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南书房与敬事房(1/2)

作者:青港沉沙

跟着姓名学国学第450章 南书房与敬事房

九二:孚兑,吉,悔亡。</p>

以诚信让大家感到愉悦,当然吉利。哪怕最开始有些小小的遗憾和不愉快,也会慢慢消失。</p>

康熙帝不足十六岁即智擒鳌拜,他开始真正亲政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强化皇权。</p>

强化皇权的第一步,是削弱八旗旗主的权力。康熙清除鳌拜集团后,将上三旗”牢牢控制在手中,同时改变了八旗职官的名称。</p>

他将八旗固山额真的汉文职称,由八旗旗主改称为八旗都统。以此昭告天下,满清八旗只有一个主人,就是皇帝。</p>

从此以后,各旗都统、副都统统由皇帝亲自任命,并直接听命于皇帝。各旗王公贵族再也无权干涉旗务。</p>

与此同时,康熙帝设立了南书房和敬事房。前者参与听政,后者掌管后宫。</p>

南书房初设于1677年,职能大约相当于明成祖朱棣时期的内阁。</p>

这里原本是皇帝读书的地方,因位于北京故宫乾清宫西南侧,俗称南斋。位于乾清宫东南侧的尚书房,则是满清皇子皇孙们读书学习的地方,在道光帝之后改称上书房。</p>

康熙帝将南斋拿出来,“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入值,称南书房行走。南书房行走们主要陪着皇帝赋诗、作文、写字、画画,有时还奉皇帝旨意起草诏书。</p>

满清中央机构一般都是满汉复职制,只有南书房基本都为汉人。南书房的设立,既笼络了汉族知识分子,也削弱了满清议政王大臣会议以及外朝内阁的权力,强化了皇权,可谓一举两得。但它最终没能取代外廷内阁,从雍正设立军机处以后,南书房官员不再拥有参预机务的权力。</p>

康熙帝以前朝为殷鉴,严格控制宦官的权限和数量。</p>

明朝宦官的权力很高,他们掌印秉笔,干预朝政,导致吏治腐败、民怨沸腾,成为王朝覆灭的重要原因。因此清朝前期的皇帝们一度非常反感太监群体。但当清军入关后,他们发现如果没有太监,皇宫内的各项工作很难有效运转,这使他们不得不重新考虑太监存在的价值和管理方式。</p>

为了避免重蹈明朝覆辙,康熙帝规定宫中太监不超过五百人,且宦官品秩最高不超过四品,这个规定贯穿整个清朝都未曾改变。同时,他设置了敬事房。</p>

敬事房专管宫内一切事务,包括服务皇帝、后妃、皇子、皇女的生活,据说就连皇帝临幸后妃的事情都归敬事房太监管理和记录。他们还负责对太监、宫女的工作进行考评,负责宫内陈设、清扫、守卫,办理与内务府各衙门往来文件等等工作。</p>

这些工作与朝廷政务完全切割开来,以避免太监干政。</p>

公元1670年,康熙帝亲政一年后,诏称“至治之世,不以法令为亟,而以教化为先。”随即颁布《圣谕十六条》作为施政纲领,以尚德缓刑、化民成俗。</p>

康熙帝深知仅靠武力不足以统治幅员广阔,汉人居多的国家,还要实行文治,亲近汉人。他不遗余力推行尊孔崇儒的政策,不仅在宫中特建传心殿专祀孔子,还曾亲到山东曲阜拜谒孔庙,行三跪九叩大礼,特赐“万世师表”匾额悬挂于文庙大成殿上。</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