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大燎原第三章 下决心3
平行宇宙的历史信息快速在张佑斌脑海闪现出来。 </p>
1934年4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广昌战役失败,**苏区北大门广昌失守,根据地腹心洞开,宣告了博古、李德等施行的“堡垒对堡垒”、“短促突击”军事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彻底破产。 </p>
1934年9月,**苏区仅存在于瑞金、会昌、于都、兴国、宁都、石城、宁化、长汀等狭小的区域之内,**红军实施战略转移已成定局。为筹划战略转移事宜,成立了由博古、李德、周副**组成的“三人团”,政治上由博古做主,军事上由李德做主,周副**负责督促军事准备计划的实施。 </p>
1934年10月,中革军委发布命令:由**红军总司令部及其直属队组成“军委第一纵队”,**任司令员兼政委;由**党政军机关、卫生部、后勤部、总工会、青年团、担架队等组成“军委第二纵队”,李维汉任司令员兼政委。 </p>
留下来坚持斗争的成立“**分局”,其中主要领导和高级干部包括:**、贺昌、瞿秋白、陈潭秋、何叔衡、刘伯坚、毛泽覃、古柏等。 </p>
**红军参加战略转移的主力部队总人数8。6万余人,根据地民众参与运输等人员1。5万余人,总共10万余人的**苏区红色力量踏上了惊心动魄的军事远征。 </p>
1934年10月25日前后,由于战前周副**派潘汉年、何长工作为先遣代表,与广东的粤军代表谈判,达成五项停战协议,最重要的就是粤军与红军互不侵犯。所以**红军顺利突破了国民党军队在赣南安远、信丰间的第一道封锁线。 </p>
1934年11月8日,**红军攻破城口镇后快速通过汝城,在粤军和湘军混乱而单薄的防守中,**红军通过了国民党军队设置在湘南汝城、粤北仁化之间的第二道封锁线。 </p>
1934年11月15日前后,**红军趁湖南军阀何健统帅的湘军分散于衡阳以南的粤汉铁路、湘桂公路线上各要点,来不及向湘粤边境靠拢时,全部通过国民党设置在良田至宜章间的第三道封锁线。 </p>
1934年11月下旬,远在南京国民政府的蒋盖思终于反应过来。他十万火急命令以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薛岳为前敌总指挥,疯狂调集了26个师近30万部队,紧急组成第四道封锁线。他企图依托广西全州、兴安、灌阳一线六十多公里的湘江天险,通过前堵后追、左右侧击、四面合围的方法,将已经突破三道封锁线的**红军全部聚歼于湘江东岸。与此同时广西军阀的李宗仁和白崇禧指挥部队在湘桂边境集结重兵严防死守,这使得**红军未能按原计划撕破向南突破口进入广西腹地恭城、富川、贺县一带休整。 </p>
危机情况下的**红军只好选择从湘桂交界的永安关、雷口关进入到广西灌阳。其中**红军的红一、五军团和军委第一纵队从永安关进入到灌阳县文市镇。红三、八、九军团和军委第二纵队从雷口关进入到灌阳县水车镇。准备在全州、兴安的湘江渡口过江,打破蒋盖思的第四道封锁线。 </p>
1934年11月27日,军委纵队距离湘江渡口界首还有80公里。因没有轻车简从放下完全不必要的沉重辎重,军委纵队保持着宛如蜗牛般的缓慢搬家式行军。这让红军前锋在湘江上构成的走廊式生命通道等待了整整4天。 </p>
蓝星时空红色长征史上异常惨烈的血战湘江就在这4天里发生了。 </p>
张佑斌此时此刻所在的地方,就爆发了无比惨烈的新圩阻击战。 </p>
新圩镇地处广西省灌阳县西北部,军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p>
它东与水车镇交界,南与灌阳镇相邻,西北紧靠安和镇,东北与文市镇接壤。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