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四章 悬瓠(1/2)

作者:痴人陈

犁汉第八百五十四章 悬瓠

北方的朔风已经吹到了汝南悬瓠城。</p>

此城在后世隋唐后改名叫蔡州城,是中原地区的重要枢纽要塞。</p>

从这里,可以南下淮水,连通徐扬,本来就是陈、蔡、汝、颍诸地漕运的关键节点。</p>

而不仅如此,悬瓠城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它整个城市都是被汝水给包围的,整个就像是悬在汝水上的瓠瓜一样。</p>

所以别看此城现在好像不出名,但实际上在后世,却无数次决定着历史的走向。</p>

当年拓跋焘率领大军二十万围攻悬瓠城,准备南下攻灭江南,但谁也想不到就在这里被城内的千人守军给阻挡了。</p>

而在这一个位面,因为郭嘉的未雨绸缪,在作为汝南郡守坐镇在悬瓠期间,他在原有的城防基础上再一次扩大,将整块河中地都攘括起来。</p>

此前,悬瓠城只是一座小壁,周长不过六里,一面城墙也就是八百步的样子。</p>

但后面陈公国将政治中心从平舆转移到悬瓠之后,为了安置大量的军吏、工匠、士家,就开始将城区向外扩张。</p>

到郭嘉主政后,终于扩张为内外双城的布局。</p>

其内城就是原先的悬瓠老城,除了城墙高度提高到了四丈高,大体没有什么变化,设四门。</p>

而外城则非常巨大了,它是围绕着整个河中地建造的,所以算是一种不规则的城墙,整体周长有二十四里,将整个河中地包围起来。</p>

因为有汝水作为外围,所以外城的城墙就修到了三丈高,设了三个门,分别是左汝水边上的西门,右汝水边的东门,以及东门。</p>

而作为悬瓠外城天然的护城河,那汝水有多宽呢?其足足有三十丈之宽。</p>

可以说,悬瓠城这样的关防规模,在它落成后的那一天开始,就成为了中原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除了专门用来破阵的甲骑之外,还有像游奕哨骑一样的半甲骑,这些部队都按照不同场景去使用。</p>

郭嘉虽然没有参加那次河洛之战,但却一直重视泰山军骑兵的情报。</p>

要知道这种半甲骑还只是寻常,而那种甲骑才是真正的人间杀器,远远望去,每一骑就彷佛是一座铁塔。</p>

那些援兵要是遇到这些铁甲骑了,怕还会更惨。</p>

叹了一口气,郭嘉对边上的袁尚说道:</p>

“泰山军野战之强,今已观之,为今之计只能仅守悬瓠,以待天下又变了。”</p>

话说得沮丧,但却也是事实。</p>

就这样的野战成绩,城里没人会愿意出城作战的。</p>

此时身着孝衣,穿铁甲的袁尚欲哭无泪。</p>

是的,他终于击败了父亲的其他几个儿子,继承了陈公国,但此时父亲留给他的却只是满目狼藉的残破国家。</p>

城不过二,兵不过万,民不过十万。</p>

此时袁尚听着郭嘉的话,看着城下汝水上凄惨哀嚎的场景,声泪俱下道:</p>

“我袁家何至于此啊?”</p>

说着更是眼泪鼻涕一抹一大把。</p>

但在场的大伙皆知道原因:</p>

“这就是真龙下场,赢了获得一切,输了身死族灭,不就是这个道理吗?”</p>

只是可惜了袁尚了,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做,就已经一切不可挽回了。</p>

其实袁尚还是有可以依赖的手段的,那就是尚父郭嘉所编练的万名新军。</p>

以前袁绍在时,一直推行的就是精兵政策,因为靠着庄田制度供养出一大批合格武士,所以这项政策一直非常有用。</p>

但后面陈公国在北上河洛的时候,为了供应大量精兵的军粮,袁绍命各郡县搜刮壮丁去前线羸粮。</p>

后来这些壮丁又开始慢慢充入军队,以至于各军战斗力都有不小的下滑。</p>

但就是这种比例在后袁绍时代都成了奢望,因为大量精锐武士的丧失,这种以武士为骨干,徒隶、丁口为肉的军队模式正式破产。</p>

没有骨干,就是强征了丁口为兵又有什么用呢?也只会浪费粮食。</p>

而且强征为兵,又使得地方号泣动乎邻里,嗟怨盈于道路,让本就没有民心的袁家更是陷入百姓的仇视之中。</p>

所以由郭嘉做主,力排众议遣散了这些徒隶武装,而是开始编练新的军队。</p>

虽然编制是新的,但其实人还是那些人。</p>

郭嘉只是将城内迁移过来的梁、陈、汝、颍等地的豪强部曲整合为军,以各家子弟为核心,编练了一支新的作战军队。</p>

但也正是通过精简部队,去除冗兵,郭嘉得以腾挪出大量的资源用在这些军队身上。</p>

这些遴选上来的精兵普遍以步兵为主,强壮矫捷,极为精练,可以背负重达六七斗的甲械和军粮,日夜行二百里。</p>

而能做到这些,郭嘉他们的花费也很大,普遍一个兵的军饷和军赏是过去养兵的三倍。</p>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如今只有财富的陈公国只能通过这种方式练兵了。</p>

但即便如此,让这些新军出城野战也是力有不逮的,因为他们都是步兵。</p>

不过也不用小觑了这支部队,作为陈公国最后的武吏,军中还是不乏勇士的。</p>

这些人有的就是北地的归化人,如马延、张嶷、李孚等;有些是豪势家的部曲家将,如苏由、尹楷、韩范、梁岐等;有些则是袁家仅剩的一些精粹,如严敬、彭安、岑壁、汪昭等。</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