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我绝不让你二世亡第127章 各地判乱
“得董君,如沐春风”,这句歌谣从田间地头传唱到咸阳城内,传到秦始皇的耳中,也传到了一心要将董宇拉下马的赵高耳中。赵高阴沉着脸,将手中的竹简狠狠地摔在地上,发出一声脆响。 “一群愚民!”他咬牙切齿地骂道,“不过得了些许蝇头小利,便对那董宇感恩戴德!殊不知他这是在动摇我大秦的根基!” 自从董宇推行新政以来,赵高就一直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在他看来,董宇的所作所为,无一不是在挑战旧有的秩序,挑战他的权威。 “大人息怒,”一旁的亲信小心翼翼地劝道,“那董宇如今声势正隆,又有陛下信任,我们不可轻举妄动啊。” 赵高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阴狠的光芒:“我当然知道不可轻举妄动。不过,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那董宇行事如此激进,必然会留下破绽,我们只需静待时机……” 赵高没有等太久,机会很快就来了。 新政在地方上的推行并不顺利,一些地方官僚与当地豪强勾结,阳奉阴违,暗中阻挠新政的推行。他们散布谣言,恐吓百姓,甚至煽动百姓闹事,试图将水搅浑,逼迫朝廷放弃新政。 一时间,原本平静的各地开始出现骚乱。一些地方的农民因为分到的土地与预期不符,或者受到当地豪强的欺压,聚集起来抗议,甚至发展成小规模的暴动。 消息传到咸阳,朝野震动。那些原本就反对新政的大臣们纷纷上书,指责董宇的新政扰乱了社会秩序,导致了民怨沸腾,要求秦始皇立即停止新政,严惩董宇。 赵高趁机火上浇油,在秦始皇面前添油加醋地描述各地混乱的景象,将所有的罪责都推到董宇身上。 “陛下,臣早就说过,董宇此人 激进 激进,他的新政只会动摇我大秦的根基,如今各地叛乱四起,正是他一手造成的啊!”赵高痛心疾首地说道,“若是不及时阻止,恐怕会酿成大祸啊!” 秦始皇虽然依然信任董宇,但面对各地传来的坏消息和朝臣们的反对声,也不禁开始动摇。他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奏折,眉头紧锁,心中充满了焦虑和不安。 一场风暴,正在向董宇袭来…… 咸阳宫中,秦始皇焦躁地在殿内踱步,堆积如山的奏折仿佛一座座小山,压得他喘不过气。赵高的话语如同毒蛇的信子,在他耳边嘶嘶作响,搅得他心神不宁。 “陛下,”董宇的声音沉稳有力,如同定海神针一般,让秦始皇慌乱的心稍稍安定,“各地叛乱虽看似来势汹汹,但实则只是一些地方势力煽动百姓所为,其根源还是利益分配不均。臣愿亲自前往各地,安抚百姓,查明真相,将那些兴风作浪之徒绳之以法!” 秦始皇看着董宇坚毅的眼神,心中安定了几分,他知道,在这个时候,也只有董宇能够力挽狂澜了。 “好!爱卿此去,务必尽快平定叛乱,朕在咸阳,等你凯旋!” 董宇领命,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踏上了前往各地平叛的征程。他知道,这一路荆棘密布,危险重重,但他更明白,新政是他为大秦,为自己所选的道路,他绝不会轻言放弃! 董宇离开咸阳后,虞姬便承担起了稳定后方的重任。她深知民心是最大的战场,只有稳住后方,才能让董宇在前线没有后顾之忧。她组织妇女为前线将士缝制衣物、筹集粮草,并亲自前往各地安抚百姓,宣传新政的意义,化解百姓心中的疑虑和不满。 虞姬的努力,如同春雨一般,滋润着百姓的心田,渐渐地,那些被煽动起来的百姓也开始冷静下来,他们意识到,新政是为了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而那些散布谣言的人,才是真正想要破坏他们生活的人。 然而,赵高并没有就此罢休,他深知董宇离开咸阳,正是他下手的好机会。他暗中联络朝中反对新政的大臣,散布谣言,制造恐慌,试图在朝野上下掀起一股反对董宇的浪潮,将他彻底扳倒。 “大人,我们是否要对董宇下手?”赵高的心腹低声问道,眼中闪烁着凶狠的光芒。 “不急,”赵高阴冷地笑道,“他现在风头正盛,我们若是轻举妄动,只会打草惊蛇。等到他深陷泥潭,无法脱身之时,才是我们给予致命一击的时候!” 赵高的话语,如同毒蛇的吐息,阴冷而危险,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而此时,蒙毅也收到消息,各地出现士兵哗变,加入叛乱队伍。他心急如焚,他知道,军心不稳,将是这场叛乱最大的变数…… 蒙毅星夜兼程,赶往军队驻扎地。他知道,军心不稳,如同堤坝上的蚁穴,若不及时处理,终将溃堤千里。 “将军!”将士们见到蒙毅,纷纷单膝跪地,眼中却难掩不安和疑惑。 蒙毅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一沉。他知道,赵高散布的谣言已经深入军心,再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我知道你们心中有疑惑,有人说护国侯推行新政,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是在欺骗大家。但你们想过没有,这些年来,是谁带着你们出生入死,是谁为你们争取军饷,是谁让你们的家人过上了好日子?”蒙毅的声音洪亮有力,在校场上回荡。 将士们面面相觑,眼中迷茫的神色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回忆和思考。 “是护国侯!”一名年轻的士兵大喊出声,其他士兵也纷纷附和。 蒙毅点点头,继续说道:“护国侯是真心为了大秦,为了我们所有人。新政虽然推行艰难,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蒙毅的一番话,如同黑夜中的火把,照亮了将士们心中的迷茫,也点燃了他们心中的希望。他们纷纷表示,誓死拥护护国侯,维护大秦的安定。 蒙毅看到将士们重拾信心,心中稍安。他知道,军队是维护稳定的基石,只要军队稳定,一切困难都将迎刃而解。 与此同时,咸阳宫中,一场激烈的辩论正在上演。 李斯站在大殿中央,面对着以老世族为首的保守势力,据理力争:“新政虽有不足,但利国利民,是大势所趋。如今各地叛乱,皆因旧制度弊端积压已久,若不改革,大秦危矣!” “李大人此言差矣!”一位老臣站出来反驳道,“新政推行仓促,百姓难以适应,这才导致民怨沸腾。我等并非反对改革,只是希望陛下三思而后行,切不可因小失大啊!” “是啊,陛下,还请三思啊!”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一时间,反对声浪此起彼伏。 李斯看着这些顽固不化的老臣,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愤懑。他知道,这些老臣代表的是旧势力的利益,他们害怕新政会触动他们的利益,所以才会百般阻挠。 “诸位大人,”李斯深吸一口气,沉声说道,“护国侯远赴各地平叛,为的就是维护大秦的安定。我等身为朝中大臣,理应尽心尽力,辅佐陛下,而不是在这里拖后腿啊!” 李斯的语气严厉,目光如炬,让那些反对的大臣心中不禁有些胆寒。他们虽然心中不满,但也知道,现在还不是和李斯彻底撕破脸的时候。 这场辩论,最终在秦始皇的沉默中不了了之。 尽管蒙毅和李斯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维持着局势,但改革的阻力依然巨大,如同汹涌的暗潮,随时可能将董宇的努力吞噬殆尽。 咸阳城,护国侯府。 董宇放下手中的竹简,眉头紧锁。蒙毅从军中传来的消息,让他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 尽管他已尽力安抚百姓、稳住军心,新政推行的阻力却越来越大。各地官员阳奉阴违,世家大族暗中阻挠,甚至连咸阳城内都出现了反对的声音。 “夫君,可是遇到了什么难事?”虞姬端着参茶走到董宇身边,轻声问道。 “新政推行不顺,各地阻力重重。”董宇叹了口气,揉了揉眉心。 虞姬将参茶放到桌上,走到董宇身后,轻轻为他按摩着肩膀,“夫君不必太过忧虑,改革之事,本就非一朝一夕之功。” “话虽如此,但如今内忧外患,若不能尽快稳定局势,我担心……”董宇没有继续说下去,但其中的担忧不言而喻。 虞姬明白他的意思,柔声安慰道:“夫君智勇双全,定能找到解决之策。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我们。” 董宇握住虞姬的手,感受着她掌心的温度,心中稍感安慰。他知道,无论何时,虞姬都会是他最坚强的后盾。 这时,一名家丁匆匆来报:“启禀侯爷,宫中传来消息,陛下召您即刻进宫面圣。” 董宇心中一凛,他知道,秦始皇在这个时候召见他,必定是为了新政之事。他起身整了整衣冠,对虞姬说道:“我进宫一趟,你照顾好自己。” “夫君放心去吧,我会等您回来。”虞姬柔声说道。 董宇点点头,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出府门,前往皇宫。他不知道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但他知道,自己必须勇敢面对。改革之路注定充满荆棘,但他绝不会轻言放弃。 咸阳宫中,秦始皇面色凝重地坐在 王座 上,手中握着一份竹简,正是蒙毅从军中传来的报告。 李斯和赵高分立两旁,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 “诸位爱卿,对于护国侯推行的新政,你们有何看法?”秦始皇的声音低沉,却充满了威严。 李斯和赵高互相看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精光。一场新的风暴,似乎正在酝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