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民心(1/1)

作者:华山和尚

我在神话三国当仁君第50章 民心

高顺掀开帐帘,目光如炬,朝着案牍上的刘辩深深拜道: “殿下,您交代给属下的事情,属下都做好了。” “只是五百人是不是太少了些?殿下的选拔要求略严格了些,只让武道九品的士卒进入陷阵营。” 听闻此话,刘辩放下了手中的卷宗,自信的看向高顺,笑道: “伯平(高顺),兵在精而不在多,虽然陷阵营现在只有五百兵卒,但是他们却是各个军营中的精锐强者!” “一旦让他们组成一军,再用你的《陷阵兵决》训练,想必不出三个月,便能够训练出一支铁血之军!!” 说到练军,一向沉默寡言的高顺也鲜有的露出一丝自信的微笑,抱拳回道: “殿下,若是陷阵营中的兵卒在武道境界上都能达到九品,属下只需一月,便能让他们焕然一新,在战场上无人可敌!” “哈哈哈!” 刘辩笑着从位上走了下来,靠近高顺,拍打着他的肩膀正色道: “伯平的练军之才,某自是相信的。” “刚好明日便要奔赴冀州战场了,到时候便让陷阵营在战场之上以战学战吧!” “诺!” 高顺意气风发,满眼皆是憧憬。 对于武将而言,战争是他们封功赐爵的最佳机会,倘若能在战场上立下显赫功勋,将来回京师时便能获得丰厚赏赐。 …… 翌日清晨。 卢植与刘辩还有三万兵马整装待发,齐齐奔赴冀州战场。 之所以是三万人马,是因为卢植还在洛阳城中的难民之中又招募了一万五千青壮年。 由于涌入洛阳城及其周边郡县的难民数量极多,估计有一二十万之众。 这些难民活都快活不下去了,一听到朝廷参军可以管饱饭,全都跑了过来参军。 卢植再和刘辩进行挑选,选择了这一万五千的青壮年。 老兵与新兵打散,混搭在一起,由老兵带着新兵,可以更快的让这支军队融为一体。 卢植与刘辩所统帅的三万大军统称为镇北军,顾名思义,天子刘宏希望他们能够镇定北方冀州一带。 三万镇北军身上穿着大红色战袍,披着黑色盔甲,手持寒芒凌厉的长矛,腰间佩戴着近战武器环首刀。 目光凌厉,面容严肃,较为齐整的踏在洛阳城内的地面之上。 轰! 轰! 轰!! 这声响震天动地,使得洛阳城内的无数百姓从窗户中探出头来想要凑凑热闹,或是看看发生了何事。 连续几日内,京城中的禁卫军都在各个街道上严密巡逻,查探是否有宵小之辈或是太平道的信徒或者斥候探子。 使得这些百姓都躲藏在家中,很少出门,除非是必要的,不然绝不出门。 因为一出门,就能够闻到一股浓郁的血腥味儿,以及一股强烈的煞气,犹如尸山血海一般令人作呕。 然而今日却是与往日不一样。 街道上传来的铮铮铠甲声,以及有着排山倒海之势的脚步声,都如同洪钟大鼓般在每一位百姓的心中轰隆作响。 实际上,自黄巾起义以来,他们便已经发觉到不对劲了。 洛阳城的难民增多了,街道上冷面无情的禁卫军数量增加了…… 往日的烟火气息都消散了不少…… 不知今日朝廷又做了何事? 然而,当百姓们打开窗户,探头看向路面街道上时,一个个就如同木头一般呆呆定住了。 壮观! 何等的壮观啊!! 真有一股百万之师,气势到达极点的气氛!! 无数大汉兵卒走在街道上,排列整齐,眼神冷峻。 而在大汉兵卒的最前方则分别竖立着两支大旗。 一支为金黄色,上有五爪金龙的绣刻,一个龙飞凤舞的“刘”字,深深的烙印在每一位看到旗帜的大汉子民心底。 另一支则是略小一号的黑色旗帜,上面绣刻着“卢”字。 而在旗帜的下方,有两位异常引人注目的将军。 一位身长七尺,身着耀金色战龙铠甲,头戴龙头金盔,腰佩一把浑身散发着寒光的龙腾剑! 年轻将军面容清秀俊美,倒不像个将军更像个风流潇洒的世家公子。 剑眉星目,五官立体,不是刘辩又是何人! 这三日中,他还专门前往藏书阁最顶层一趟,在父皇的示意下领悟学习了刘氏的不传剑法——《龙腾剑法》 并且还被父皇赐下了皇室宝剑——龙腾剑,此剑体内刻有龙魂,有部分真龙之威,十分锋利强悍。 现在却被刘宏赠给了他的嫡长子刘辩。 那一刻,刘辩说不感动那是假的,刘辩始终还是天子刘宏的亲生儿子。 刘辩的这幅扮相,当真如话本里面的所描绘的武功高强的绝世将军。 所有看到他的百姓,皆是心中停顿了几息,便更为震动了。 “什么!!?怎……怎么是咱们的皇子殿下亲自出征啊!!?” “某虽然猜到朝廷会出兵平叛,可是某却怎么也想不到皇子殿下竟然会亲自出征!!难不成他不害怕战场吗?” “皇子殿下早已被陛下封为东海王了,诸位莫要叫错了。” 洛阳城乃天子脚下,这些政事和任命也早就被众人所熟悉,故而知晓刘辩被封为东海王。 但是老百姓们却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年幼的殿下竟然要亲自出征,与暴动的、凶神恶煞的黄巾军作战。 大汉时期,百姓受到儒家文化思想的熏陶,都有忠君爱国的思想,尤其是洛阳城的百姓们。 而且这些百姓对于当今东海王刘辩有着莫大的好感。 之所以如此。 一是因为刘辩乃是天纵奇才,在醉仙楼中作出一首千古名诗《短歌行》。 大汉乃礼仪之邦,读书至上的观念在现在就已经开始盛行了,百姓亦是崇拜尊敬那些饱学之士。 所以刘辩如此有才华,再加上他尊贵的皇室身份,百姓更加爱戴他了,认为刘辩将会是未来的明君。 二是因为不久前刘辩协调官府人员实行“以工代赈”的政策。 这项措施直接或是间接救下了无数难民百姓,引得无数百姓的爱戴。 刘辩现在在民间颇有“仁德”的风评。 以上种种加起来,说刘辩是现在洛阳城的名人都不为过。 老百姓的心中有一杆秤,谁对他们好,谁有才能,他们实际上门门儿清楚。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