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土匪到列强第279章 卖沟子事件
与此同时,在云南方面的作战中,征夷大将军罗延康率领的北伐军已将沐缅联军击溃,大军自曲靖府而出后,直奔昆明而去。
十数日前,缅军统帅莽白在野战失利后果断后撤,意图在滇地劫掠一番后便退回缅甸,正在攻城的沐军遭盟友背叛后士气大跌,又逢城内贼兵趁机出袭,身后那支刚刚击败缅军的贼兵也余势不减的冲来。
两相夹击之下,本就因攻城而疲软的沐军首尾难顾瞬间陷入混乱,其统领杨文秀无计可施,只得率少量精锐狼狈而逃。
此役中,北伐军三万将士共阵毙沐军七千余,俘虏两万四千余人,另有一两万号溃兵遁进山林乡野之中。
不过这些俘虏和缴获的军辎,自有大后方派来的军部干吏来接收,至于那些逃兵也有卫戍兵来抓捕,因此这些琐事并不会耽误大部队多少时间。
而徐晋之所以对这云南势在必得,除了地缘上的考虑和消灭潜在对手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云南是大明最重要的产银地,其银矿的产量和质量都首屈一指,早在宋元时期就闻名遐迩,毫不夸张的说,在明廷的每岁征收的“银课”中,此地所产的白银要占总数的一半。
滇银的品质极佳,甚至要比市面上的其他白银价值更高,一旦失去这个贵金属重要产地,对明廷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而云南的白银产区矿脉分布广泛,其中又以“大理”“楚雄”“永昌”三地最甚。
不过从世界范围来看,滇银每年产出不过三十多万两,产量极其有限,远远无法和美洲或日本的白银规模相比。
大明的矿脉贫乏,白银产量欠缺,再去掉人工成本和冶炼成本后,利润就更是少的可怜。
不过徐晋之所以要将这云南控制,倒也不光是为了那每年十来万的利润,而是因为此地对明廷非常重要。
常言道,敌人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我们要做的。
如今保乡军控制两广之后,大明已经失去了重要的火炮来源和冶炼基地,再失去最重要的白银产区后,定是雪上加霜,其整体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削弱。
诚然,大明本就是一面四处漏风的破屋子,保乡军的出现相当于连墙都给它掀了一面,可以想象的是,以后明军在对付关外鞑子和内地义军上只会更吃力。
而罗延康在率军进发昆明府的途中便已从斥候那得知一项重要情报,缅军在当地大肆掠杀之后,如今正在围攻昆明城。
不过由于此城甚为坚固当地军民抗夷之心尤为坚定,那莽白迟迟未能拿下。
云南的老百姓可能对这沐国公没太大好感甚至称得上厌恶,但对这些外邦贼子可就是仇恨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要是让这些夷兵打进来,谁都别想好过。
而就在北伐军将士大肆进发之际,一则劲爆的小道消息已通过内务统察局的手段宣传到滇地各府县,引起当地民间舆论一片哗然:
“据闻,那沐国公沐天波为了能在云南继续作威作福当自己的土皇帝,致百万黎庶性命于不顾,竟与狼子野心的缅军苟合,不但引其入境,还放纵缅兵在各地烧杀!”
这份消息通过某些“说书先生”的热心传播后,可以说是直接让沐天波身败名裂臭不可闻,连沐家在云南最后的一点威望也不存在。
尤其是那些饱受贼乱之苦的百姓,恨不得将此人生吞活剥,方能稍解心头之恨!
当然了,这消息的内容是有真有假,某些信息显然经不起推敲,沐国公引缅军入境确有其事,但人家也根本不想让这些贼子在滇地肆意抢掠啊,这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不过眼下这个局面,此人即便想管也是有心无力,毕竟自身都难保。
不过老百姓可不管这些,大伙只要稍微动点脑子就知道沐缅二军苟合肯定是真,否则,后者是如何大摇大摆的进云南?
你沐国公跟谁打,怎么打,都不重要,但是别祸害大伙啊!
于是,在当地老百姓口口相传下,这则小道消息也是愈演愈烈,最终演变成了丧心病狂的“沟子文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