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 宣战(2/2)

作者:吐槽是福

18世纪全面战争341 宣战

英国的远东舰队敢入侵满清帝国,所有的自信都来源于对手的羸弱!

没错,自认为是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其实在欧洲那面的名声并不咋滴。

在康乾时期,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势力就开始与远东帝国深入接触,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欧洲人自然也摸清楚远东帝国的底牌。

就拿这次嘉庆皇帝亲自下达的御敌命令,广东省和浙东地区的各级高官拼了命的募集乡勇,也不过拿出来两三万部队罢了。

并且这两三万部队还有大城需要驻守,真正能用于机动作战的部队,也就一万出头。

由此可见,清国在地方的军队动员能力有多差劲!

至于那些拥有内城的大城市,里面的旗兵暂时动不了,除非嘉庆皇帝亲自下令。

因为距离太过遥远,远征军的海陆两军的指挥官拥有极大的自主权,递交宣战书后,远东舰队的舰队司令就载着肯德基上校的杂牌军,驶向香港岛。

然后仅用短短三天时间,就占领了这座没有多少兵力驻守的大岛,为英吉利的入侵打下了一个坚固的进攻据点。

整场战斗,肯德基上校手下仅仅阵亡了一名士兵,还是一个印度兵,而他光是俘虏的清军士兵,就足足有上百人。

这一战的胜利,让肯德基上校更加肯定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或许这次远征军的行动,肯德基上校就能给自己挂上将军军衔!

当然,这场战斗无论是对清廷还是对远征军来说,都只是开胃菜而已。

这个时代的清廷对香港岛并没有多重视。

接下来的广东省,才是远征军的入侵重点,这里是清廷唯一开放的通商口岸,也是英吉利人最了解的地方。

清晨的阳光驱散了海面上的薄雾,正在虎门炮台上巡逻的张子兴,突然瞪圆了双眼,连忙举起手中的鸟枪朝天扣动扳机。

只见海面上,一排排西式战舰出现在视野极远处,港口中隶属于清廷的战舰水兵,以最快的速度登船杨帆,冲向数量远少于他们的西式战舰。

这自然是广东省的清廷高官们,聚集起来的海防舰队。

只是没想到,被他们视作蛮夷的英吉利人,竟然主动打了过来。

在英国海军少将的指挥下,20多艘在欧洲大陆上只能算得上是四五级战列舰乃至护卫舰、巡航舰的战舰,一字排开,熟练的抢占了t字风口!

紧接着,面对数量是自己数倍之多的清廷战舰,这些英国军舰将侧面对准了敌人,一扇扇炮窗被打开,黑洞洞的炮口在英国水兵们的吆喝声中,被推送出来。

站在旗舰甲板上方木制指挥台上的海军少将,举着单筒望远镜估算出双方的距离后,突然对身边的传令官下达了命令。

紧接着,负责指挥的各层炮台的炮长,对手下的炮手们高声呼喊道:“fire!”

通通通~

训练有素的英国远东舰队打出了他们参战以来第一次齐射,黑洞洞的炮火不分先后的发出怒吼,巨大的后坐力将整艘战舰横向朝后面推去,在浪涛中移动了足足十多米之远!

飞射的弹丸组成一道清廷海防提督从未见过的火力网,脆弱的中式战舰被实心铁弹摧枯拉朽的打穿一个个漏洞,运气不佳的清朝海防提督,被一枚铁弹擦边而过,半个身子当场变成了一地碎肉!

最靠前被重点照顾的几艘中式战舰,连桅杆都被打断,变成了海面上的木制棺材。

一轮齐射,就将广东省的清廷舰队的冲势生生打断。

然而,对面的英吉利战舰可不会手下留情,实心铁弹仿佛不要钱一般,一轮接着一轮砸过来。

而火炮技术还停留了在两百年前的清廷舰队,开炮还击的炮弹全都落入海中,根本伤不到敌人!

这种单方面屠杀的海战持续了不到一个小时,清廷舰队就溃败如潮,海面上到处都是弃船跳入海中逃生的清廷水兵,放眼望去,全都是飘起来的辫子……

而远处的虎门炮台上的绿营兵,只能眼睁睁看着这幅悲催的场面,后方高处的旗人高官们,看到自家水军连敌人的边都没摸到就一败涂地后,默契的对视了一眼,几乎同时转身离去。

顷刻间,这帮负责指挥的高官就骑上了自己的战马,或者坐入自己的轿子,朝着广东城逃去!

指挥的任务则下放到担任中低层军官的汉人身上。

那些旗人高官临行前,十分有骨气的对留守的汉人军官下达了死战不退的命令!

反正这里驻守的都是汉人绿营兵。

死光了也不心疼……

然而,那些汉人军官又不是傻帽,他们送走了自己的旗人主子后,立刻接二连三的带着自己的亲信心腹逃走,最终只留下了一群大头兵和少数几个绿营汉人军官。

最后剩下的绿营军官,级别最高的竟然只是一位千总!

千总曹兴从未想过,他能拥有指挥上千正兵的机会。

不错,此时虎门炮台的绿营兵,全都是在籍的正兵,没有乱七八糟的乡勇民壮充数,毕竟虎门本就是至关重要的海防关口,这里的兵额缺损并不严重。

在那些旗人高官带着自己的亲信下属跑路,后续又有一大批绿营汉人军官也带人跑路后,虎门炮台这里仍然留下了近两千正兵!

并且全都交给了职位最高的千总曹兴指挥。

曹兴是此时级别最高的,理应接过指挥权。

别看曹兴只是一名区区千总,但在广东省也是一方豪族,不然根本当不上这个级别的官员。

“大人,旗人主子和其他的武官都逃了,我们也一起离开吧。

我们定然能护得大人周全。”

曹兴还没从自己手底下突然多出那么多正兵的震撼中缓过劲来,他的曹姓亲族手下就跑过来规劝了。

在清廷治下,裙带关系是非常常见的,父死子继,兄弟齐上阵根本不算什么稀罕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