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第1608章 大明使臣
大明与海汉正式建交之后,按照正常外交流程,双方必定会在对方国家建立使领馆。出于多个方面的考虑,海汉并不打算派出穿越者千里迢迢进驻京城,而是准备在浙江宁波府和广东广州府各建一处使馆。白克思与梅生川在辽东会晤时便已提出了这个方案,之后也得到了大明朝廷的认可,估计京城里的大人物们也并不愿意看到夺取大明领土来立国的海汉人出现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目前这两处海汉使馆的选址已经完成,广州这边因为选址就在海汉实际控制的海珠镇,几乎不需额外办理什么手续,所以使馆在辽东协议达成之后就已经开始动工了。待使馆建成之后,与广州城之间便仅隔着一条珠江,颇有点划江而治的意思。而宁波府那边则是由知府曲余同亲自在宁波城里挑选了一处四进的宅子,由海汉这边出资买下,之后再动工进行必要的翻修改建,然后充作使馆之用。
而大明在海汉的使馆,可挑选的地方就不多了。类似辽东舟山港、山东芝罘港、浙江舟山港、福建澎湖港、广东香港,这些被海汉强占,大明认为归属权尚存争议的地方都是第一时间被排除在外,也就剩了一个海南岛可选。而海南岛上总共也就海口、儋州、三亚三处大城,其中三亚是作为海汉京城的所在。
本来选择三亚应该是最合理的安排,但朝廷上有人应该觉得按照对等原则,既然海汉都不愿意将使馆设在京师,那大明也应该如此操作才是。不过也有人认为不必把自己的下限拉低到跟海汉一样,将使馆设在三亚,不管是办理外交事务、搜集情报、结交人脉,都会较其他两处地方要方便得多。最终经过一番讨论之后,朝廷决定还是先派人到海南岛上实地考察再作定论。儋州位置稍微偏西了一些,所以便以原来的琼州府城,如今海汉治下的海口市,以及从渔村变成繁荣都市的三亚两处地方为主要考察对象,而执行这一任务的人,便是礼部行人司左司副费策贤了。
费策贤当年在京城高中进士的时候,正好是穿越集团来到这个时空的前一年,而他中进士后便留在京城当差,十年来再没回过南方,因此对于海汉的了解认识也多是来自于各种民间传闻和南方沿海诸省提交给朝廷的各种公文,并没有太直观的感触。
按照这些信息所拼凑出来的海汉人形象,是一群充满铜臭味的奸商,动不动就发起战争的莽撞武夫,精于航海术和各种无法解释的巫术,麾下有战斗力十分惊人的海陆精锐部队。对费策贤来说,他的确很难理解这些商人、武夫、水手和巫师组成的群体,是怎样建立并统治一个国家。
而这样的一个国家,竟然从强大的大明身上剜下了不少得南方各个州府对其存在只能视作不见,放任其在短短数年内坐大,等朝廷注意到南方的景况,海汉已经宣布独立建国了。这个时候大明正陷于中原和东北的内忧外患之中,根本就无力再在南方开辟一个新战场来对付海汉人,也就错过了将海汉掐灭在萌芽状态的最好时机。
在不知不觉之中,海汉的触手便已经伸到了渤海海域,经过山东半岛一路摸到了辽东,将京城东边的海上门户已经纳入了掌控之中。在这种情况之下,大明已经不想再放任海汉进入京畿重地,哪怕是常驻京师的使臣也不行。海汉已经通过威逼利诱将南方沿海诸省官场蛀了个通透,朝廷可不希望过几年之后京城也是如此这般,变成了海汉人可以肆无忌惮行事的地方。
而除了这些消息之外,海汉的富庶也是让明人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据说海汉国通过战争和贸易所积累的财富,甚至已经超过了大明全国的总量。费策贤虽然并不相信这种说法,但也听说过很多关于海汉如何富庶繁荣的故事,别的不提,就光是那些卖进京城的各种价钱昂贵的海汉工艺品和日用品,就绝非普通百姓能够消费得起。而有能力制造这些奢侈品的海汉国,自然其社会消费水平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除此之外,据说南方沿海各州府大大小小的官员们,大多依托于海汉的贸易体系发了财,甚至很多地方都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状况,连带着整个家族都一起发达了。这也让京师在近几年出现了主动申请前往岭南做官的古怪现象,甚至连一些北方出身的文武官员,关系没硬到能去江浙做官,就会退而求其次,设法在吏部跑关系,希望能够调到南方福广地区去待几年。虽然跟海汉人打交道不免会有些风险,但南方官场上可是有太多太多靠着海汉发财的事例了,由不得后来者不动心。
费策贤自认不算是贪财之人,但南下之前也还是做了一些功课,大致了解了一下海汉是如何在南方扶持官商,对当地官员进行利益输送的操作。在作过细致了解之后,他也不得不叹服海汉在这方面的手段,能以表面上合法的形式,向当地官员输送利益从而起到收买的作用,这可比直接派出军队攻打这些地区掳掠财富高明多了。只不过在抵达海南岛之前,费策贤心中对海汉国真实情况的判断还是有所保留,毕竟海汉在南方的所作所为有太多听起来让人不可思议的地方,他在亲眼认证之前,也很难百分百地相信这些东西的真实性。
当然了,或许在费策贤的内心深处,其实更难相信的是海汉人会如此大方地使用金钱手段收买大明官员,如果这些都是真的,那么他可能就是撞上了有生以来最大的发财机会了。真那么容易发财?费策贤的心里还是对此存有很大疑问的。而且地方官能够得到海汉送来的好处,自然是因为海汉要在这些地方经商贸易获取利益,需要地方上的官员对他们的行为睁只眼闭只眼。而自己作为大明驻海汉的使节,又能给海汉带来什么好处呢?至少费策贤目前还想不出来,自己有什么让海汉人出钱收买的理由。
但费策贤认为不管海汉人的态度如何,自己作为大明使臣,出使期间绝不可丢了朝廷的颜面,所以虽然他所乘坐的船上没有打出任何的旗号,所率的队伍也没有使用仪仗,但费策贤还是希望能尽可能地在海汉人面前体现出天国上朝的优越感。只是他也没想到,自己下船之后见到的第一名海汉高官就是如此犀利地看穿了自己的想法,而且毫不客气地出言嘲讽了几句。
费策贤当然也很想立刻反击他,让他明白大明的威严是不可触犯的,但可惜留给他的选项中并没有反击这一项,出使之前礼部尚书的话还犹在耳边回响:“此去南海,须与海汉人慢慢周旋,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更不可与其闹僵。我大明北疆安危,此时尚依赖于海汉部署在辽东之驻军,还需他们出力抵御金人南下。汝之使命,便是让海汉继续视大明为父兄,替大明抵御外敌。待朝廷腾出手来平定中原内乱之后,再作打算。便是有千般委屈,切记戒急用忍,不可造次,一切都要以大局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