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我绝不让你二世亡第75章 最终成功
徐福捋着胡须,缓缓道:“蓬莱仙岛飘渺不定,常人难以寻觅。古籍记载,需集齐八方神兽之血,以特殊法阵祭祀,方可感应其位置。” 董宇闻言,眉头紧锁,这八方神兽之血,听起来就无比艰难,更遑论那特殊法阵。但他深知此事的重要性,若真能找到长生不老药,不仅能稳固大秦江山,更能让他有机会在这个时代留下更深的印记。 “此事我会仔细考虑,先生且先回去休息。” 董宇压下心中翻涌的思绪,对徐福说道。待徐福走后,他立刻召集心腹,商议寻找蓬莱仙岛之事。 然而,还未等董宇深入探寻长生之秘,六国战场的战报接踵而至。成蟜的阴谋被粉碎后,秦军士气大振,在董宇的精心策划下,秦军势如破竹,势不可挡。王翦、蒙恬等名将率领铁骑,横扫六国,捷报频传。 仅仅数年时间,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相继被秦军攻破,六国国君皆沦为阶下囚。消息传回咸阳,举国欢庆,百姓无不欢欣鼓舞,庆祝这来之不易的太平盛世。 嬴政在咸阳城举行盛大的庆典,昭告天下,大秦一统六国,建立起前所未有的强大帝国。他身穿黑色龙袍,头戴十二旒冕冠,威严地站在高台上,俯视着下方黑压压的人群,心中充满了自豪与满足。 “朕今日,承蒙上天庇佑,祖宗保佑,一统天下,此乃万世之功!“ 嬴政的声音洪亮而充满威严,回荡在整个咸阳城上空。 “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姓们跪地山呼,声音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庆典之上,嬴政颁布诏书,封赏功臣。董宇因功被封为上卿,位高权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推行的各项改革措施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废除奴隶制、建立郡县制、统一度量衡、推广新农具等等,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了秦朝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时间,秦朝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董宇心中却始终萦绕着一丝不安,长生不老药的传说、徐福的预言,都像是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让他无法真正放松下来。 统一六国的过程中,董宇也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人才,他们有的来自六国贵族,有的来自民间,但都对董宇的才华和理念钦佩不已,纷纷聚集在他的麾下,为大秦的繁荣发展出谋划策,成为了他最坚定的支持者。 董宇知道,这盛世之下,还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危机,他需要更加谨慎,更加努力,才能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太平盛世,开创一个更加辉煌的时代! 董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但他深知,仅凭武力征服的天下,根基并不稳固。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他广纳贤才,注重教化,收服人心。他发现,六国之中,并非都是贪图享乐之辈,也有不少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有志之士。 比如,原魏国丞相李斯,博学多才,精通法家学说,对董宇提出的依法治国理念十分认同,主动投奔秦国,成为董宇的得力助手。 又如,原齐国稷下学宫的学者淳于越,精通天文地理,对农业生产颇有研究,他被董宇兴修水利,推广新作物的举措所感动,毅然决然地加入到秦国的建设中来。 还有原赵国的名将廉颇,虽然年事已高,但老当益壮,他感佩于董宇的知人善任,不计前嫌,愿意为大秦的安定贡献最后一份力量。 这些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阶层的人才,因为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走到一起,他们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为大秦的繁荣发展出谋划策,成为了董宇最坚定的支持者,也成为了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中坚力量。 就在秦统一天下的那一年,虞姬为董宇生下了一个儿子,粉雕玉琢,啼哭声清脆响亮。 “天儿,这是我们的儿子,董天。” 虞姬温柔地望着怀中的婴儿,对董宇说道。 董宇望着眼前母子二人,心中充满了柔情,他从虞姬手中接过孩子,轻轻地拍着他的后背,眼神中充满了慈爱和希望。 “天儿,你要快快长大,总有一天,这片江山,会是你的。” “天儿,你要快快长大,总有一天,这片江山,会是你的。”董宇望着怀中熟睡的婴儿,低声呢喃。窗外,咸阳城的上空,焰火照亮了半边天空,庆祝着这来之不易的太平盛世。 虞姬依偎在董宇身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辉。“夫君,如今六国平定,你我终于可以卸下肩上的重担,享受这安宁的生活了。” 董宇轻轻抚摸着虞姬的秀发,眼神却望向窗外,深邃的目光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这盛世来之不易,想要守住这份安宁,却更加艰难。” 一统天下的喜悦并没有冲昏董宇的头脑。他知道,外部的威胁依然存在,匈奴的铁骑时刻威胁着大秦的边疆。而内部,六国遗民的融合,旧贵族的利益分配,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时,徐福求见的消息传来。自上次董宇提及寻找长生不老药后,徐福便潜心研究古籍,并四处搜集奇珍异草。 “陛下,臣近日来潜心炼制仙丹,虽未能炼制出长生不老之药,但却意外发现了一些奇特的物质,可以用于改善土壤,提高粮食产量。”徐福恭敬地呈上一份帛书,上面详细记录了各种物质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董宇接过帛书,仔细阅读起来。他虽然对长生不老之说并不十分相信,但徐福的发现却让他眼前一亮。这些物质,不正是后世所熟知的氮磷钾等化学元素吗? 他意识到,徐福虽然没能找到长生不老药,但却无意中为秦朝的科技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立刻下令,拨款支持徐福的研究,并鼓励民间匠人进行技术创新。 就在秦朝沉浸在统一的喜悦中时,边关急报传来,匈奴骑兵大举南下,侵扰边境!边关守将拼死抵抗,却依然难以抵挡匈奴铁骑的冲击。 “报!陛下,匈奴十万铁骑已突破长城防线,正向内地逼近!” 战报如同一道惊雷,在平静的朝堂上炸响。嬴政猛地站起身,脸色铁青,而董宇则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道寒光。 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他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既能巩固秦朝的统治,又能抵御外敌的入侵。 “匈奴屡次犯边,如今更是变本加厉,是可忍孰不可忍!”嬴政怒火中烧,一掌拍在龙椅扶手上,朝堂上的文武百官皆噤若寒蝉。 “陛下息怒!”董宇上前一步,拱手道,“匈奴此次来势汹汹,不可轻敌,当务之急是制定周密的作战计划,方能御敌于国门之外。” “丞相所言极是,”老将王翦上前一步,抱拳道,“老臣愿领兵出征,将这些蛮夷赶回草原!” “王老将军勇冠三军,自然是不二人选,”董宇点头赞许,随即目光扫过堂下众人,沉声道,“但仅凭武力征伐,并非长久之计。匈奴逐水草而居,来去如风,我军长途跋涉,粮草辎重皆是难题。” “丞相有何高见?”嬴政问道,他知道,董宇素来足智多谋,定有应对之策。 董宇沉吟片刻,缓缓道:“臣以为,可派使者前往草原,联络月氏、东胡等部落,共同对抗匈奴。同时,加固长城防线,训练骑兵,以备不时之需。” “联络其他部落?”嬴政眉头微皱,显然对此策略心存疑虑。 “不错,”董宇解释道,“匈奴势大,若想将其彻底击溃,必须瓦解其外部势力。月氏、东胡等部落与匈奴素来不睦,我朝可许以重利,说服他们与我朝结盟,共同对抗匈奴。” 嬴政听罢,沉思不语。他知道董宇的建议不无道理,但要与这些草原部落结盟,谈何容易? “此事事关重大,还需从长计议。”最终,嬴政做出了决定。 一场突如其来的匈奴入侵,为刚刚统一的秦朝蒙上了一层阴影。面对匈奴的威胁,董宇将会如何应对?是选择正面迎战,还是另辟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