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重振旗鼓(1/1)

作者:黄山秋梦

大秦,我绝不让你二世亡第63章 重振旗鼓

董宇接过参汤,热气氤氲中,虞姬的脸庞显得越发温柔。他喝下一口,苦涩的味道似乎也冲淡了些许心头阴霾。“姬儿,让你担心了。” “夫君心中有事,为何不告诉我?”虞姬轻柔的声音仿佛春风拂过,抚平了董宇心中的焦躁。 “我……”董宇欲言又止,改革的阻力、嬴政的怒火、朝臣的非议……这些沉重的话题,他不想让虞姬也跟着忧心。 “夫君,你我夫妻一体,何必隐瞒?”虞姬握住董宇的手,她的掌心温暖而坚定,传递着一股无形的力量。 董宇深吸一口气,将今日朝堂之上的事情娓娓道来。他语气低沉,仿佛在诉说着一件与己无关的事情,唯有那微微颤抖的双手,暴露了他内心深处的波澜。 虞姬静静地听着,没有插话,只是握着董宇的手更紧了些。待董宇说完,她才柔声说道:“夫君一心为国为民,改革之事,阻力重重,也在情理之中。但请夫君相信,您的努力百姓都看在眼里,他们终将会明白您的苦心。” “姬儿,你说的对,我不该如此轻易放弃。”虞姬的话语如同一剂强心针,让董宇重新振作起来。他拉着虞姬的手,走出了书房,来到花园之中。 夜风习习,花香四溢。董宇和虞姬漫步在花园的小径上,月光洒下,将他们的身影拉得格外修长。虞姬没有再提朝堂之事,而是与董宇聊起了家常,聊起了他们初识的场景,聊起了未来的期许。 虞姬的温柔和理解,如同春日暖阳,融化了董宇心中的坚冰,让他重新找回了信心和力量。 几日后,王翦和蒙恬前来拜访董宇。三人在书房中促膝长谈,王翦和蒙恬将他们在军中所见所闻,事无巨细地告诉了董宇。 “丞相大人,如今军中弊病已久,将士们训练懈怠,军备也多有不足。”王翦忧心忡忡地说道,“若不及时整改,恐难抵御外敌入侵啊!” 蒙恬也附和道:“王将军所言极是,末将也深感改革之迫切。若能按照丞相大人的计划推行新政,我大秦军队必将战无不胜!” 听着两位将军的话,董宇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改革势在必行,而军队,正是改革的重中之重。他下定决心,要排除万难,将改革进行到底! 就在董宇思考着下一步计划的时候,府门外传来一阵骚动。 “老爷,徐先生回来了!” 秦帝江山 重振旗鼓(续) “徐先生回来了?”董宇猛地站起身,脸上难掩惊喜之色。自从徐福三年前东渡寻找长生之术,便杳无音讯,如今突然归来,怎能不让他欣喜若狂。 他快步走出书房,只见徐福一身风尘仆仆,却精神矍铄,手里还拿着一个奇怪的物件,像是一个圆形的盒子,上面雕刻着复杂精美的花纹,不知是何物。 “徐先生,你终于回来了!”董宇激动地抓住徐福的胳膊,上下打量着,仿佛要把他看个通透。 “哈哈,让丞相挂念了,”徐福爽朗地笑道,“贫道此番东渡,虽未寻得长生之术,却也并非一无所获。”说着,他晃了晃手中的盒子,“这里面装着些海外奇珍,或许对丞相有所帮助。” 董宇接过盒子,入手沉甸甸的,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些他从未见过的物件:形状古怪的金属器皿、透明如水的琉璃珠、绘制着奇异图案的羊皮卷…… “这些都是……”董宇好奇地拿起一个金属器皿,入手冰凉,却异常光滑,上面还刻着一些他看不懂的符号。 “这是海外一种特殊的金属,”徐福解释道,“他们称之为‘铁’,比青铜更加坚硬锋利,可以用来制造更加精良的武器和工具。” “哦?”董宇眼睛一亮,他立刻想到了军队的武器装备问题,如果能用这种“铁”来制造兵器,岂不是可以大大提升秦军的战斗力? 徐福又拿起一颗琉璃珠,对着阳光照了照,珠子折射出七彩的光芒,煞是好看。“这是琉璃,用特殊的矿石烧制而成,可以用来制作精美的饰品和器皿。” 董宇接过琉璃珠,心中却在思索着其他的用途。这种透明的材料,如果用来制作窗户,岂不是可以让房屋更加明亮? 接下来,徐福又向董宇介绍了羊皮卷上记载的海外奇闻异事,以及一些先进的农业、医学、天文地理知识。董宇听得如痴如醉,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这些新奇的科技和文化,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董宇眼前的迷雾,也为他改革的道路提供了新的思路。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改革方案,寻找新的突破口,心中渐渐燃起了一团希望的火焰。 “看来老天爷还是眷顾我的,”董宇望着满桌的海外奇珍,感慨万千,“有了这些东西,我相信,我的改革一定能成功!” 然而,改革之路真的会如此顺利吗?董宇心中隐隐感觉到,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秦帝江山 重振旗鼓(续) 夜深人静,书房里依旧灯火通明。董宇眉头紧锁,望着桌上堆积如山的竹简,心中五味杂陈。徐福带来的海外奇珍让他看到了希望,却也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改革的艰难。 “夫君,夜已深了,还是早些休息吧。” 虞姬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参汤走进书房,轻声劝慰道。她见董宇这几日为了改革之事茶饭不思,忧心忡忡,心中很是心疼。 董宇抬起头,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我没事,只是在想一些事情。” 他接过参汤,喝了一口,一股暖流顺着喉咙流入心田,让他感到一丝慰藉。 “夫君是在为改革的事情烦恼吗?” 虞姬走到他身后,轻轻地为他揉捏着肩膀,柔声问道。 “是啊,” 董宇叹了口气, “改革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阻力重重,我担心……” “夫君不必太过忧虑,” 虞姬安慰道,“我相信,只要你坚持初心,为百姓着想,就一定能得到他们的支持。” “百姓……” 董宇喃喃自语,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我为什么不直接去问问百姓呢?” 虞姬眼中一亮:“夫君的意思是……” “我想举办一场民间听证会,” 董宇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让百姓畅所欲言,说出他们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只有这样,我才能制定出真正符合民意的改革方案!” 虞姬闻言,欣喜地点了点头:“夫君此举甚好!我相信,百姓们一定会被你的诚意所感动。” 三日后,长安城外,一片开阔的平地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一座高台搭建在场地中央,台上摆放着桌椅,显然是为主持听证会的人准备的。 董宇一身素衣,站在高台上,目光真诚地望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他的身边,王翦、蒙恬、徐福等人静静地站立着,神情严肃而期待。 “乡亲们!” 董宇的声音洪亮而有力,传遍了整个会场,“我今日召集大家来,是想听听大家对改革的真实想法。你们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都可以畅所欲言,我保证,一定会认真听取,并尽我所能地去解决!” 人群中先是安静了片刻,接着便像炸开了锅一般,议论纷纷。很快,便有人勇敢地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丞相大人,我是一名农夫,希望朝廷能够减轻赋税,让我们这些种地的百姓能够吃饱穿暖。” “丞相大人,我是一名商人,希望朝廷能够整顿市场秩序,打击假冒伪劣,让我们这些做生意的能够公平竞争。” “丞相大人,我是一名……” 百姓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表达着自己的诉求。董宇认真地倾听着,不时地点头,并将一些重要的内容记录在竹简上。 这场声势浩大的听证会一直持续到夕阳西下才缓缓落下帷幕。董宇带着满腹的思考和百姓们的期盼,回到了长安城。 他心中充满了信心,他知道,改革的道路虽然充满荆棘,但只要他坚持初心,倾听民意,就一定能够带领大秦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就在董宇满怀信心地回到朝堂,准备迎接新的挑战时,一封来自边疆的紧急信件打破了平静,新的危机悄然降临…… 长安城的喧嚣仿佛被高耸的城墙阻隔在外,丞相府内,一片宁静。董宇坐在书房中,手中握着一卷竹简,那是他根据民间听证会整理出的改革方案。百姓们朴实的话语、热切的期盼,依然回荡在他的耳畔,让他心中充满了力量。 “夫君,看来这次听证会收获颇丰啊。”虞姬端着一杯清茶走进来,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 董宇放下竹简,接过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笑着说:“百姓的智慧是无穷的,这次听证会让我更加坚定了改革的决心。” “只是……”王翦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带着一丝凝重。他大步走进书房,将一封盖着红色印章的竹简递给董宇,“边关急报!” 董宇心中一紧,接过竹简,快速浏览起来。虞姬和王翦都屏住呼吸,紧张地望着他。随着竹简上的内容映入眼帘,董宇的脸色也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匈奴…大举南下…”董宇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寒芒。 “怎么会这样?”虞姬惊呼一声,“匈奴不是刚刚与我大秦签订了和约吗?” “哼,蛮夷之辈,向来言而无信!”王翦重重地哼了一声,眼中满是怒火,“看来,他们是被我大秦近来的变革吓到了,想要趁机进犯!” 董宇沉默不语,他明白,这不仅仅是匈奴的问题,更是大秦内部矛盾的体现。改革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那些反对者很可能会借此机会兴风作浪,内外勾结,给大秦带来更大的灾难。 “丞相,我们现在该怎么办?”王翦焦急地问道。 董宇深吸一口气,将手中的竹简捏成一团,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传令下去,召集众将,明日朝堂议事!匈奴胆敢来犯,我大秦必将让他们有来无回!” 边关的烽火映红了半边天空,也照亮了董宇面前充满荆棘的道路。新的风暴已经来临,他能否带领大秦度过这场危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