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5从妖股开始肆意人生第340章 关键行动前
这句话成功引起了林一鸣的注意,他耐下心来听听对方究竟想说些什么。 “林先生啊,您从事金融行业,肯定清楚咱们国家的货币——华币一直都在持续贬值。想当年,2015 年的时候,只需要用 64 元就能兑换 1 美元;可如今呢,得要 695 元甚至 696 元才能够换到区区 1 美元啊!” 林一鸣默默地听着对方所言,心中暗自思忖着这番话。 这已是人尽皆知的事实,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全球货币政策的影响,华币现在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贬值压力。 电话那头还在继续进行销售劝说,“林先生,像您这样的成功人士,如果投资海外的房产,一面抵御华币的贬值,一面度假什么的也十分方便。” 投资海外房产有其优势,可以分散风险、享受不同地域的生活体验等。但是在这个时机投资就相当于是做空华币了。 “去年马先生1个多亿买下了,王首富更是77亿买下了伦敦豪宅。林先生,您看什么时候方便?我上门拜访您好吗?” 电话那头继续说道,试图通过这些名气比较大的人士来影响林一鸣的判断。 听到这里,资本外流严重的消息再次被证实。 接着电话销售又是一顿介绍,不过没能听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 林一鸣淡淡的说了一句,“不用了,谢谢。短时间内不会考虑!” 随后便挂断了电话。 而他的思绪则是飘到了关于王首富的事情当中。 王首富去年也就是2016年以8000万英镑(约合华币772亿元)购下伦敦顶级豪宅的消息刷屏各大社交网站。以950万英镑(约合华币9100万元)刷新了英吉利购房印花税纪录。 目前王首富还是亚洲首富,“我自己挣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的”的老王怎么也没有想到,今年正是他和他的公司水逆的一年。首富这一年就易位了。 就在不远的未来,银监会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各大银行发出紧急指令,要求它们对某些特定名单中的企业在境内外的融资支持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展开深入调查和摸底盘查。 这次行动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密切关注那些与并购贷款、\"内保外贷\"等相关业务风险有关联的企业。 而去年2016这一年却是王首富大幅进行海外并购的年份,看似风光无限,然而,过不了多久,银监会的排查授信风险,王首富的6个境外项目融资遭到严格管控,不仅如此,由于断贷也迫使王首富的“买买买”成了“卖卖卖”。不少优质资产都被当白菜价甩掉了。 想到这里,林一鸣放下手中的拿铁。 有些时候,有钱千万别任性!胆子再大,跟国家政策背道而驰的话,被拿下也是分分钟的事! 即使真的做空华币能够得到不菲的收益,那他也万万不会去做。 接下来的两三天里,多空双方都显得异常谨慎,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时机。 此时的华币汇率市场就像一个火药桶,一点火星就能引发爆炸。 市场的波动也变得相对平稳,仿佛一场暴风雨前的宁静。 这种平静之下并不能掩盖背后的紧张气氛。 而肯尼ks基金的扎诺司却是最为紧张。 他已经把所有筹码都押在了华币的做空上,看着眼前的僵局,他显得十分无奈,他们急切地找同盟队友,希望他们能尽快出兵砸盘,打破僵局。 但空方同盟却不紧不慢,并不想被肯尼ks基金牵着鼻子走。 面对肯尼ks基金的催促,他们只是冷冷地回应:“我们他们有着自己的策略和计划,有自己的节奏,你别瞎操心!” 尽管华币在汇率市场的表现风平浪静,但双方的媒体却是较劲得如火如荼。 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发布消息、解读数据,试图影响投资者的情绪和判断。 这场舆论战打得如火如荼,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周四晚上周五凌晨。 华尔街的几家对冲基金再次齐聚黑氏集团总部。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严肃和紧张的表情。 他们知道,这是一个关键时刻,决定着未来的走向。 这次会议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商讨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主持会议的卡森率先发言道:“各位,我们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功,华币在我们合力的炮轰之下,已经贬值了五六百个基点,目前离破7仅一步之遥。现在,让我们共同商讨一下接下来的战术。”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同意,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 已经没有子弹的肯尼ks基金领导扎诺司率先发言,他一脸决然地说道:“我们没有退路了,华币现在脆弱不堪。我建议简单粗暴,直接砸。” 角点基金的掌门人凯文·克尼人身在港岛,通过网络参与会议并发表意见,他冷静地分析道: “据我打听,海外的房产目前有不少华人预约看房,这意味着他们正在将资金转移到国外。我们只要能坚持住几个月到半年,他们的外汇储备就会被消耗殆尽。” 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每个人都在思考着下一步的行动。 罗斯作为会议场上最为年长、资历最高的人,他缓缓地开口: “如果想要速战速决,我们必须尽快在这几天把华币的汇率砸破7。一旦破7,他们的心理防线将会崩溃,届时我们就能更好地展开部署了。”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同意,气氛紧张而严肃。 罗斯所的话语仿佛给整个会议室注入了一股决心和力量。 接着,黑氏集团的代表人物卡森坚定地说道: “那么,让我们将‘破7行动’定在今天吧。大家准备准备,拿下华币!” 这句话犹如一道命令,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