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汉第六百九十四章 投名
京都,南门楼上,一众汉军军将猬集于此,听郑泰怒吼: “国家危难,尔等竟无一二忠勇之辈?你们平日不都是挺能的吗?怎么现在缩了卵?” 原来,今日早上郑泰终于忍耐不住城外的抛石车了,决定从军中招募勇士出城袭击抛石车,但结果很显然,这些汉军并无一人领取这必死任务。 而且更让人心寒的是,当郑泰在这里咆哮的时候,忽然人群中有一句杂音: “将军这般忠勇,为何不带一队人马缒城出击?” 郑泰大怒: “谁,谁说的这话?” 其他军将纷纷让开,正将一个面上有疤的军将露了出来。 郑泰看到此人,一噎,原来这人是朱儁的族人朱光,也是一员悍将。 此人最为传奇的就是前几日一次出城战,当时他和一队军吏精锐乘小舟过水门去袭击护城河外的泰山军阵营。 但没想到一出去就被泰山军的了望台发现了,附近的突骑奔涌而来。 没奈何,众人只能撤退,但在撤退的时候,朱光的小舟一下子翻覆,包括他在内的六个披甲军吏全落下了护城河。 就在城头上的众人以为朱光必死的时候,他忽然从水里游了上来,最后精疲力倦的被袍泽拉了上来。 于是军中都认识了这个人,这个能从鬼门关逃出来的。 在高强度的压力下,人们会本能的相信那些带有神秘色彩的人和事。 但就在今日,泰山军排空了护城河,城头上的朱光看见了之前和他一起出战的袍泽,他们都已经腐烂在泥地里,并被泰山军一把土给盖了。 于是,朱光受不了了,在听到那世家子弟的郑泰还在那乱吠,终于开口嘲讽起来。 可就在众人以为这郑泰要收拾这个朱光的时候,却见郑泰淡淡回了一句: “好,那就请你朱光看看我郑泰到底是什么成色。” 随后,一言不发就退下了城头。 …… 当夜,郑泰在家中向家巫问卜吉凶,在得了一个“大凶”之辞后,郑泰哈哈一笑,随后穿着其父传下来的衣甲,一刀杀了家巫,然后割了他的首级就出了厅门。 在厅门外的院落里,一队七八十人的铁甲兵正敛气而立。 郑泰将家巫的首级抛到院里,看了这些郑氏恩养的部曲,小声道: “这人说我大凶,那我就杀了他,我郑泰自己的凶吉只有我能断。” 声音不大,但所有人都听清了。 随后,郑泰带着这些人顺着街道直趋雍门。 黑夜中,不断有一些公卿子弟带着部曲从里区汇过来,他们都是知道今夜郑泰要去袭营所以来跟随的。 他们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们这些年轻的子弟依旧愿意为汉室抛头颅洒热血。 人群越汇越多,等到了雍门外的时候,郑泰的队伍不知不觉就已经膨胀到了三千人,皆是城内各家的精锐。 此刻,他们来到雍门,在那里,以朱光为首的军将已经等候在那里。 黑夜中,朱光神色复杂的看着郑泰,他没想到自己一句话,这郑泰真的就要出城夜袭了。 他走到郑泰面前,忽然给自己一个嘴巴,郑重道歉: “校尉,我老朱对你服了。” 说完,此人抽出刀就站在了郑泰的身后。 郑泰没有说话,深深的呼了一口气,随后让门吏开了门。 看着缓缓洞开的城门,郑泰让人给马上了嚼子,然后翻身上马。 等他们冲出城后,得益于白日泰山军填平了沟壑,这些人得以一马平川向着西城外的泰山军壁垒杀去。 奔腾之间,骑兵的动向再也隐藏不住,但此刻泰山军的壁垒已近在眼前,也不需隐藏了。 就这样,郑泰怒吼一声,随后灌入了敌军营内。 但转瞬间,所有人都脸色煞白,因为诺大的军营内竟然空无一人。 此时,他们明白,夜袭的计划泄露了。 黑暗中,他们彷佛听到无数马蹄声正向着他们这边靠来,形势一下子逆转。 郑泰脸色变换,高吼: “突围。” 就这样,一场夜袭转眼间就成了突围。 …… 当郑泰那边带人刚走,雍门后的街道上就奔来数骑,其中一人正是虞翻。 在得知,郑泰刚带人走后,虞翻再也忍不住说了句: “遭了。” 随后虞翻下令让门吏们将雍门关上。 但雍门吏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人动作。其中有一个说了: “郑校尉还在城外,咱们关了,他想进来就难了。” 此刻虞翻恼怒,直接从胸口拿出朱儁的符节,高喝: “大帅符节在此,还不听令?” 最后门吏们仔细勘验了符节,最后才不情不愿的关上了大门。 随后,虞翻再不管这些怒骂的城门吏,快马回奔到高楼,将最坏的情况汇报给朱儁。 …… 高楼上,四面都用木板挡着不透风。 黑暗中,朱儁一个人躺在胡床中不断咳嗽。 今日白日他的右眼皮就一直狂跳。 长久的军旅生活让他十分迷信这个,于是他就让牙兵们出去探查城内有无其他异样。 果然,虞翻他们出去后,很快就给朱儁带来了消息。 那就是以郑泰为首的一众公卿子弟今夜要去袭击泰山军的营地。 朱儁虽然不能下床了,但意识很清醒,他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你们是如何得知郑泰要袭城的。” 没想到虞翻他们嘲笑道: “这还用打听吗?据说城内皆知。不少公卿子弟家中早就升起了旗帜,写‘御前报捷’等字。” 朱儁大惊失色,惊呼: “这等袭城之事如此紧要,如何这般不周密,敌军在京都必然有细作,那些蛇鼠两端者也必然会出卖情报给泰山军。而现在这事弄得众人皆知,郑泰行事如此粗疏吗?” 但虞翻却说了一个不同看法,他对朱儁不以为然道: “大帅,我看那郑泰就没想着出城夜袭,听说今日白日和你族人朱光在城头上弄僵了,下不来台才说的狠话。彼辈公卿子弟各个崖岸自高,素来不就危地,如何会亲身赴险?” 朱儁也松动了,他喃喃低语几句,别人听不清。 最后他犹在担心,对虞翻道: “你多去探,一旦有变,立即报我。” 说完,朱儁感觉疲惫,便让虞翻下去了。 之后刚入夜,虞翻就进来了,焦道: “大帅,那郑泰真的带人出击了,他是真的有胆。” 朱儁大急,意识到大势不好,于是一方面让虞翻去追赶,一方面就让侄子朱韬去组织剩下的兵力,务必去救出郑泰。 两人应下后,转身出门朱韬就对虞翻道: “你要是追上倒无事,如果没追上,就让人将城门关了。” 虞翻窦疑的看着朱韬,弄不明白他什么意思。 黑夜中,暗影婆娑,朱韬淡淡道: “错已经铸了,那就不能一错再错,不能让全京都都被郑泰给拖下水。” 虞翻犹豫了一下,对朱韬道: “我虽然看不上公卿子弟,但像郑泰这样有种的,我还是佩服的,我们得救他。而且这也是大帅的命令,不然如何交代。” 听了虞翻这么天真无邪的话,朱韬一下子就笑了,他摇了摇头: “你呀,还是不懂那些公卿们到底是什么人。” 虞翻讨厌朱韬的故弄玄虚,正色道: “哦,他们是什么人?” 朱韬不在乎虞翻的小性子,而是望着那高处的南宫,悠悠道: “他们啊,是一群能为了利益做尽天下最寡义廉耻的事情而仍可以义正言辞的人呀。” 说着,他就告诉虞翻: “你不觉得这事满是蹊跷吗?为何那郑泰忽然就变得这么烈气?为何这袭城的事会弄得满城皆知?为何战事中一直事不关己的公卿们,会允许自家子弟们带着精锐部曲出城?这些你都没有想过吗?” 虞翻不傻,相反这人有着大智慧,他很爱研究《易经》,虽然一开始研究这个只因为这是经典中字数最少的,最不需要名师句读的。 但真的学习了后,他就为《易经》所倾倒,他从中学习的一个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万事皆处在变化之中,没有所谓的恒常,所以意外和转折必然会出现。 所以他在听了朱韬的话后,很快就明白了,说道: “所以他们出城是想逃?” 朱韬点头又摇头,他无奈道: “有这个可能,而我更担心的,这是人家的投名状啊?” 虞翻听了这句话后,一言不发转头就跑向马厩,随后快马奔往雍门。 二人并没有再聊,作为投名状的到底是什么? 可能是那郑泰,可能是那群公卿子弟,也可能是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更有可能的就是这京都。 到底是什么,外人不得而知,但一切也都在不言中。 …… 翌日,晨旦。 城墙上的汉军们惊恐的发现城外的泰山军在地上放了数百面的旗帜,随后还有一群俘口被捆着游行。 在被看押走了一圈京都城后,这些养尊处优的公卿子弟们精疲力倦,终于解脱地回了俘口营。 城中勇士夜袭全军覆没对于汉军来说是个坏消息,但也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今日泰山军并没有攻城。 城头上的汉军们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 而人一闲下来,脑子就容易想东想西,此前种种事情,如泰山军的条件,他们凌厉的攻势,他们承偌的分田分地的政策,甚至昨夜出城部队全军覆灭的消息,一下子串联起来。 城头上的军心一下子就涣散了。 现在郑泰是生是死也不清楚,于是朱儁只能让牙兵们扛着他的胡床,带着他巡视城墙。 朱儁眼见着城头上士气低落,但空口白牙也说不了什么,于是他只能让人驮着他入宫。 在北宫内,白发苍苍的朱儁看着同样白发的刘辩,君臣二人相拥哭泣。 最后,朱儁告诉刘辩,如今之计只能让陛下登城楼以鼓舞军中士气了。 刘辩恢复着理智,明白汉室社稷就在自己的肩头,他没有任性和退缩,而是点头同意了。 四月十一日,刘辩登城犒军,之后的四天,城外矢石俱下,他依旧带着唐妃先后登上北、西、南、东四城墙上,慰劳城头上的吏士。 他穿着铠甲,脚步沉重,带着同样不善于行的唐妃,将宫内的布帛和膳食赐给吏士们。 众血战的吏士们是第一次看到汉家天子,他们看见这个年纪很小却面容苍老的天子,心里怀着复杂的情绪。 原来这就是他们守护的天子,原来他也在乎我们。 于是,一种士为君死的就义之心逐渐在城头上荡漾。 这个时代的人从来不怕死,不是因为他们对死亡没有畏惧,而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活不长。 在这个匆匆不过二三十载的人生里,他们在乎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价值。 于是,在这一刻,所有人觉悟了一种宏大的使命。 他们要为汉室而死,如果汉室注定要亡了,那就从他们开始吧,他们就是大汉的殉道人。 真是一种讽刺啊。 当那些享受着汉室红利的公卿们绞尽脑汁,厚颜无耻的要活的时候,这群从没有沾染片丝汉室荣耀的军吏们,却要选择为它而死。 城头上,一众军吏哭泣的跪在地上亲吻着刘辩的靴子,而唐妃则将宫婢们的织好的军衣披在他们身上。 军吏们咬破自己的手,在这些军衣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和家族的所在。当他们写下这些信息时,就意味着他们要死战到底,因为这关乎自己和家族的荣誉。 刘辩也在哭泣,他为这些人感动也愧疚。 从疯癫中苏醒后,刘辩不再是过去的刘辩了,他不再居高临下,而是将自己当成了普普通通的人,也因此,他觉知这些人的承偌有多重。 他感觉自己对不住这些人。 刘辩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卒也在哭泣,就问: “老汉,为大汉死,它值得吗?” 老卒激动的排出来,他跪着小心翼翼的亲吻着刘辩靴子下的泥土,抑制住激动道: “我不知道,我的阿公就是为大汉死在西域的,我的父亲是为大汉死在北疆的,而我现在则为大汉死在京都,我希望我的孙子也能继续为大汉而死。” 说着,老卒颤抖的再一次吻着刘辩的靴子,这一次亲吻的地方更近了一点。 听着老卒这番话,刘辩心头滴血,忽然他感觉脸上一凉,伸手去摸时,却发现是一片雪花。 于是,刘辩放眼望去,却见无数雪花从天上飘洒在人间。 这四月的天,竟然下起了大雪。 所有人都呆住了,随后城头上爆发出热烈的呼喊。 而刘辩身边的宗正刘虞也热泪盈眶,跪着向太庙的方向磕头: “天不绝我汉室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