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逐鹿天下第123章 科举殿试
紫微宫,含元殿。 殷无咎坐在皇位上欣赏着秦玉卿的考卷,她或许会成为大夏科举的首位女状元。 秦玉卿对于科举会试的十大题目皆有作答,而且每道题目都有给出相应答案,大部分答案都是具有价值。 起初宰相们还不知道这张考卷属于秦玉卿,毕竟大夏科举采取糊名制度和誊录制度,考官们只能按照考卷择优录取。 没想到黄榜上的会元竟是一介女子,这让所有人感到瞠目结舌。 为了避免有人舞弊,殷无咎派人亲自调来秦玉卿的考卷,这才发现她确有真才实学。 大夏朝廷第一届科举选拔真是精彩,不仅存在博陵崔氏科举舞弊,更有秦玉卿这种一鸣惊人的奇女子。 四月中旬将会举行第三阶段科举殿试,这场考试乃是殷无咎亲自主持。 贡士们还有半个月时间能够做好准备。 这段期间,殷无咎先后罢免荥阳郑氏和博陵崔氏一千多名官员,罪大恶极者抄家贬为庶民流放辽州,罪行较轻者罢官革职进行罚款。 荥阳郑氏和博陵崔氏惨遭连根拔起,家传经学与所有典籍没收充公,以最快速度进行印刷复制。 只要寒门庶族跟世家大族都在同一起跑线上,那么世家大族在科举考试肯定卷不过寒门庶族。 现在殷无咎已经拿到五姓七望的家传经学与珍贵典籍,这就代表着敲响世家大族的丧钟。 清河崔氏、赵郡李氏以及太原王氏三大家族属于外戚集团,他们家传经学很早就复制一份送入皇宫,想让皇子们学习自家知识。 结果这些家传经学反而会成为他们衰败的最大凶手。 殷无咎准备在各地州府建造书院招收寒门之士,教材书籍皆由朝廷提供,这些书院会有严格的入学考试,以确保士子们的知识水平。 神武五年,四月十五。 科举殿试如期而至,贡士们早在五更寅时便已经起床洗漱吃饭,卯时日出齐聚于皇宫门口。 皇家禁军带着贡士们进入皇宫,大部分人都是噤若寒蝉不敢言声。 秦玉卿作为新科会元自然走在前头,她昂首挺胸丝毫没有身后之人那般畏惧和胆寒,脚步坚定一往无前,朝着象征性权力中心的含元殿走去。 殷无咎跟宰相们早已在含元殿等候多时,所幸含元殿非常广阔,容纳上千人也不是问题。 贡士们陆续走入含元殿,众人见到皇位上的殷无咎,随即俯首跪拜齐声喊道:“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殷无咎身穿绣龙冕服,头戴天子衮冕,白珠十二旒垂在面前,他坐在皇位上居高临下俯视贡士们,一脸威不可测说道:“你们平身吧。” 贡士们接到口谕纷纷起身。 殷无咎吩咐他们按照考号入座,当场宣布殿试正式开始,考生们必须在三个时辰之内完成答题,从辰时到午时后便会收卷。 秦玉卿拿起考卷进行审题,科举殿试有八大题目,这些题目出处便有《孟子》、《论语》、《春秋公羊传》、《荀子》、《晏子春秋》、《汉书》、《唐律疏议》等众多典籍。 以前科举殿试出题方式都是诗赋类型,根本就考验不出贡士们的真正水平。 现在从经义、时政、案件三个方面进行出题,同时结合当下国情、民情等实际情况,多方面考察贡生们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会如何解决。 第一大题:戊不学孙吴,丁诘之,曰顾方略如何尔,不至学古兵法。 第二大题:私有甲弩,乃首云止槊一张,重轻不同,若为科处。 第三大题:丁出见癸缧系于路,解左骖赎之,归不谢而入,癸请绝。 第四大题:甲与乙隔水将战,有司请逮其未半济而击之,甲曰不可。及阵,甲大败,或让之,甲不服。 第五大题:应受复除而不给,不应受而给者,及其小徭役者,各当何罪? 第六大题:乙用牛衅钟,牵引过堂下,甲见其觳觫,以羊易之。或谓之曰:见牛不见羊。 第七大题:官物有印封,不请所由官司,而主典擅开者,合当何罪? 第八大题:死罪囚,家无周亲,上请,敕许充侍。若逢恩赦,合免死否? 众多考生见到这些题目顿时头昏眼花,纷纷抓耳挠腮苦思冥想,自己还要先了解题目到底来自哪些典籍,只有这样才能进行答题。 秦玉卿拿起毛笔游刃有余开始答题。 【题目:戊不学孙吴,丁诘之,曰顾方略如何尔,不至学古兵法。】 【答题:夫处世之道,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因地制宜,随机应变。】 【题目:私有甲弩,乃首云止槊一张,重轻不同,若为科处。】 【答题:藏槊之罪可免,藏弩之罪需究,首而不实,罪加一等。】 …… 结果秦玉卿仅用一炷香时间便完成答题,她将沾满墨汁的毛笔放好,待到纸上墨汁干了这才交卷。 “好快啊!” “不会吧?她已经写完啦?” “这他娘是怎么回事啊,大家都是一起科举殿试,这他娘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贡生们内心感到极为惊愕,他们一脸震惊抬头望向秦玉卿。 殷无咎见到秦玉卿如此快就将所有问题答写完毕,他跟宰相们同样觉得匪夷所思。 秦玉卿属于第一个完成交卷,皇家禁军领着她到偏殿休息。 不知不觉三个时辰过去啦。 所有贡士纷纷交卷作答完毕,他们在皇家禁军的带领下出宫回家,只需静心等待皇榜张贴。 殷无咎御前案桌摆着四份考卷,一甲三人和二甲传胪已经定了下来。 一甲状元为秦玉卿。 一甲榜眼为郑余庆。 一甲探花为贾耽。 二甲传胪为李冶。 宰相们对于一甲三人都是没什么意见,唯独针对李冶颇有微词。 因为李冶才华主要体现在诗赋方面,所以她的考卷成绩并不突出,顶多只能算做优秀而已,不像秦玉卿那般有着压倒性优势。 在殷无咎的坚持下,宰相们只能同意把李冶列为二甲传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