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番阳令吴芮南越梅氏(1/2)

作者:公子玄鸟

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经济建设第219章 番阳令吴芮南越梅氏

廿九年,八月。

闽中郡,冶城。

李信望着手中三棱弩箭,颔首赞许。又看向左侧章邯,轻笑道:“这几日,章君费心了。想不到这闽越土蛮亦有大匠,所制弩箭,竟也能如此精良。”

自蒯彻成功劝降后,二王削去王号,降为东瓯君和闽越君。李信顺势率大军南下,驻扎于旧闽越之地。部分立功得爵的士伍决定留戍当地,李信便让他们负责镇守后方,同时将他们的亲眷接来。

为防当地叛乱,李信又分兵三万驻扎于各要塞关口。各县县尉,皆领兵三千。待强攻南越时,再发兵入伍。

“将军为关中人,不知越地也正常。”蒯彻接过话茬,笑呵呵道:“越君无诸都冶,依山据垒,据冶山、欧冶池以为胜。昔日名匠欧冶子,就曾于闽建炉铸剑,比如那名剑湛卢,故曰冶城。”

“先生所言甚是。”

蒯彻见多识广,对闽越也有研究。他劝降有功进爵为大夫,暂任瓯蒲县丞。瓯蒲便是先前的东瓯王城,先已置县。东瓯君安朱则是被迁至蜂部,并且由专人看守,防止叛乱。

他指向远处,轻声道:“将军且看,前方越人正在跳拍胸舞。巫祝头戴草箍,其状如盘蛇。草箍末端的红绸则恰好在蛇头中露出,似蛇吐信,借此祭祀蛇神。”

“然也。”

闽字,从门从虫。长虫者,谓之蛇也。闽人善于驾舟,能于江河大海捕捞水产,以鱼蛤等鲜为食。他们熟悉水性、善操舟楫,常年与水打交道。而毒蛇多于山野溪谷,对闽人有着威胁。

在闽人看来,蛇来去无踪,脱皮蜕变,水陆两栖,无足无翼却能窜突腾越。若是狂怒,不但能伤害人畜家禽,还能毒死甚至吞食猛虎。相传曾有南越祖先曾踏入闽地食闽人,便是蛇神将其毒死。所以,他们便将蛇视作图腾。

李信轻轻点头,岭南各部皆有信仰的图腾。所以他是三令五申,让麾下士伍勿要冒犯当地图腾。背地里也就罢了,当面是万万不可。现在是好不容易置郡县,本就有些越人不服,所以无需为小事而落人口实。

他又看向远处,又有新的秦人迁来。有的面露愁容,左右打量。有的则是坐着牛车,笑意盈盈。现在岭南正值旱季,还算能接受,可等雨季来临就麻烦了。

“东瓯闽越已降,至闽中郡。诸位郡县长吏,先稳定后方。若南越请降,可顺利许多。蒯先生,可否再出使南越番禺?”

“难。”

蒯彻轻轻摇头。

“西瓯已诛数位秦使,将他们的头颅砍下祭祀祖灵。昔日西瓯与南越为死敌,但在旧楚余孽的劝诫下,二者已契臂为盟,对着郁水立誓抗秦。加上先前逃至南越的楚人,加起来得有五十万人。他们几乎是全民皆兵,兵力足有三十万。想要劝降他们,几乎不可能。”

“看来,终是要起刀兵。”

“禀将军,芮有一计。”

“哦?”

李信转过身来,看向面前二十出头的青年。长的浓眉大眼,披着甲胄很是魁梧。李信记得他,乃是他麾下的二五百主名为吴芮,乃是番阳县令,当地人称其为番君。

吴芮先祖为吴王夫差,后吴国被越所灭,太子友逃亡楚地。邯制器种地。惊虽然识字,却没怎么读过兵书。地图摆在他面前,他都认不出哪是山哪是水,李信就没带过这么差的五百主……

吴芮顿了顿,继续道:“过大庾岭,其腹部要塞为条羊肠山岭。绵延数百里,当地人称其为台山或梅岭道。昔越王无疆兵败而死,越以此散,诸侯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其中有支为躲避楚人,故迁至馀汗。为纪念故乡梅里,遂更氏为梅。再往后是慢慢迁至岭南,占了梅岭。并筑城浈水上,奉王而居拥兵据守,是为梅鋗城。”

“本侯知道。”李信点了点头,“据秦商来报,梅部君长便是梅鋗。其虎背熊腰,魁梧英俊,臂力过人。其所在地,更为通往南越的要塞。南北均有水路,进可攻退可守。梅鋗很聪明,在梅岭各险要隘口设立要塞守卫。若想入南越,则必经梅岭。”

“将军所言极是。”

吴芮站起身来,笑着抬手道:“说起来,吾母便出自梅部,芮与梅鋗可能还是同乡宗亲。据芮所知,梅部现在终究是外来户。迁至梅岭不过十余年,根基不稳。纵然梅部向南越各部示好,却也不被接纳。虽有子弟六千,却是备受欺辱。先前西瓯南越猎头,便常拿梅部开刀。”

“嘶……”

李信眼眸闪过抹诧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