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鬼打墙(2/2)

作者:一臻

酒精风云第一百九十四章 鬼打墙

苏新村的校舍竣工了,王俊才和村里领导们一起参观了建成后的学校。只见三层的教学楼气派的伫立在正中,一楼的正中是宽大的门厅,从门厅进去后,是一楼的大堂,从大堂向左右各伸出一个走廊,走廊两边是宽大的教室。走进教室,两个宽大的窗户占了墙面的很大一块面积,采光非常好,地面用的水磨石工艺,非常的漂亮,非常实用。从房顶向下吊着九组灯棍,全部打开,照的非常明亮。讲台的正上方,是用水泥磨制的黑板,表面刷的黑漆,看上去平整光滑。由于课桌椅等教具还未安装,教室显得非常空旷。

走出教室,在走廊的尽头各设置了两个厕所,但是由于农村还未通自来水,厕所暂时无法使用。这个问题也有解决方案,村里准备在学校角上打一眼深井,装上水泵,给教学楼提供水源。原来学校的厕所是个旱厕,平时味道就不好闻,到了夏天更是臭气熏天,苍蝇满天飞。王俊才在这里上了五年学,自然是深有感触,男孩子还好一点,平时主要是小便,在小便池外站着就解决了,小便池虽然骚气,但是勉强还能忍受。但女孩子就受罪了,女厕所只有蹲坑,大小便都在一起,女孩子上厕所得把裤子全褪下来,既得忍受臭气,还得忍受苍蝇蚊子的叮咬。

所以说,在教学楼最初设计时,王俊才就专门叮嘱过必须把冲水厕所设计好,让孩子们痛痛快快舒舒服服地上厕所。有了厕所和下水道,就必须有专门的化粪池,正好学校的北面不远是一个用来防洪的大坑,就在大坑边上,建了一个面积不小的全封闭的化粪池。化粪池足以满足全校师生一个月制造的废水和污物。看着如此先进卫生的排水系统,村里的领导赵曰峰和赵学军等,想着自家的旱厕,羡慕的不得了。众人都说,等村办工厂挣了钱,第一次分红,就把它用在全村的自来水和下水道改造上,有了这两样设施,村民自己家里就可以开展旱厕改水厕的工作。以后农民就可以摆脱脏乱臭的厕所,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干净卫生的生活。

现在农村小院的设计,厕所的样式大多还是以前猪圈加厕所的模式。王俊才记得自己家原来猪圈也就是茅厕的样式,在院子的东南角有一个小门,小门进去后,是一个五六平方的平台,平台的顶上建有房顶。平台再往东,是一个比平台稍大一点的坑,坑大约两米深,大坑是露天的,在坑的一边建有逐级的台阶,主要是方便猪的上下。农村的小孩经常站在平台边上,好几个小伙伴站成一排,看谁撒尿泚的远,王俊才记得他上小学五年级时,能从平台边泚到对面大坑的墙上,功力很强。

家里养的猪除了吃猪食以外,更爱吃人拉的屎,王俊才记得小时候他大便的时候,手里会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一边拉屎,一边拿竹竿赶着黑猪,免得屎拉到猪的身上没法清洗。农村养猪很少有喂饲料的,那时候条件差也买不起,就是给猪吃一些菜叶子拌的麦麸或者糠,后来条件好了些开始喂棒子面。一般小猪仔养到二百斤的大肥猪需要一年左右,所以肉质非常好,炖出肉来不用放太多作料,就香气扑鼻。

养猪除了杀猪吃肉外,另一个主要的目的是积攒农家肥,人类的粪便和猪的粪便,混合着雨水的泥土,在猪长年累月的踩踏下,充分的发酵,在入秋时,家家把肥料清出来,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继续发酵,等到水分蒸发的差不多,粪便变干时,正好在小麦种植前翻地时撒到地里,增加地的肥力。以前农村的种养模式就是这样,完全纯天然无污染,所以种出来的作物,养出来的猪,味道都非常纯正,非常的香,其实这就是有机种养殖。加上再早时,农民没有钱买农药,基本上都是手工拔草和去除病虫害,所以以前的种植方式正是现在有机农作物所追求的。

后来随着所谓科技的进步,农药化肥的使用得到推广,种地不再是累人烦心的工作,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了出来,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悲惨命运,这对农民也是一种解放。但是农药化肥的使用,尽管提升了产量,但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作物品质的下降。人们发现原来的味道变了,曾经香气扑鼻的馒头不再香甜,原来生吃就非常甜美的瓜果蔬菜也不再好吃。西瓜原来都是沙瓤的,即便不熟也非常的清甜可口,但是现在的西瓜总是吃着有股子酸味。

肉类更不用提了,专业的养殖替代了一家一户的模式,饲料添加剂的使用,让家禽牲畜的生长周期缩短,人们发现鸡肉猪肉不再有原来的味道,吃着肉就嚼木头一样,感受很差。为了调味,让熟肉制品变香,人们只能在加工肉制品时添加更多的调料,人们遭受了二次伤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