的吃喝就得向伤兵倾斜,保证他们口粮供应,伤兵吃的多了,其他人口粮自然就会变少,伤兵吃的好,还有人照料,其他人吃不饱还要去打仗,时间一长,必然矛盾丛生,兵无斗志,士气下降,军心思变,逃兵成群,不战自溃。如果我们给他们机会救回伤兵,而他们选择不救呢,会发生什么?将士必然心生悲凉,冲锋之时不敢拼命,战斗力降低,城池久攻不下,最终成相持之势,拼物资消耗,他们有十几万人吃喝,谁胜谁败,一目了然!因此,只要跟十几万人拼消耗,最后胜利的一定是我们,他们人越多拖累越大,这场仗我们赢的就更快。都明白了吗?”
众将都是从普通士卒提拔起来的,没读过什么书,太绕弯子的道理,他们听不懂也想不明白,杨丛义尽量说的通俗易懂,消除他们心里的疑惑,希望在之后的守城战中,不要再质疑他下达的命令。
众将听完,沉思细想,姚昶忽道:“监军,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反正我们不会突围出城,不管是一万人围城,还是十万人围城,对我们造成的威胁区别也不大,城外那些人杀不杀都跟我们现在的处境没太大关系,总体来说不杀要比杀了对我们有利,伤了让他们救回去,对我们更有利,是这个意思吧?”
杨丛义点头道:“说的很对,还有人不理解吗?”
其他人或是点头或是沉默,毕竟杀敌,就能获得战功,而把敌人放走,真论起来就是私放敌寇,这可是一大罪责,不过敌人在城外,并不在他们手中,放了也就放了,但喊敌人来救他们的伤兵回去,这种事他们从没遇到过,也没听说过,可他们知道战争除了胜负,还有对错,如果做错了,即使打胜仗,结果也不一定会好。
众将其实很纠结,他们在军中的时间比监军长很多,见多了各种奇葩事情,对上官来说,很多时候能不能打胜仗,其实并不重要,能不能做对,才是最要紧的。
如今镇守凉山城,孤立无援,赢了就能活下来,输了就是全军覆没,与其关注对还是错,倒不如关注输赢,赢了才会机会考虑对错的问题,输了,一切都跟他们没有关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