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糟糕,我被东林党包围了第197章 范永斗197
崇祯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宣府镇,张家口堡。</p>
作为蒙古部族与汉家王朝通商的重要口岸,张家口堡自明朝初年起开始兴建,到了如今,已经成为一个相当繁华的小镇。</p>
小镇热闹非凡,有汉人,回人,更有蒙古人,乃至色目人。</p>
如此众多的人种聚居,再加上口岸正开在边关,安防问题自然是重中之重。</p>
张家口堡西边是万全左卫和万全右卫以及怀安卫,东边则是龙门卫,南边更是有宣府镇重兵把守。</p>
而张家口堡内,则有参将熊应龙率领的六千边军,这支边军不仅负责张家口段长城的安防,也负责堡内的治安。</p>
可以说,整个张家口堡,几乎是半军事化管理的,一有预警,堡内平民、商贾都要听从军将的号令。</p>
或许是因为内安防过于严格,也或许是其他的什么原因,建奴五次入关,皆没有打张家口堡的主意。</p>
张家口堡面积并不大,整体呈半圆形,规划也很明晰,北边以长城为界,西边是军营,南侧是市场以及小商小贩聚居区。</p>
而东侧则是一个略显特殊的地方,乃是以大商人范永斗为首的晋商聚集地。</p>
其中晋商之首范永斗,更是将这里当作范家的大本营而经营。</p>
范家七代经商底蕴丰厚,范宅的修建自然慎之又慎,据说是招募了一帮红头发的荷兰人建造的。</p>
范宅占地十亩,整体呈一个不规则的菱形,最特殊的是,范宅的院墙足有一丈多高,时常有家丁在院墙之上巡视,俨然一座小小城堡。</p>
其他十几户晋商皆是环绕着范宅而居,并且没有平民不得随意进入东区,否则便会遭到晋商的巡逻队鞭打。</p>
这些巡逻队由晋商们的家丁组成,虽不穿盔甲,但腰间却配着长刀,一个个凶神恶煞,生人不敢靠近。</p>
这等规模和建制,按理说是不符合大明律的,可堡内却从来没人提及。</p>
传言范家与驻防参将熊应龙有旧,也有传闻说范家在朝廷里有人,总之即便是宣大总督卢象升,一直以来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p>
范家家主范永斗今年五十六岁,他身材粗短看起来格外敦实,早年间闯荡关外,造就了他隐忍又狠辣的性子。</p>
范永斗极少仗势欺人,在小镇里也向来低调,即便有不开眼的外来人欺负到范家头上,他也大多出银子了事。</p>
只是传言那些拿了他银子的人,出了关后就再也没见回来。</p>
正值晌午,天空仍然一片阴霾,范永斗如同往常一样裹着貂裘在宅子内走动,这是范永斗多年来养成的习惯。</p>
一路上,见到他的人都会行跪礼,这是范宅的规矩。</p>
往常时范永斗偶尔还会温言与下人说上几句,可最近一段时间,范永斗似乎心情不佳,不仅时常皱眉,对下人也经常动怒。</p>
这全是因为范家近来遭遇了一次重大的贸易损失,或者说是一次重大的判断失误。</p>
而这次失误蒙受的损失,他却不能与外人道,心中的憋闷无处发泄,家里的下人、妾侍便成了他的出气筒。</p>
如果只是因为一次贸易的得失,凭借范家的家底,范永斗自然不至于如此忧愁。</p>
几日前,他接到辽左那边的书信,希望他再往那边运输二十万石稻米,以及一批布帛等日用品。</p>
这本不是件太过困难的事,可那边不仅要求过年前送达,还要求挂账。</p>
关内的粮食一直紧缺,虽说范家手眼通天,能从江南调集周转,但总需要时间。</p>
大雪封路,沿途狼群出没,蒙古人虽然名义上已臣服于大清,但性子桀骜,总是刁难商队。</p>
这还不是范永斗最忧虑的,他与满洲人做贸易也不是一日两日,可要求挂账,还是头一回。</p>
难道仅仅是因为今秋战事的不利,大清就窘迫至此了吗?</p>
虽然关内的粮价一直居高不下,但二十万石总不过七八十万两白银,范家还不至于亏不起。</p>
此番辽左来人,除却贸易之事,还送来一位十六岁的满洲女子,其身份尊崇,姓爱新觉罗,据说是满洲一位贝子之女。</p>
若是之前,将宗室之女送与他,范永斗不知该多高兴,毕竟大清蒸蒸日上,与之贸易又可以大把的赚银子。</p>
可如今范永斗并不如何高兴,在商言商,不论是大明还是大清,在范永斗的心里,都没有银子、以及家族的兴旺重要。</p>
在此之前,大明腐朽没落,他暗中与满洲人贸易,除却赚钱之外,也是抱着为长远的打算。</p>
大明存,则范家有朝廷要员的支持,亦会兴。</p>
大清兴,则范家于大清有资助之功,亦不会为难范家。</p>
可这一切的平衡,似乎都在一个月前的那场大战中被打破。</p>
即使范永斗在朝中可以获知不少消息,并及时将消息传递给满洲人,本以为满洲精锐尽出,定可以如先前的四次入关一样,大获全胜,满载而归。</p>
如此大清与他范家皆可以赚的盆满钵满。</p>
可万万没想到,那个叫张世康的纨绔子,竟然可以扭转乾坤反败为胜,让大清损兵折将、大败而回。 这场大战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至少对于大清而言是这样。</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