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黎明突击第一百一十六章 雪地追踪(二)116
由于冰雪覆盖住了岩石、土质等杂乱的颜色,站在山顶向东眺望,目之所及,白茫茫一片,虽然是薄暮时分,但并没有落日余晖和雪景交相辉映的美景,就是单纯的白茫茫一片,只比中午稍暗一些,可能是太阳仍在地平线以上的原因,以致于都无法精准地判断距离,如果没有护目镜,单单雪盲症就够让人难受的。 </p>
没有侦察卫星,没有无人机,没有任何第三方的侦察设备,仅仅凭借有限的生物感官,想在茫茫雪原找几个人,几乎无异于大海捞针,想想就头疼。可是,这就是考验的价值和意义,因为卫星可能故障,不能侦察。无人机可能没有燃油,无法巡飞。如果是在敌后的话,侦察设备可能都无法及时获取。 </p>
所以,最可靠的还是拥有自主思考和行动能力的人。 </p>
…… </p>
二十分钟后。 </p>
19名突击队员凭借绳索下到了山谷里,虽然最近几天下了些雪,但高原的降水量极为有限,山谷的积雪很薄,都不能没过脚背,每一步落下去都是一个结结实实的脚印,咯吱咯吱作响。 </p>
持一把白装的88—TG精准步枪,背着超过40公斤的战斗背囊,蒙云和李君阳一起走在最前面。 </p>
寒冷的高原,环境恶劣,除了食物和武器装备等常备物品,还要携带一些保暖的设备,比如,燃料、保温帐篷和睡袋等等。 </p>
这一堆东西的确增加了负重上限,但都不可或缺,接近—30摄氏度的夜里,活人离开它们就无法生存。 </p>
…… </p>
往东走了一里多,直到山谷的尽头,蒙云和李君阳找到了情报上说的脚印,脚印留在一片泥泞的湿地,谷口白天的光照比较强烈,且由于地势低洼,气温回升明显,积雪融化形成了雪水浸湿了土地。 </p>
不远处,岩石下沿的冰溜子还在有一搭,没一搭地往下滴水,湿迹就是从那里来的,不过,到了晚上,温度骤降,肯定就不会滴水,而是结冰了。这里昼夜温差超过25摄氏度,不是闹着玩的,晚上真能冻死人。 </p>
猎物和猎人角色的互换是特种部队最擅长的游戏,根据最基础的步长单位测量法,李君阳蹲身在同一人的前后两道脚印的脚后跟边缘和中间分别画了两道线,确定了一个计量区间,细数之下,整个计量区间有12道脚印。 </p>
“从脚印的数量来看,对方有12人,”李君阳指着脚印说道,“都是成年男性,年龄普遍在二十岁到四十岁间,穿的是登山靴或雪地靴,根据脚印翻动的泥土判断,他们确实是两天前从这里经过的。” </p>
脚印能说明一切,性别、体重、身高、年龄等等,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走路的习惯不同,比如,脚印的深浅和轮廓,两个脚印的步长幅度,脚印的形态如内“八”外“八”等,除了长相不能直接呈现出来,其他特征都能展示得八九不离十。 </p>
“你们二位的看法呢?”曹恒扭头冲梁骁和蔷薇说道。 </p>
“十分精准的判断,”梁骁点头赞同。 </p>
“前方有积雪,可能不会有脚印留下,我们需要让军犬带路,”蔷薇直接提议道,算是默认了李君阳的观点。 </p>
“把杨言叫过来,”曹恒冲蒙云说道。 </p>
“收到,”蒙云转身往回走,杨言等14名队员都在后方警戒。 </p>
…… </p>
很快,杨言和闪电走了过来。 </p>
“闪电,”杨言指了指地上的脚印,闪电上前嗅了嗅,接着就开始拉着杨言往东走,狗的嗅觉灵敏度是人类的1200多倍,能嗅到被积雪覆盖的脚印遗留的气味,杨言和闪电走在前面带路,蒙云李君阳迅速跟了上去,侦察小组必然得走在最前面。 </p>
“跟上,”曹恒说道。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