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第35章 保守派
“不解决眼下问题,何谈以后?”李青反问。</p>
杨廷和拧了下眉,道:“李先生,我等这次来,非是阻止募兵制推行,而是想试着尽善尽美。”</p>
顿了下,道:“宋太祖搞募兵制,却也对募兵制进行了防范限制。”</p>
“你是说以文抑武?”李青突然心头火起,叱道,“是,以文抑武却能保障军队不起暴乱,可结果呢?</p>
结果有了靖康之变,结果弄出了个秦桧,结果……!”</p>
李青深吸一口气,质问:“一首满江红还不够吗?”</p>
举杯饮尽酒,李青重重一摔杯子,道:“以文抑武,结果只有一个——外族入主中原!”</p>
“那以武抑文呢?”杨廷和反驳说,“汉末,唐末血淋淋的例子,又作何解?”</p>
李青沉默,道:“肉烂在了锅里。”</p>
“你……!”杨廷和气结。</p>
“我知道,你们骨子里瞧不起武将,可你们有无想过,你们自持的学问,才情,风雅,在敌人杀到门口时,能派上什么用场?”李青淡淡道,“难道用你们的三寸之舌,让敌人退兵?”</p>
刘健道:“兵者,凶器也;需慎之又慎,本官不否认武将的贡献,不过,国家最需要的是安稳……”</p>
“没有强大武装,何来安稳?”</p>
“汉末之祸,安史之乱,无不是军阀失控导致。”刘健说。</p>
李青‘呵’了下,道:“那照你这意思,文官就尽皆忠心耿耿呗?</p>
那请解释解释,周公恐惧流言日的下一句!”</p>
刘健:“……”</p>
“两害相权取其轻!”谢迁闷声说,“王莽的例子绝不会发生在大明,王朝更迭的浪潮下,皇权一直在加强,如今的大明与汉代不一样,还请李神医莫要抛开事实不谈。”</p>
“既如此,那几位为何还担心府兵制度下的武将起暴乱?”李青反讥。</p>
李东阳打圆场道,“都消消火气,我等前来,也是为绸缪未来,确实,在未来至少数十年,募兵制不会造成动荡,然,身居庙堂,食君之禄,岂可不以史为鉴?”</p>
“就是不知,到底是以史为鉴,还是……在为文官集团谋求利益?”李青嗤笑连连。</p>
谢迁深吸一口气,道:“我朝太祖、太宗,皆以武抑文,其根本原因就是吸取了宋代教训,此言可对?”</p>
“中肯的。”</p>
“宋代以文抑武,可是吸取了前朝的教训?”</p>
李青拧眉。</p>
谢迁叹道:“说句大不敬的话,大明不是又倒回到宋之前了吗?”</p>
“我有一个疑问,还望几位如实回答。”李青道,“今日你们来,究竟是代表内阁,还是代表文官?”</p>
刘健道:“既不代表内阁,也不代表文官,只代表自己。你无需觉得,我们今日前来,是为了文官的整体利益,真若那般,找皇帝,找太上皇岂不更好?</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