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第101章 两种选择
对弗兰茨来说,此时奥地利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扩张已经濒临极限。</p>
虽说这样的地图有些难看,但确确实实已经将所有重要战略节点囊括其中。</p>
有了这些战略节点奥地利帝国可以用最小的代价完成对巴尔干地区的防御,同时也能避免海军舰队被封锁在亚得里亚海。</p>
不选择继续扩张首要目的是保证俄奥同盟,只有在这个同盟之下奥地利才能避免陷入单独作战的窘境。</p>
俄国的扩张势必将为奥地利分担更多的火力,两个同盟的实力接近才能让世界处于相对的和平之下。</p>
奥地利此时最需要的依然是和平发展,再给弗兰茨十年时间奥地利的国力就能再提高一个档次。</p>
其次,不得不说巴尔干地区全是硬骨头,而且基建太差,很多地区连最基本的道路都欠奉。</p>
奥地利想要消化掉这些成果就必须开山修路,不将其与国土勾连,那么这些土地依然不属于奥地利。</p>
第三,作为民族的大熔炉,需要时间来融合新的民族。历史已经证明,放任自流或者姑息养奸就是取死之道。</p>
至于推进战线,奥地利帝国并不需要亲自动手,希腊和埃及很愿意代劳,他们的进攻对于奥斯曼帝国来说也足够致命。</p>
此外的黎波里的卡拉曼利家族也想分一杯羹,现任家主哈梅德·卡拉曼利长期受欧洲文化熏陶,他已经完全将自己当成了一个欧洲人,他也清楚自己的使命。</p>
以哈梅德·卡拉曼利的视角来看,此时正是进攻突尼斯的最佳时机。</p>
突尼斯大君埃哈迈德·贝伊手下虽然有一支人数常年在两万人以上的西式新军,以及二十艘战舰。</p>
但其政府腐败不堪,新军因为被克扣军饷早已经怨声载道,民众也已经不堪重负。</p>
再加上早年埃哈迈德·贝伊为了在突尼斯改革,亲手烧死了突尼斯的教长,政府与教团的关系也势同水火。</p>
1839年之后埃哈迈德·贝伊就变得深入简出、疑神疑鬼,曾经的亲信们此时也已经形同陌路。</p>
的黎波里虽然只有不到五千军队,二十条武装商船,但哈梅德·卡拉曼利觉得只要奥地利出兵,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p>
占领突尼斯确实在弗兰茨的计划之内,但不是现在。埃哈迈德·贝伊虽然有些疯癫,但和太多国家签下了盟约,想要动他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p>
柏林,一家咖啡馆中俾斯麦看着送来的最新情报,嘴角抽了抽。</p>
“英国佬真是一群贪婪的蠢货,如果他们真聪明就该先从俄奥同盟下手,而不是把自己的意图暴露无遗。”</p>
一旁的霰弹亲王并不太喜欢这种平民来的地方,虽说这里是柏林有名的贵族社交场所,但他一点也不喜欢这种平民味十足的地方。</p>
“英国人就这样败了?”</p>
“在巴尔干地区,只要俄国和奥地利同时反对一件事,没有任何国家能将它办成。”</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