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中兴第250章 磨刀拭甲待虎狼(四)
就在倭寇准备登陆宝山所的时候,戚继光也在紧张的准备着。戚继光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明军水手们去收殓死难同胞的遗体。几乎所有的明军水手都是红着眼睛回来的。 戚继光站在已经是一片残垣断壁的崇明县城上,戚继光指着江南的松江府,冲天的烽烟已经燃起,戚继光大声说道:“倭寇,就在江南。” 所有的水手们都愤怒了,他们都是浙直两省的人,江南就是他们的故乡,见过了倭寇的残暴之后,他们对于倭寇只有冲天的怒火,纷纷高声喊道:“杀贼!杀贼!” 戚继光让亲兵们制止了水手们的喊叫,说道:“水师马上开拔,堵截倭寇,有炮的在前,无炮的在后,所有水手都要准备白刃战,炮不到百步不放,小船载满火油等引火之物,直冲倭船,打乱倭船阵型。” 戚继光最后高声喊道:“此战,有我无贼!”在亲兵们的带领下,有我无贼的喊声震动天地,明军开始登船备战。 戚继光的想法很简单,先用火船打乱倭寇的阵型,然后利用官军船大炮多的优势抵近射击,然后撞击倭船,利用福船高大坚固的优势对抗倭寇。 现在地形和水文都有利于明军,若是在大海上遭遇倭寇,倭寇可以利用自己灵活轻便的优势扬长而去,可是现在是在长江口,虽然江口也非常宽阔,但是毕竟是江,两岸就已经把倭船给限制死了,若是倭寇直接离去,戚继光当然不会追击倭寇,但是现在倭寇竟然敢再次袭击松江,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明军水师开拔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徐海这里,不过他并不太惊慌,陆上他承认他的手下弄不过倭寇,但是在水上,他自认他还是有两把刷子了,至少可以脱身的。 徐海从容指挥倭寇的船队,准备撤离此地,至于辛五郎,不好意思,死道友不死贫道了,他也不管倭寇的船只走不走,自己先带着自己的手下准备离开了。 没想到戚继光来的极快,明军的快船满载火油等引火之物,从江心直奔徐海的船队,这会的船只都是木质的,一旦遇火,那就悲剧了,徐海赶紧让自己的船队散开,躲避这些火船。 正当徐海躲避火船的时候,官军的福船已经过来了,徐海一看就知道今日有麻烦了,当即抛弃自己的船队,顺流而下,想夺路而逃,只要到了海上,他徐海就能够摆脱明军的追击,到时候大不了东山再起,也未可知嘛。 徐海很果断,要是在一般的明军将领手底下,他今日没准真的逃出生天,卷土重来了,但是很可惜,他今日遇到的是戚继光。 戚继光将福船编在一起,正面当敌,而行动迅速的苍山船等,则在福船两翼,发现有想要逃窜的倭船,苍山船就会利用自己的速度优势冲上去拖住他。 海盗和倭寇们见徐海率先逃跑,也就根本不管什么了,纷纷夺陆而逃。但是又被明军的苍山船拖住,船上的明军利用火箭能武器,破坏倭船的船帆,迟缓他们的行动,给福船争取时间。 倭寇们见明军紧追不舍,也被激出了凶性,干脆与明军混战在一起,双方的水手用火炮,火铳还有弓弩互相射击,同时也都在准备跳帮作战。 徐海这下也不跑了,重新开始指挥抵抗,徐海觉得,要是跳帮白刃战,那自己手下还是比明军强多了,现在江面狭窄,眼看就成了一场混战,由于怕误伤自己人,双方的火炮恐怕都不能打几轮,就得跳帮作战,明军向来软弱,白刃战绝不是自己手下这些海盗和倭寇的对手。 徐海也注意到了戚继光的坐船,明军的主帅就在船上,徐海觉得,要是是干掉明军主帅,明军肯定会士气崩溃,徐海连忙打出旗语,指挥着附近的几只船直扑戚继光的坐船。 戚继光看着直奔自己来的倭寇,大笑一声说道:“来的好!”戚继光的大福船是明军水师中最大最坚固的船只,戚继光的三百多亲兵都在船上,戚继光在亲兵的帮助下披甲,取过自己家传的宝刀,他的坐船乘风破浪,直冲倭寇而去。 一条倭寇的小船直接被戚继光的坐船撞沉,不过戚继光的坐船也因此慢了下来,徐海抓住机会,数条倭船一起上前,准备跳帮。首先迎接他们的就是佛郎机的怒吼,虽然佛郎机的射程近,威力也不大,但是胜在射速快。 戚继光下令不必节省弹药,明军的炮手一股脑将所有的子铳全部打光,拿起火铳到甲板上去迎战倭寇。同时戚继光的亲兵们将一个个方匣子取出来,对准倭船的方向,随着倭船的距离越来越近,明军士卒们都看到到倭船上那些面目狰狞的倭寇和海盗。 戚继光在心中默默计算着距离,差不多到三十仗时,下令明军点燃这些匣子,匣子里装的是明军的独门火器,神火飞鸦,其以竹篾外糊纸做成飞鸦状,腹内装满火药,身下所藏的催火筒实为四枝火箭,斜钉到两翅下,每翅下两枝。然后在鸦身上钻孔,放入药线四条,药线要分开钉连,由总线连起。再将催火筒与鸦腹内炸药药线相连。 施放之后,先以火箭将飞鸦送到目的地,命中目标后,药线引燃鸦腹炸药,顿时火光遍野。虽然说起来神乎其神,但是命中率着实感人,戚继光施放了数十枚神火飞鸦,但是无一命中的,只是倭船为了这些神火飞鸦,不得不临时改变航向。 不过这就足够了,与倭船相距不过十五丈时,戚继光命令点燃这些大匣子,匣子中是明军的百虎齐奔箭,其实就是火箭的一种,但是一匣装有一百支火箭,一次施放,火力密度确实可观,不管是倭寇还是海盗,都没有着甲的习惯,他们又聚集在甲板上等待跳帮,这下成了百虎齐奔箭最好的目标,不少倭寇躲避不及,被射中数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