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武昌开始崛起第164章 关宁的选择
话分两头。
身处辽东的吴三桂,此时也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当初,崇祯在得知大顺军攻破大同的时候已经下旨,让身处前线的关宁铁骑,赶紧南下勤王。
只是,满清在辽东腹地和山海关之间,设置了层层关卡;吴三桂不得不放弃陆路,被迫选择走海路。
由于海船运力有限,直等到了四月份,他才带着军民回到了山海关。
他不敢耽搁,立马亲率大军南下,火速赶往京城。
不过,当大军行至唐山的时候,他已经收到了京师陷落以及崇祯自缢的消息。
此时,效忠的大明,似乎已经亡国;封他高官厚禄及给粮饷的君主,也已驾崩。
吴三桂不得不考虑自己的退路:
一是继续南下,向李自成投降,效忠灭亡大明的大顺政权;另一条路,就是北上,投靠已经交战十数年的满清政权。
至于自立?
吴三桂还一直没想过。
他手中五万关宁铁骑,无疑是一股重要的力量。
不过,不管是面对大顺百万的农民军,还是关外二十万的鞑子,都迫使他必须在夹缝中求生存。
……
就在吴三桂举棋不定的时候,李自成竟然主动派来了使者,对他进行劝降。
大顺使者给出的条件,还是非常诱人的。
李自成承诺:
若吴三桂投降,不仅可以保留现在的官职;并且可以获得四个月的军饷,以及四万两的赏银。
吴三桂嘴上说着替君父报仇,身体却很诚实,已经有了归顺的打算。
但他对李自成还心存疑惑。
在手下的建议下,他一方面口头答应投降李自成;另一方面,也派人传话多尔衮:
如果关内政局不稳,他可以投降满清,并放清军入关。
……
吴三桂本以为这是一道选择题;但满清和大顺都不会坐视他窝在山海关。
就在这时候,关宁军内部,出现了两个小插曲。
其一,就是吴三桂接到了父亲吴襄的两封信,信的内容却截然相反:
第一封信,自然是大顺的使者带来的。
上面虽是吴襄的笔迹,却笔力不足。
信中以吴襄的口吻,告诫吴三桂不可忘记自己的祖宗,千万不能当汉奸。
因吴襄续娶的是祖大寿的妹妹。
当时这门婚事,怎么来看,都门不当户不对。
因为祖大寿世代都是辽东的名门望族;而吴襄只是一个贩马的军户,又早年丧妻,独自抚养着孩子。
如果不是祖大寿相中吴襄这个人;这门婚事,怎么都成不了。
所以,进门后,吴襄对祖氏就很是敬重。
为了避讳,他在写“祖”的时候,都会刻意少写上面的一点。
这份模仿父亲笔迹的信,显然不知道这些细节,一眼就被吴三桂看出来。
而另一封信,则是京中的家仆带过来的密信。
信中的内容,可以说是一道晴天霹雳。
吴襄向吴三桂详细描述了大顺军进京以后的倒行逆施:
不仅逼迫文武百官按照官职大小来捐饷;稍有不从,就非打即骂,很多官员都被灭了门。
吴襄本人也受到了拷饷。
不仅如此,他的几个年轻小妾,以及吴三桂的如夫人,都被上门的兵痞给糟蹋了。
可以说,这封信彻底激起吴三桂的怒火。
至于另一段插曲,则是发生在关宁军内部。
由于前段时间急行军,加之皇帝驾崩,关宁军上下都人心不稳。
吴三桂为了提振士气,宣布发饷。
但由于崇祯已自缢,本答应下来的辽饷迟迟没能到位。
吴三桂只能从前番克扣的军饷中,挤出来一小部分,先将去年的欠饷给填平了。
至于今年的饷银,吴三桂承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