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来现代,历史崩了!第133章 武则天的科举制133
要是让我说的话,肯定是一个不错的皇帝。 始皇顿时来了精神:“怎么个不错法?”杨广对于这个大肆屠杀李唐宗室的武则天很感兴趣:“竟然是一个不错的皇帝?”</p>
李渊眉头轻皱:“小朱,你可不能看对方是个女皇帝,就带着有色眼光去看待。”</p>
老朱笑道:“咱最近仔细翻阅过历代皇帝的资料,也觉得是个难得的皇帝,反正你老李是比不上。”</p>
李渊大惊:“不可能,我怎么会输给一个区区女子,我可是大唐的开国皇帝!”</p>
朱明:</p>
“武则天登基之后,改国号为周,都城洛阳,国姓都改成了武,就像李旦都改成武轮了,算起来也是大周的开国皇帝。”</p>
“只不过武则天在去世之前,临终遗嘱“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p>
回到李家的祖庙里,以皇后的身份和丈夫高宗李治合葬。</p>
主要也是男权社会,都不愿承认她的武周是一个独立的朝代。</p>
一般都是将武周归于唐朝。</p>
李渊点头:“肯定是属于大唐,她只是政变篡位而已,朝臣也都是大唐的大臣!”</p>
杨广嘲讽说道:“老李你也就这点出息,改国号国姓那一刻,可以说就不是一个王朝了。”</p>
“我爹也是篡位夺权,我第一次出现在你大唐的朝会,放眼望去,满朝不也是隋臣,我是不是应该把大唐算到大隋里面。”</p>
李渊想了想目前朝堂上的官员,都踏么在大隋当过官。</p>
不少还是大隋朝堂的官员。</p>
朱明:</p>
“老杨老李,世家门阀的危害,不用我说,你们比谁都清楚。”</p>
“如今借助其他朝代,你们可以以绝对实力碾压,将其消灭。”</p>
“但是在我那边的历史上,老杨你为了消灭世家门阀,虽然打残了,却也把大隋弄没了。”</p>
“老李的话,根本没有来得及表现,就被李世民弄成太上皇了。”</p>
“李世民虽然是一位难得的皇帝,但是面对世家门阀,也是无可奈何。”</p>
“李治倒是狠狠的打击了世家门阀。”</p>
“但真正把世家门阀铲除的还是武则天。”</p>
杨广惊讶的站了起来:“什么,竟然是她,一个女子皇帝,居然能铲除了世家门阀,我以为是李唐的其他人呢,真是出乎意料!”</p>
李渊也是目瞪口呆,对于世家门阀的强大,他算是深有体会,哪怕杨广当时把世家门阀狠狠的收拾了一顿,世家门阀依然强大:“我觉得,武周就应该属于李唐!”</p>
朱明:</p>
“武则天时期,为了打压世家,大力推行科举制。”</p>
科举制度虽是由隋炀帝确定的,但是受到世家抵制。</p>
真正发光发热,却是在武周时期。</p>
“之前的科举制,舞弊现象非常严重。</p>
想想也可以知道,考官们可以看到考生们的姓名。</p>
世家子弟便能买通考官,或者借助自家的背景给考官施加压力,考官之间相互放行自家弟子。</p>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武则天于是发明了一项“密卷制度”。</p>
考生的试卷,必须全部糊住姓名。</p>
改卷人在批改考生试卷时,看不到考生的身份。</p>
通过这种方式,有效解决了舞弊之风。</p>
也是“密卷制度”,使得科举慢慢走向正轨,变成了真正的人才选拔考试。”</p>
直到今天,这种密卷制度还在被世界各国沿用。</p>
我们那里的大型正规考试,都需要在密封线内写好姓名、考号等信息。</p>
统一装订在密封线以内,阅卷老师不得查阅考生的信息,最大程度地保证了阅卷的公平。</p>
杨广眼神一亮:“不错,当时我也想这样,可惜行不通。”</p>
“不过,如今的大隋,考试都是如此!”</p>
“从小学开始,正规考试必须糊名!”</p>
老朱嘿嘿一笑:“不糊名那还能叫科举吗,咱那边考试,都是如此,不仅如此,还有着誊卷制度,免得一些考生,在试卷上面做记号,以此来进行舞弊!”</p>
李渊面带惊讶:“老朱你说的不错,要是考生提前沟通阅卷的考官,借助暗中留下的记号,很容易舞弊,以后我也得注意一下。”</p>
始皇有点酸:“大秦短时间恐怕不行,纸张现在才刚刚研究出来,尚且不能大规模生产。”</p>
“想要实行,可能需要几年时间。”</p>
朱明:</p>
武则天确立了殿试制度,这可是科举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创举。</p>
虽然李治的时候出现过殿试,不过并没有确定为制度。</p>
公元690年,武则天在洛阳称帝,借助科举,网罗人才。</p>
全国各地的人才云集洛阳,武则天亲自在紫薇城落成殿考察人才。</p>
考试连续举行了好几天,可见规模之大。</p>
殿试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皇帝亲自选拔人才,增强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p>
这项制度,一直被后朝延续。</p>
除此之外,武则天还创立的武举制度,让一些军事人才得以发现。</p>
始皇点点头:“这一个大秦可以尝试一下。”</p>
李渊点点头:“可以在大唐尝试一下,之前大唐猛将如云,只是大清理后,剩下的就不太多了!”</p>
杨广轻轻一笑:“大隋现在准备建立军校,我觉得比武举制度,应该更好一些!”</p>
老朱嘿嘿一笑:“老杨,眼光不错,跟咱想的一样,咱那边军校正在建设中。”</p>
朱明继续说道:</p>
除了科举之外,武则天还大力推行试官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试官制度,选拔出人才之后,先给一个‘试用官职’。</p>
如果能在试用期内,做出一定的政绩,再给予转正。</p>
后面王朝大都采用了这种方法。</p>
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的人,先给一个试用官职,然后再逐渐提升。</p>
我们这里的试用期,也是差不多。</p>
不过都是在明确的岗位上试用一段时间,然后在转正!</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