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迷路先锋(1/1)

作者:微微清风入我心

三国:赵云是我弟第139章 迷路先锋

田忌赛马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讲究的策略就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然后再以己之长攻彼之短,以此达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目的,这么一想不就有办法应付眼下这种局面了吗? “跟我比心眼,你们还嫩点,我能预判你的预叛,你们能吗?”赵大宝又飘了,看那表情,仿佛‘老子天下、韩遂有功,拜为前将军,封台乡侯,征为并州刺史。 看到了没,这简直就跟白捡的功名一样,既然如此,那赵大宝又岂能白白错过这么好的机会呢,所以,此战,全力以赴守好自己的阵地就够了,不需要卖命的去打打杀杀。 但是,也不能一味的防守,多少也得表现一二,也好突出一下自己的能力,所以打通冀县,进入陇西地界是必要的前提条件,要不然回去不好交代。 可是吧,赵大宝又忽略了一个问题(无视他吧,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冀城乃是凉州的州治所在,叛军作乱之初,前任凉州刺史左昌却因私扣军费中饱私囊而被免官;嘿,这家伙真是贪心不足,怎么啥钱都敢贪,这不是自己找死吗? 左昌之后宋枭接任凉州刺史之职,谁知道这家伙脑洞更加清奇,甚至比赵大宝还突出。 为什么呢? 因为这小子竟然把叛乱之事归结于凉州人不习儒经,不懂大义,这……从何说起啊,因此这小子刚一到任,就要求凉州百姓家家户户都要抄写<孝经>。 孔子表示:“我谢谢你啊。” 呵呵! 真是够了,滑天下之大稽啊,这种人,不赶紧罢免他,难道还要留着他过年吗? 果然,宋枭上任不足满月,即被免去刺史之职;这下好了,高兴了吧,你自己回家好好抄写<孝经>去吧,别再这霍霍老百姓了。 之后朝廷又以杨雍接任凉州刺史之职,杨雍虽然声名不显,但是想来应该比左昌和宋枭强那么一点点,因为他懂得重用敦煌名士盖勋。 盖勋,字元固,曾举孝廉,任汉阳郡长史;后迁任汉阳太守;深受灵帝信任,因此征召入朝,出任京兆尹;董卓乱政时,为议郎,迁颖川太守;因不畏权贵,怨恨董卓而郁郁不得志。 而且此人深明大义,公私分明,以正直而闻名于世,甚至连羌人盗贼都对他敬而礼之,所以有盖勋在汉阳郡,冀城并没有被叛军围攻。 嘚吧嘚吧说这么多,这下终于明白了吧,此时冀城其实还在刺史杨雍和太守盖勋手里,并没有被叛军抢去,这就有点搞笑了,那你赵大宝还要去攻占冀城,不是吃饱撑的吗? 万一再被诬告成与叛军联手,那不就是百口莫辩了吗? 赵大宝表示:“我又不傻,到地头一看没被叛军抢去,我不会绕路走啊。” 好吧,反正他怎么说怎么有理。 其实也不能全怪赵大宝不明形势,关键是凉州地形复杂,而且这里又是叛军的大本营,赵大宝人生地不熟,又没有当地人为向导,所以想打探消息真是难上加难,也就倏忽大意了。 这一日,忽有探马来报:“赵子龙被围困于上邽之南射虎谷,叛军伏兵四出,我军冲突不得,形势严峻,请求支援。” 赵大宝一听就懵逼了:“什么?赵子龙被伏兵包围了,你在逗我吗?” 而且,最可疑的就是,赵子龙不是去打冀城了吗?怎么跑到上邽去了。 上邽即是天水地区,最早是邽戎人的聚集地,秦灭六国后置郡、县而治理此地,便以邽山为名,取名为邽县,即上邽;西汉时置天水郡,东汉时改为汉阳郡,上邽即属此郡矣;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顺带说一句,历史上诸葛亮六出祁山,有两次都是从此处出兵的;而且,马谡失街亭、张颌命丧木门道,以及西城上演的空城计,都是在这附近发生的,就问你一句牛不牛就完事了。 而射虎谷则是‘凉州三明’之一段颎围击羌兵的地方,时羌兵从亭山败退后,复聚射虎谷,被段颎结木为栅,围于谷中,斩九千余众,逃跑者寥寥无几,得马牛羊革毡等物不计其数。 这下终于知道凉州的地形有多复杂了吧,如果不明地理形势,就算是久居此地的当地人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围歼,更不用说像赵大宝和赵云这种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外地人了。 陌生人到此,基本就是两眼一抹黑,这就好比是夜黑风高走坟地,靠的就是胆大,胆小的可不敢来,估计早就吓死了,也就赵子龙这种浑身是胆的人敢这么硬闯吧。 所以,这也能解释赵子龙为什么会跑到上邽去了,很明显他是迷路了啊,而且好巧不巧又误走到了射虎谷,恰好又在这里遭遇了叛军的伏兵,因此被围。 “这么说来,赵子龙真的被包围了吗?哎呀,这可不妙。”赵大宝惊得心肝乱颤。 他能不害怕吗? 万一不小心害死了赵子龙,那可就真的完蛋大吉了;这么一来,他赵大宝也不用想什么杀贼立功,封侯拜将了,赶紧找个没人的地方隐居比较好。 “幸好是射虎谷,不是伏龙谷,要不然,赵子龙肯定要玩完;现在去救,应该还来得及。”赵大宝暗叫一声侥幸,甚至吓得额头都渗出了冷汗。 那还等什么。 “赶紧出兵救我兄弟。” 赵大宝救人心切,已经彻底丧失理智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