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放牛娃开始的古代生活第105章 过年回门
刘氏已经有好几年没回娘家了! 哪怕大年初二这个必回的日子她也没回去。 原因么,无外乎是穷。 外嫁的女儿大过年的回娘家空着两只手,不好看不好说。 尤其像她这种离的远的,一来一回必须一天,中午是一定要留饭的。 她什么东西都没拿,她大嫂夏氏宁可自己不吃饭,也不会下厨去做的。 与其闹得彼此都不愉快,还不如不回去。 但今时不如往日!她家今年过好了!苦尽甘来了! 她不仅要回去,还要大张旗鼓的回去! 为了这次回娘家,刘氏早在前几天就开始算计了,要带的东西,要带的人。 正常来说小刘氏也是要回去的,但她现在胎像不稳要居家安胎,这次就不跟着了。 小刘氏不走,赵大壮便也被留了下来照顾媳妇儿。 赵老爷子没道理跟着儿媳回娘家,同样留在家里。 剩下家里的其他人,则被赵老娘一起打包带走。 除了人,东西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年前刘大勇走时刘氏已经给他拿了不少了,但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是她一雪前耻的大日子,手里必须不能空。 小儿子今天和她说了,等年后作坊开工他又能有一笔进账,该买买,不怕花钱! 儿子的话给了刘氏很大的底气,牛车赶到乐平镇时,刘氏直接入手一个大猪肘子外加一坛子酒,趾高气昂的朝隔壁的向阳镇走去。 乐平和向阳紧挨着,离的不远,步行得大半天的时间,要赶牛车一个半时辰就到了。 他们一行人出发的早,到向阳刘氏家还不到晌午。 赵小山穿着大棉袄一直窝在板车上,到了向阳镇时才清醒过来。 原主好像只在很小的时候来过舅舅家,对这地方是一点印象都无。 赵老爹赶着牛车越过镇中心走了很远一段路,最终停在了镇子最外围的一处破旧小院前停下。 刘氏利索的跳下牛车,拍了拍身上的衣服,将褶皱抻平,清了清嗓子,呼了一口气,大声道:“大哥,我回来了!” 她这一嗓子刚落地,门就从里面嘎吱一声打开了。 是刘大勇的儿子石头。 “姑奶。”见是刘氏,石头先是愣了一下,继而朝屋里喊道:“爷,我姑奶来了。” 没一会,破旧的茅草房里呼呼啦啦站出来一群人,看到刘氏大包小裹携夫带子的回来,脸上扬起了真挚的笑脸,快步迎了过来。 刘氏衣锦还乡回来了,夏氏很开心!为了款待小姑子,她甚至亲自下厨露了一手。 等中午开饭时,赵小山在餐桌上看到了他娘早晨买的肘子这时候已经被酱了。 “妹子,你尝尝,是不是那味?”等大家都落座后,夏氏亲手夹了一块肘子肉放进刘氏碗里。 “当年咱爹还杀猪时咱家天天吃肉,那时候你最爱吃嫂子做的这个肘子了,说比酒楼做的都好吃。我都老多年没做了,也不知道做的还合不合你心意。” 刘氏夹起那块肉,放进嘴里慢慢咀嚼起来。 还是原来的味道,一点没变…… 这熟悉的味道像是又把她带回了当初未嫁的时光,那段她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光。 那时候她家有钱,爹疼娘爱,就连嫂子都对她很好。 嫂子知道她爱吃肘子,便让哥哥经常带肘子回来做给她吃,每次一盘肘子她自己就能吃一半,家里没有一个人说她不对的。 这肘子,她也好多年好多年没吃过了…… 大哥腿脚不好,大勇又憨傻有余机灵不足,娶的媳妇儿又唯唯诺诺的,这么一大家子,可不就靠着嫂子一个人支撑? 试想,如果她是嫂子,面对家里的变故,又怎能不变? 刘氏抬头看到夏氏的目光,知道这是她在等着自己的评价,心里突然就松快了。 像是多年的包袱被卸了下来,就是突然释怀了! 那样的环境,谁能不变呢?嫂子也不容易…… 自己大年初二不回娘家,她这不也没回么? 过的不好的外嫁女儿,哪有娘家回! “好吃,嫂子,你的手艺真的一点没落下。” 夏氏得到肯定,狠狠舒了一口气,扬起笑脸道:“你爱吃,以后年年回来我年年做。” 刘舅舅自从瘸了后便不爱说话,这次见妹妹带着一家老小回来,开心的很,竟张罗着喝点。 正好今天带了酒,刘氏打开,一家人一人一碗酒,一人一口肉,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 饭后夏氏让儿媳妇儿和孙女收拾厨房,大着舌头拉着刘氏的手絮叨: “大妹,当年嫂子和你那么不对盘,但你说要给你家大壮娶秀兰,嫂子没说一个不字,利索的把闺女给你送了过去,啥彩礼也没要。嫂子为啥?嫂子知道你一定能对秀兰好! 嫂子就这么一个闺女,这次胎像不稳,嫂子过两天就去看去,你要伺候不好,嫂子伺候!” 刘氏也红着脸大着舌头,拍了拍夏氏的手道:“用的着你?秀兰是我亲侄女,我还能虐待她不成?” 和两个女人那粗犷的气氛不同,男人这边安静了不少。 话题的中心主要是赵小山,刘大舅到现在也没明白赵小山那个肥皂作坊是干啥的,好一顿打听。 “山子,你也看到大舅家啥样了,要是你们那还缺人,你给大舅留个位,你嫂子也能干活,你大舅妈也能干活,大舅是个废人干不了重活,但看个门啥的也行。” 这样的话赵小山已经听过太多太多遍,他只能哼哼哈哈的答应着。 赵来福看出了儿子的无奈,看着天色不早了,对刘大舅提出了请辞。 刘家好久没这么热闹了,刘大舅是真不想让他们这么快走。 但他家地方小,根本住不下这么多人,只能期期艾艾的叮嘱赵小山以后勤着过来看看云云。 回去的路上,赵老娘躺在板车上,脸色红扑扑的睡了一路。 铁牛则喳喳的和赵小山说了一路的话,中心主旨是他不喜欢弟弟妹妹,只想要个哥哥,舅爷家的石头哥就很好,他想让石头当自己哥哥。 这事真不是赵小山能管的了的。 说实话,刘家舅舅这一家人,他是真的挺没感的。 以前他家穷的时候从没听说过这号人物,现在刚一有钱就靠上来,不懂他娘心里到底有啥执念非得提携。 听说夏氏以前对她很不好,也不懂她们咋吃了顿饭就和解了。 这么宽容的作风简直不是他娘! 接下来的几天假期里,赵小山将懒和宅进行到底,除了中间去了一趟大昭寺看了看望眼欲穿的陈狗子,其余时间赵小山要不就躺在家里的炕上挺尸,要不就去作坊里的办公室写写字,规划一下致知书坊的发展。 新的一年,他也要有新的开始。 除了已经步入正轨的肥皂作坊,他打算天一暖和就动工将粉条作坊尽快开起来。 还有镇里的致知书坊,淳县侯的意思是交给他全权负责,那他就必须将书坊运行好,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这些事,没有一件是简单的,每一样都十分考验他的能力。 古仙村谁都知道他赵小山有钱,可谁又能想到他每日里也压力巨大。 淳县侯确实给他的事业带来了很多便利,可说到底自己只不过是个高级打工仔,做的好理所应当,做的不好,不知还要面临哪些! 大年初七,在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何家小院前再次聚满了人群,肥皂作坊开工了。 这一次开工,肥皂作坊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添加了五名新成员。 村里五大姓,每一个姓都有一个名额。没错,这次罗家也有人进作坊了。 不过可不是罗芳的大哥,而是罗家一个不起眼的小伙叫罗威的。 罗家族长听说人选不是自己儿子时,气的两眼鼓鼓的,再听到连罗芳她大哥都不是时,心里又平衡了点。 没想到赵小山竟然用了罗威,哼,算他有眼光。 他们老罗家,也就罗威他们那一家“像样”(老实)。 加上这次的五个新人,以及年前加进来的刘大勇,他们作坊已经变成了十八人的中型作坊了。 就连李球来时都啧啧感叹,说赵小山胆子大,规模扩张的太快。 李球这次来不仅是来送货的,还是来送钱的。 年前那一批肥皂已经拉走卖完,赵小山按当初的约定一共得了四十两银子。 看着手里沉甸甸的四十个银锭,赵小山十分好奇那肥皂被淳县侯到底卖了什么价位。 毕竟他这刚两成就得了四十两,那大头淳县侯呢? 这四十两银子加上之前家里存的二十七两存款,被赵小山一股脑都给李安送了过去,折腾两天后,六十七两的银子换成了赵老爷子手里单薄的两张地契。 他家后面的山包,终于彻底变成他们赵家的了! 待过了正月十五,吹的北风里也含了丝丝春意,天开始转暖了。 赵家的祠堂重新开始动工,赵家的后山包也开始动工了! 这一次,整个古仙村都轰动了。 因为赵来福家大量招人:平山包、挖沟渠,打泥块、铺地基、盖新房,一天十文钱,不供饭,活多,能干两个月,正好和冬小麦收割的时间连上! 此话一出,赵家瞬间被人海包围,几乎整个古仙村所有人家都涌进了赵家的小院里。 赵来福看着一张张狂热的脸,整个人都眩晕了。 他的面前好多双手,他的眼前好多长脸,他的耳朵里都是声音,天啊,赵小山,你个龟儿子,快给老爹出来! 你要相中谁你去人家说不好么?为啥要放出这样的风声?完了完了,这帮人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